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其实,《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价值远不限于史学和文学。比如,《史记》在语言学上的价值早就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张舜徽先生说:“司马迁的写作,是面对大众的,他想尽了方法,力求自己文字的通俗,在援用古书方面,常常经过一道翻译的手续。”正因为《史记》的口语化色彩很浓,所以,要研究秦汉之际汉语的发展演变,《史记》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传入我国。在众多的语言理论中,认知语言学理论较好地切合了汉语的实际,很能够解释说明汉语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一方面,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推动着语言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足迹,都真实地存留着人与生存环境互动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人与生存环境互动的相关信息,在动词范畴中有着集中的反映。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确立了本文的论题:史记动词系统研究。本文基本的思路是:以《史记》动词系统为切入口,以动词的聚合特征和组合特征为展开维度,探讨人和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人的活动对语言结构所发生的影响,人的活动对语言范畴化进程的影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对语言进行描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语言进行解释。描写是从动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个维度进行的。在聚合描写方面,本文的核心材料是第二章《史记》动词的义类聚合。义类聚合的分类标准是:从人与生存空间的互动这一视界出发,共分为三大类:一,身体动作类动词。身体动作类动词反映的是人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者说,是人自身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自身的互动。二,社会行为类动词。社会行为类动词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或者说,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社会的互动。三,自然环境类动词。自然环境类动词反映的是自然环境类的运动变化,或者说,是自然环境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以上三大类动词总计1137个,这1137个动词的释义、用例、出处都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中动词的排列顺序以汉语拼音为序。第三章《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和第四章《史记》动词的同义聚合是对《史记》动词义类聚合的必要的补充。动词的配价是指与动词相关联的名词项的数量,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哪些事物相关联,又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动词的配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对动作变化与相关事物关系的认识。因而是观察动词词义发展演变所需要的一种动态眼光。关于《史记》动词配价聚合的总的结论是:与现代汉语相比,《史记》中的高价动词较多,比如,饮食动词“饮”,在《史记》中为三价动词,而语义上与之对应的现代汉语饮食动词“喝”则为二价动词,“饮”比“喝”多了“与事”(间接宾语)一价,这多出的一价,正好能反映出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在古代,“饮”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它关涉了主人和客人两个方面,而主人和客人的联络通过媒介“酒”而完成,于是,“主人”、“客人”,“酒”就构成了“饮”的三个配价。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如果进入了语法范畴,成为了固定的语法构造,则这个概念的范畴化程度是很深的。在《史记》动词的同义聚合中,共搜集了152组同义动词,涉及到547个单个动词,对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一一作了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丰富的同义词网络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某事物的关注程度。第五章《史记》动词系统的特色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是在前三章所描写的材料基础上,选择性地进行了总结和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结合近年来本人对认知语言学的思考,提出了一个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二重证据法”观点,其要义是指,在《史记》中,如果某一义类的语词较多较丰富,由认知语言学的“像似性”原理可以推断,该义类语词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一定是当时人们极度关注的,而这一点往往可以得到《史记》文本的验证(所谓“文本”,是指高出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如语段、篇章等,多数情况下指语段),即用文本层面验证语词平面。比如,《史记》中有几十个战争类动词,这是战争频仍的社会在语词平面留下的痕迹,从文本的角度看,《史记》中描写战争的语段也很多,这样,语词平面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得到了文本层面的证实。第六章《史记》中动词的组合特征,从多个角度描写了《史记》中的动词组合特征,其中,动词的动宾组合较为复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复杂的动宾关系正是人们对动作行为与相关事物多维关系的主观认识的曲折反映,也就是说,宾语位置可以出现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项,而由何种语义角色的名词项最终实现为宾语,取决于该名词项在认知上的凸显性。通过《左传》与《史记》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左传》中的名词动词化现象(通常的古汉语教材称之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要比《史记》多,如果扩大对比范围,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古籍的时代越早,其中的名词动词化现象越普遍。可以说,名词动词化是词义虚化的源头,而词义的虚化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范畴化,与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发展分不开,具体地说,名词动词化是由于组合的原因而引起的词义虚化。总之,本文按照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聚合原理和组合原理组织材料,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释贯穿其中,即人与生存环境的互动如何推动了语言范畴化的进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动词概说
  • 第二节 《史记》在汉语词汇发展史研究中的地位
  • 第三节 《史记》版本概说
  • 第四节 基本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史记》动词系统的义类聚合
  • 第一节 身体动作类动词
  • 1.1 手部动作类动词
  • 1.2 脚部动作类动词
  • 1.3 五官类动作动词
  • 1.4 表示心理性情活动的动词
  • 1.5 能愿动词
  • 第二节 社会行为类动词
  • 2.1 祭祀类行为动词
  • 2.2 政教类行为动词
  • 2.3 人际关联、交往活动类行为动词
  • 2.4 战争搏斗类行为动词
  • 2.5 商业信贷理财类行为动词
  • 2.6 生活娱乐类行为动词
  • 2.7 刑杀惩罚类行为动词
  • 2.8 渔猎农耕生产建设类行为动词
  • 2.9 交通运输出行类行为动词
  • 第三节 自然环境变化类动词
  • 3.1 动物活动类动词
  • 3.2 自然变化类动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
  • 第一节 动词配价理论简价
  • 第二节 《史记》动词的配价聚合
  • 2.1 《史记》一价动词的配价实例和配位方式
  • 2.2 《史记》二价动词的配价实例和配位方式
  • 2.3 《史记》三价动词的配价实例和配位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史记》中的同义动词
  • 第一节 《史记》同义动词概述
  • 第二节 《史记》同义动词辨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史记》动词系统的特色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
  •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
  • 第二节 名目繁多的祭祀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
  • 第三节 争奇斗艳的战争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
  • 第四节 五光十色的生活娱乐类动词及其所反映出的民族人的生存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史记》动词的组合特征
  • 第一节 《史记》动词的主谓组合
  • 1.1 主谓组合是一种跨层次的线性组合
  • 1.2 以“举”为例:对《史记》主语语义角色和语义特征的初步认识
  • 1.3 主语的省略
  • 1.4 主语和状语的区分
  • 第二节 《史记》中的连动式
  • 2.1 《史记》连动式的两个类型
  • 2.2 《史记》中的“来v”句式
  • 第三节 《史记》中的动宾组合
  • 3.1 从语义关系看《史记》中的动宾关系
  • 3.2 从谓语动词以及宾语的数量特征看动宾关系
  • 3.3 从宾语位置看动宾关系——《史记》中的宾语前置
  • 3.4 《史词》中容易产生误解的动宾关系
  • 3.5 从《史记》动词的动宾组合把握动词的确切语义特征
  • 第四节 《史记》中非谓语动词的组合特征
  • 4.1 动词作定语
  • 4.2 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作状语
  • 第五节 《史记》中的名词动词化
  • 本章小结
  • 引用文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史记》不朽的基因何在[J]. 博览群书 2019(10)
    • [2].从《史记》看优秀谋策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J]. 办公室业务 2020(02)
    • [3].选读精彩篇章 传播《史记》文化——《〈史记〉选本研究》成果要览[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4].《史记》三家注引《孔子家语》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偏传主倾向:《史记》求真精神的新视角[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高校开设国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以《史记》选修课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11)
    • [7].一部理论建构与史料辨析皆佳之作——评吴淑惠教授《史记论析六章》[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 [8].以出土文献为基础的《史记》研究综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9].《史记》评点与明清文章学观念建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0].《史记》中母子性别关系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2)
    • [11].《百大家评注<史记>》上栏内容浅析[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史记集解》所引注家新考[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3].《史记》中刘邦“流氓无赖”形象辨析[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4].完善 规范 创新——关于“创新《史记》现代文本”的实践与思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5].《史记》中的神话传说研究综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6].《史记》法家人物与酷吏之异同剖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3)
    • [17].步入《史记》研究的殿堂——张大可先生访谈录[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3)
    • [18].《史记》写人问题纵横谈[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19].《史记·本纪》中的汉代帝王形象分析[J]. 名作欣赏 2017(20)
    • [20].论司马迁的家世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9)
    • [21].《史记》中的“龙”[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2].《史记》列传的叙事干预探析[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3].《史记》相关重要问题和新版《史记》修订情况[J]. 文史哲 2017(04)
    • [24].《史记汇纂》[J]. 博览群书 2017(07)
    • [25].“《史记》与人文精神”学术论坛(二)[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23)
    • [26].论清代的《史记》文学评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7].宋代的《史记》文学评论[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5)
    • [28].论《史记》文章学经典地位在明代的形成[J]. 学术研究 2015(08)
    • [29].论《史记》之酒趣[J]. 中华文化论坛 2015(10)
    • [30].从一本《史记》开始[J]. 散文选刊(原创版) 2019(01)

    标签:;  ;  ;  ;  ;  ;  

    《史记》动词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