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也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点明了现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将此重要理论落在实处,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如何使之接受并将其内化到自觉的实际行动中,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发端于北京亚运会、成熟于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及其形成的为全社会所认同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旨的志愿精神,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虽然志愿服务的理念是在最近的二十多年才引入中国的,但是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是紧密契合的,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而且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明观念。因此,在现时代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成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成为青年大学生奉献社会的人生舞台,而且也将极大地促进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同时大学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采取合理对策,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导青年学子志愿服务的行动指南,而且也使青年大学生在发扬志愿精神中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精神其内涵的把握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他们有哪些方面的紧密契合,由此,进而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于以上理论的分析,提出迫切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使得弘扬志愿精神,更好地借助其发挥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与积极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手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2章 志愿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追求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 2.2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2.3 志愿精神的内涵及其在西方与我国的发展的概述
  • 2.4 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契合
  • 2.4.1 是崇高精神的体现和与升华
  • 2.4.2 建立在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
  • 2.4.3 与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相吻合
  • 2.4.4 满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 第3章 志愿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关系
  • 3.1 弘扬志愿精神加快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
  • 3.1.1 志愿精神核心是奉献社会与团结互助,是共同促使人类和社会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同理念
  • 3.1.2 志愿精神是以人为本、关怀大众的精神
  • 3.1.3 志愿精神是促进荣辱观树立的助推器
  • 3.2 弘扬志愿精神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方式
  • 3.2.1 志愿精神的整合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 3.2.2 志愿精神的人文教育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体的精神支持
  • 3.2.3 志愿精神的示范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动力支持
  •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助于志愿精神的传播与发展
  • 第4章 弘扬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 4.1.1 传统教育模式“重形式”与“轻践行”、“重灌输”与“少交流”
  • 4.1.2 树立典型榜样的高标准同群众认识有反差
  • 4.1.3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掣肘
  • 4.2 弘扬志愿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育是突破口
  • 4.3 完善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志愿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
  • 4.3.1 突出志愿主体并逐渐多元化
  • 4.3.2 开展志愿服务要注重持续性,形式要灵活多样
  • 4.3.3 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离不开政府的力量
  • 4.4 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应避免的误区
  • 4.4.1 误区一:把志愿者当做廉价劳动力,志愿服务就是不收费的无偿劳动
  • 4.4.2 误区二:认为志愿者是万能的
  • 4.4.3 误区三:参与志愿者活动就应该是青年大学生做的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志愿精神不同维度的思考[J]. 南方论丛 2016(01)
    • [2].民办高校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7(02)
    • [3].志愿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J]. 炎黄纵横 2012(03)
    • [4].浅析志愿精神的德性内涵[J]. 农家参谋 2019(01)
    • [5].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理论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2)
    • [6].志愿精神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 [7].多方协同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网络的构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8)
    • [8].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7)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9(04)
    • [10].弘扬志愿精神,书写新时代志愿助残服务故事[J]. 中国民政 2019(16)
    • [11].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09)
    • [12].利己与利他关系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3].让志愿精神在职工队伍中蔚然成风[J]. 工会博览 2018(08)
    • [14].新时代中国志愿精神的内涵特点与培育践行[J]. 学习与实践 2018(10)
    • [15].系统研究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一部力作--评《大学生志愿精神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6)
    • [16].高职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 船舶职业教育 2017(05)
    • [17].试论社会主义志愿精神的意蕴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2)
    • [18].把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J]. 新湘评论 2015(22)
    • [19].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略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22)
    • [20].浪花朵朵,大海涌动奉献潮——材料作文“志愿精神”素材运用导写[J]. 作文与考试 2020(Z1)
    • [21].志愿精神 让世界更美好[J]. 中华儿女 2018(23)
    • [22].如何利用融媒体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J]. 文教资料 2019(34)
    • [23].浅析志愿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 祖国 2018(14)
    • [24].让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绽放灿烂的笑容——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校园足球特色经验介绍[J]. 校园足球 2016(12)
    • [25].寻雷锋足迹,扬志愿精神[J]. 辅导员 2017(09)
    • [26].传承志愿精神 奉献一片爱心[J]. 少先队小干部 2017(09)
    • [27].善的含义[J]. 当代学生 2017(Z3)
    • [28].志愿精神凝聚青年[J]. 中国青年 2012(24)
    • [29].大学生奥林匹克志愿精神教育研究[J]. 大家 2012(08)
    • [30].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36)

    标签:;  ;  ;  

    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