冠心病患者IVUS下斑块的表现特征与hs-CRP、LVEF的变化特点

冠心病患者IVUS下斑块的表现特征与hs-CRP、LVEF的变化特点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超声( IVUS )下显像特征的研究,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在IVUS下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稳定程度,探讨血浆hs-CRP水平、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19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阴性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17例;UA 组,45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7例。1)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的水平。2)对所有研究对象行CAG检查。同时对其中的30例对照组、15例SA组、37 例UA组及21例AMI组患者行左心室造影(LVA)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每搏输出量(SV)。3)对所有研究对象中的7例SA患者及29例UA患者的的55支冠状动脉进行IVUS 检查,测量、计算目标血管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面积狭窄百分率、斑块最厚处直径(Dmax )、对侧斑块最薄处直径(Dmin)以及偏心指数(EI)。测定近端及远端参照部位血管的EEMA,计算病变血管处的重构指数(RI)。研究结果1)IVUS检查发现SA组患者狭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而UA组患者狭窄病变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P < 0.01)。UA组患者亦存在纤维性斑块(17/48,35.42%),主要分布在低危和中危亚组的10例患者中。两组间钙化性斑块的分布类似(P >0.05)。UA组患者病变部位血管的偏心指数(EI)高于SA组(P< 0.05),以正重构为主(62.50%)。2)血浆hs-CRP水平的比较: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 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 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 P > 0.05)。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组(P < 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重度狭窄组血浆hs-CRP水平与轻度狭窄组类似( P > 0.05)。3)LVEF水平的比较: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LVEF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AMI

论文目录

  • 主要英文缩写词简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冠心病患者ⅣUS 下斑块的表现特征与hs. CRP、INEF 的变化特点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第一部分 SA 和 UA 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特征的对比研究
  • 第二部分 hs-CRP 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程度、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 第三部分 LvEF 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程度、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 讨论
  • 第一部分 SA 和 UA 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特征的对比研究
  • 第二部分 hs-CRP 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程度、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 第三部分 LVEF 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程度、血管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 结论
  • 病例及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从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的新认识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易损斑块的影像学检测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中的护理配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08)
    • [2].IVUS与CAG在指导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3)
    • [3].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人体冠状动脉随心动周期形变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与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4].OCT、IVUS、冠脉造影对评价斑块及是否行支架手术治疗的优势分析[J]. 中外医疗 2013(13)
    • [5].64层MDCT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性:与IVUS对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11)
    • [6].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8)
    • [7].IVUS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06)
    • [8].IVUS指导追寻下壁心肌梗死“元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6)
    • [9].IVUS指导下冠脉临界病变的治疗[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4)
    • [10].一种抑制IVUS图像序列中运动伪像的方法[J]. 图学学报 2013(01)
    • [11].一种IVUS序列图像内外膜边缘的自动提取方法[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2)
    • [12].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完全IVUS介导下EVAR对肾功能的影响[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04)
    • [13].基于IVUS图像序列的关键帧提取和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5(04)
    • [14].基于snake模型的IVUS图像序列三维分割方法[J]. 工程图学学报 2011(06)
    • [15].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非线性扩散的IVUS图像去噪[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9(04)
    • [16].基于IVUS图像的动脉硬化斑块分析与识别[J]. 测控技术 2010(09)
    • [17].IVUS和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09)
    • [18].基于CAG和IVUS图像的血管模型重建方法[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6(09)
    • [19].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斑块成分与重构指数关系的IVUS研究[J]. 山东医药 2008(42)
    • [20].IVUS联合CAG在ACS患者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5)
    • [21].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FFR介于0.75~0.80患者预后的影响[J]. 心脏杂志 2018(06)
    • [22].IVUS在STEMI患者急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11)
    • [23].IVUS在冠脉临界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36)
    • [24].IVUS结合FFR指导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J]. 中国校医 2018(02)
    • [25].IVUS与FFR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03)
    • [26].IVUS融合冠状动脉CAG三维重建模型的角度校正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6)
    • [27].CYP2C19基因检测在IVUS指导冠脉病变PCI术后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5)
    • [28].使用IVUS及OCT观察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例[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6(02)
    • [29].FFR、IVUS、OCT和SPECT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的价值[J]. 江苏医药 2018(05)
    • [30].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12)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IVUS下斑块的表现特征与hs-CRP、LVEF的变化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