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疯草是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总称,也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一类毒草。苦马豆素是疯草类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之一,能抑制细胞中α–甘露糖苷酶活性,影响糖蛋白的代谢,导致细胞空泡变性,失去正常功能,致使中毒动物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在疯草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迄今还没有有效控制疯草中毒的方法,致使疯草中毒问题日趋严重,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大患。近年来应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去除菜籽饼、棉籽饼和银合欢植物中的有毒成分获得重要进展,有些技术已应用于实践,可以为疯草解毒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对苦马豆素的提取及检测方法、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降解酶和质粒等方面进行研究。1.完善超声波协助的液/液萃取提取苦马豆素的方法以水为溶剂,采用20 KHz超声循环提取机处理变异黄芪草粉,获得的提取液浓缩后离心除去固体杂质,浓缩液用正丁醇反复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用稀酸水萃取,稀酸水萃取液用氨性氯仿萃取,浓缩氨性氯仿萃取液成浸膏,此浸膏经石蜡油油浴减压升华得到白色针状结晶,经鉴定确定为苦马豆素,提取率约为50 mg/kg。2.建立检测苦马豆素的气相色谱内标法分别采用甲醇和水为溶剂对植物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和D–甘露醇作为气相色谱分析的内标物。在柱温为210℃时,甲基化–α–D–甘露糖苷的出峰时间为5.71 min,苦马豆素出峰时间为6.23 min,而D–甘露醇出峰时间为9.07 min,结果显示以甲基化–α–D–甘露糖苷为内标物分析效果更好。该方法在0.008~2.000 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 g/L,0.512,0.125,0.032 g/L三个浓度水平在24 h内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2.7%和0.7%,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04%、90.18%和93.45%。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重现线性好,精确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满足疯草植物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的分析,为检测生物降解过程中苦马豆素含量变化奠定了基础。3.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疯草生长环境中的土壤中分离出15株能够耐受高浓度苦马豆素的细菌。对其降解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这15株菌对苦马豆素只具有较低的降解能力,在14 d内,对50 mg/L的苦马豆素降解率均在20%以下,且降解性能不稳定。将1 kg甘肃棘豆样品埋藏于土壤中,6个月后分离草样周围的土壤做为分离源,从中分离出8株细菌,该8株菌在48 h内对50 mg/L的苦马豆素的降解率均在65%以上,其中有4株菌降解能力最强,对苦马豆素降解率分别为100%、100%、99.03%和97.8%,分别命名为YLZZ-1、YLZZ-2、YLZZ-3和YLZZ-4。根据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以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降解菌进行鉴定。菌株YLZZ-1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菌株YLZZ-2和菌株YLZZ-4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株YLZZ-3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菌株YLZZ-1和菌株YLZZ-2已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CTCC M 207108和CCTCC M 207109,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0710018724.9和200710018722.X,该两株菌的部分16S rDNA序列已经登陆GeneBank,登陆号分别为EU022688和EU02268。4.降解特性分析醋酸钙不动杆菌YLZZ-1在12 h左右可以将50 mg/L的苦马豆素降解完全,能以苦马豆素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在pH 6.0~8.0、温度25℃~35℃时适合菌株YLZZ-1的生长,菌株降解苦马豆素的活性较强,其中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底物浓度增加对菌株YLZZ-1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细菌接种量可以提高底物的转化率,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淀粉能促进菌株对苦马豆素的降解,而添加乳糖、甘露醇对降解率提高作用不大,添加葡萄糖对降解有抑制作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YLZZ-2能在12 h内将50 mg/L苦马豆素降解完全,能以苦马豆素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且降解能力强,可以降解400 mg/L的苦马豆素。菌株YLZZ-2在pH 6.0~9.0、温度25℃~35℃时生长良好,降解苦马豆素的活性较强,其中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5.降解菌的降解酶与质粒初步分析对醋酸钙不动杆菌YLZZ-1降解苦马豆素的酶进行提取和定位,并对酶促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YLZZ-1胞内粗酶液对SW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而胞外粗酶液和细胞周质提取液的降解活性极低,菌株经过一定时间的非诱导培养后,提取的粗酶液中的酶活力显著降低,由此推断降解菌产生的苦马豆素降解酶属于胞内酶,且为诱导酶,底物苦马豆素对降解酶的降解活性或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为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降解酶提供了依据。降解酶在25℃~45℃有较高降解活性,酶的适宜pH为6.0~8.5,且有较好的pH稳定性,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0,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酶在35℃以下稳定性良好,在45℃、55℃、60℃、70℃下保温2 h,酶活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迅速,70℃下剩余最高酶活力的15.79%左右。粗酶液中蛋白含量为1.2198 mg/mL,粗酶对苦马豆素降解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为0.0739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1115μmoL/(mg·min)。菌株YLZZ-1具有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抗性,含有两种质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动物疯草中毒与苦马豆素研究进展
  • 1.1 疯草中毒研究简史
  • 1.2 疯草的种类及分布
  • 1.3 疯草的毒性成分
  • 1.3.1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 1.3.2 硒及硒化合物
  • 1.3.3 疯草毒素
  • 1.4 SW 的研究进展
  • 1.4.1 SW 的理化性质
  • 1.4.2 苦马豆素的来源
  • 1.4.3 苦马豆素的提取方法
  • 1.4.4 苦马豆素的吸收与代谢
  • 1.5 疯草中毒的临床症状
  • 1.6 疯草中毒的病理变化
  • 1.6.1 病理剖检变化
  • 1.6.2 病理组织学变化
  • 1.6.3 超微结构变化
  • 1.6.4 心电图变化
  • 1.6.5 疯草中毒的血液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 1.7 疯草的危害
  • 1.7.1 引起家畜大批中毒死亡
  • 1.7.2 影响家畜繁殖
  • 1.7.3 妨碍畜种改良
  • 1.7.4 促使草场退化,破坏草地生态平衡
  • 1.7.5 降低草场利用率
  • 1.8 疯草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 1.8.1 添加解毒剂
  • 1.8.2 条件性采食转移
  • 1.8.3 免疫学预防方法
  • 1.9 疯草的防除
  • 1.9.1 人工挖除
  • 1.9.2 化学灭除
  • 1.9.3 生物防除
  • 1.10 疯草的营养价值
  • 1.11 疯草的综合利用
  • 1.11.1 合理轮牧
  • 1.11.2 间歇饲喂和日粮搭配
  • 1.11.3 去毒利用
  • 1.11.4 疯草的药用
  • 1.12 小结
  • 第二章 植物毒素的微生物降解与利用研究进展
  • 2.1 对多酚类植物毒素的降解与利用
  • 2.1.1 植物单宁
  • 2.1.2 棉酚
  • 2.2 对生物碱的降解
  • 2.2.1 烟碱
  • 2.2.2 番木鳖碱
  • 2.3 对有毒甙类的降解
  • 2.3.1 芥子甙
  • 2.3.2 氰甙
  • 2.3.3 花色苷
  • 2.3.4 桔皮苷及柠檬苦素
  • 2.4 其它植物毒素
  • 2.4.1 含羞草素
  • 2.4.2 四甲基哌啶酮
  • 2.5 对紫茎泽兰的防除与利用
  • 2.6 小结
  • 第三章 苦马豆素的提取与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提取结果
  • 3.2.2 结晶物结构鉴定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苦马豆素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内标物的选择
  • 4.2.2 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 4.2.3 稳定性考察
  • 4.2.4 回收率的测定
  • 4.2.5 精密度
  • 4.2.6 变异黄芪中SW 含量测定
  • 4.3 讨论
  • 4.3.1 植物样品的前处理
  • 4.3.2 SW 检测方法的选择
  • 4.3.3 气相色谱衍生化反应
  • 4.3.4 内标法与外标法的选择
  • 4.3.5 疯草中的SW 含量
  • 4.4 小结
  • 第五章 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土壤样品A 中降解菌株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的初步评价
  • 5.2.2 土壤样品B 中降解菌株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的初步评价
  • 5.3 讨论
  • 5.3.1 降解菌的分离源
  • 5.3.2 植物毒素降解菌的应用
  • 5.3.3 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源
  • 5.3.4 SW 降解菌的分离方法
  • 5.4 小结
  • 第六章 苦马豆素降解菌的鉴定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
  • 6.2.1 形态学特征观察
  • 6.2.2 生理生化特征
  • 6.2.3 菌株16S r DNA 的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醋酸钙不动杆菌YLZZ-1 的降解特性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方法
  • 7.2 结果
  • 7.2.1 降解过程中SW 的检测
  • 7.2.2 SW 降解菌YLZZ-1 最适生长温度
  • 7.2.3 SW 降解菌YLZZ-1 降解SW 的动力学特征
  • 7.2.4 SW 浓度对菌株生长和降解的影响
  • 7.2.5 温度对菌株生长速率和SW 降解的影响
  • 7.2.6 初始pH 对降解的影响
  • 7.2.7 接种量对降解的影响
  • 7.2.8 其它碳源或氮源对降解的影响
  • 7.3 讨论
  • 7.3.1 环境因素对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 7.3.2 菌株YLZZ-1 降解SW 的最佳条件
  • 7.3.3 不动杆菌
  • 7.4 小结
  • 第八章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YLZZ-2 降解特性研究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材料
  • 8.1.2 方法
  • 8.2 结果
  • 8.2.1 pH 对菌株生长和降解能力的影响
  • 8.2.2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降解能力的影响
  • 8.2.3 接菌量对降解能力的影响
  • 8.2.4 降解动力学试验
  • 8.2.5 SW 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8.3 讨论
  • 8.4 小结
  • 第九章 苦马豆素降解菌降解酶初步研究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材料
  • 9.1.2 方法
  • 9.2 结果
  • 9.2.1 SW 降解酶的定位
  • 9.2.2 SW 降解酶的形成
  • 9.2.3 粗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9.2.4 pH 对SW 酶促降解的影响
  • 9.2.5 温度对SW 酶促降解的影响
  • 9.2.6 YLZZ-1 胞内粗酶液对SW 降解的动力学常数
  • 9.2.7 SW 降解酶的pH 稳定性
  • 9.2.8 SW 降解酶的热稳定性
  • 9.2.9 菌株YLZZ-1 抗生素抗性检测
  • 9.2.10 菌株YLZZ-1 质粒的分离及检测
  • 9.3 讨论
  • 9.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苦马豆素降解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