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基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初中课堂观察

课堂交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基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初中课堂观察

论文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人类交往的媒介和基础。而课堂交往更加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课堂交往的语言存在区别于其它语言形式的特点和功能。社会语言学是透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研究言语行为,本研究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讨课堂交往,发现现实课堂交往的语言特点,并提出有助于优化课堂交往的策略。课堂交往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对课堂语言技术和艺术性都给予了论证。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初中课堂进行观察,采集语料并转写。在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基础之上,对课堂交往语言进行会话分析,包括对课堂会话结构、会话策略和会话程度的研究和成因剖析。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当前课堂交往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话语量占绝对优势,“独白”式、“灌输”式教学依然占主导地位,讲授法、讲解法仍然是当今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师掌握了课堂交往的主动,师生未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交往中,师生关系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第二,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灵活运用词汇和语码转换来创设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既定态度造成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不利于师生课堂交往。第四,大部分教师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发展。鉴于在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促进课堂交往,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在课堂中通过让渡学生话语,放弃既定态度,获得双向感悟的方式使师生获得知识与智慧,体验与成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课堂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有效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视角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课堂交往的相关研究
  • 1.3.2 国外课堂交往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假设
  • 2.2 操作性定义
  • 2.3 语料收集
  • 2.4 研究局限
  • 3 语料分析
  • 3.1 语域
  • 3.2 话语量
  • 3.3 会话结构
  • 3.3.1 语音
  • 3.3.2 词汇与句类
  • 3.3.3 话轮
  • 3.3.4 提问与反馈
  • 3.3.5 话头序列与结束语序列
  • 3.4 会话策略
  • 3.4.1 话轮转换
  • 3.4.2 语码转换
  • 3.5 会话程度
  • 3.5.1 主题深入程度
  • 3.5.2 情感体验程度
  • 4 结论与建议
  • 4.1 让渡学生话语
  • 4.2 放弃既定态度
  • 4.3 获得双向感悟
  • 附录:转写符号及其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课堂交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基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初中课堂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