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弧论文-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

大陆弧论文-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陆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弧-陆碰撞,大陆弧,岩石圈地幔,中亚造山带

大陆弧论文文献综述

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1](2019)在《中亚造山带南缘弧-陆碰撞与大陆弧岩石圈地幔折返的Os同位素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增生造山带,他经历了不同地块长时间复杂的汇聚增生作用过程,其中弧-陆碰撞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我们对具体弧-陆碰撞及其深部地幔过程的认知还很有限。本研究对敦煌造山带橄榄岩开展了系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工作,以此探讨弧-陆碰撞过程中大陆俯冲以及弧下岩石圈地幔折返过程。敦煌造山带橄榄岩出露于敦煌早古生代高压变质地体中,其北部紧邻北山早古生代大陆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孙明道[2](2018)在《黑龙江省东部白垩纪大陆弧及弧后岩浆活动:对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遍认为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然而已知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沟的板内地区,对应的弧岩浆在哪里、具什么特征,是困扰已久的科学问题。我们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锆石U-Pb及角闪石、斜长石Ar-Ar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佳木斯地区的白垩纪岩浆作用,识别出大陆弧以及弧后。完达山地区的白垩纪岩浆活动以皮克山组安山岩-流纹岩、同期Ⅰ型及S型花岗岩、以及后期侵入的中酸性岩墙为代表。皮克山组火山(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专题4: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期刊2018-10-21)

曾令森,高利娥,王誉桦[3](2014)在《西藏冈底斯大陆弧早白垩纪弧前伸展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今活动俯冲带系统中,弧前伸展作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弧前伸展作用是否局限于浅部构造层次,还是涉及整个岩石圈,是理解岛弧构造演化和地球化学效应的重要课题。在西藏冈底斯岩基的南缘,保留世界上典型的弧前盆地—日喀则弧前盆地(Einsele et al.,1994;Durr,1996;Wu et al.,2010)。在该弧前盆地的北缘,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形成时代为107.4±1.6 Ma(锆石U-Pb年龄)。这些岩脉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上较均一,具体表现为:(1)富集LREE,(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陈龙,赵子福,郑永飞[4](2013)在《前寒武纪大陆弧之下地幔再造:华南中生代安山岩的地球化学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陆弧安山岩的成因,目前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不过一般认为,其岩浆源区不同于大洋岛弧玄武岩,相对富集硅铝质成分和典型弧型不相容微量元素。那么,安山岩地幔源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与岛弧玄武岩地幔源区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大陆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普遍认为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然而已知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沟的板内地区,对应的弧岩浆在哪里、具什么特征,是困扰已久的科学问题。我们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锆石U-Pb及角闪石、斜长石Ar-Ar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佳木斯地区的白垩纪岩浆作用,识别出大陆弧以及弧后。完达山地区的白垩纪岩浆活动以皮克山组安山岩-流纹岩、同期Ⅰ型及S型花岗岩、以及后期侵入的中酸性岩墙为代表。皮克山组火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陆弧论文参考文献

[1].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中亚造山带南缘弧-陆碰撞与大陆弧岩石圈地幔折返的Os同位素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孙明道.黑龙江省东部白垩纪大陆弧及弧后岩浆活动:对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制约[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专题4: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2018

[3].曾令森,高利娥,王誉桦.西藏冈底斯大陆弧早白垩纪弧前伸展作用[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2014

[4].陈龙,赵子福,郑永飞.前寒武纪大陆弧之下地幔再造:华南中生代安山岩的地球化学记录[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标签:;  ;  ;  ;  

大陆弧论文-宗克清,汪在聪,袁禹,章军锋,程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