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论文题目: 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基础兽医学

作者: 刘玉如

导师: 佘锐萍

关键词: 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兔圆小囊,肠道黏膜免疫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探讨在兔圆小囊肠道黏膜免疫防御反应中神经肽分子SP、VIP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免疫相关细胞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组织培养、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电镜细胞化学、组织微阵列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对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后早期的实验兔圆小囊组织,和受到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抗原刺激后早期的离体圆小囊组织中P物质(SP)及其SPmRNA、血管活性肠肽(VIP)、突触素(SYP)三种脑肠肽的动态表达和CD25、CD68、溶菌酶和抗菌肽等免疫相关因子的动态表达进行了系统地定性、定位和定量观察。对SP、VIP作用受抑后和施加外源性SP后圆小囊组织中免疫反应相关因子和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定量观察。结果如下: 家兔感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各部位中SP和VIP的表达量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相应部位的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巨噬细胞及DNES细胞的数量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圆小囊圆顶部位的SP表达量与淋巴细胞表达CD25和巨噬细胞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溶菌酶和抗菌肽的表达也出现了一定的升高。 离体圆小囊受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刺激后,圆小囊各个部位SP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VIP表达量则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圆小囊内各个部位淋巴细胞的活化分子表达量、CD68和SYP表达量、溶菌酶和抗菌肽表达量也都出现了显著升高。在滤泡区和圆顶部位SP的表达量与CD25、CD68、SYP表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原位分子杂交观察结果表明活体感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组织中SPmRNA的表达不明显;而离体圆小囊受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刺激后,圆小囊中SP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这表明在脱离机体整体调控后SP在圆小囊的自主调节中起作用。 采用抗SP抗体使SP作用受到抑制后,圆小囊组织中淋巴细胞活化分子、DNES细胞表达SYP和巨噬细胞表达CD68分子的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当VIP作用受到抑制后,圆小囊组织中淋巴细胞活化分子、DNES细胞表达SYP和巨噬细胞表达CD68分子的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多。外源性S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圆小囊组织CD25、CD68的表达。 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发现在兔圆小囊内除了DNES等细胞内有SP和VIP的分布以外,在细胞间隙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胞浆膜上也常见SP和VIP免疫电镜阳性反应信号。这些观察结果提供了SP、VIP和DNES细胞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局部黏膜免疫的形态学依据。 上述结果表明圆小囊中的神经肽分子SP、VIP对局部黏膜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SP可促进组织中CD25、CD68分子表达,及DNES细胞SYP的表达,而VIP的作用在以上方面则具有一定的反向调节效应。提示在兔肠道黏膜免疫防御反应中SP和VIP这两种神经肽可能是正负调节因子,对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的平衡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圆小囊参与肠道黏膜免疫的反应特点,初步揭示了圆小囊在细菌感染早期肠道黏膜免疫反应过程中神经肽SP、VIP的调节作用机制,为丰富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为生产实践中更好地防治肠源性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语词表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章 引言

1.P物质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2.血管活性肠肽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3.肠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4.肠道黏膜重要调控因子和功能因子

5.几种肠道免疫相关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6.关于兔圆小囊

7.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总体设计

第二章 免感染两株致病菌早期,圆小囊内脑肠肽和部分免疫相关分子的动态表达研究

第一节 兔感染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内SP和VIP动态表达观察

第二节 兔感染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内巨噬细胞和DNES细胞的动态变化观察

第三节 兔感染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研究

第四节 兔感染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内溶菌酶和抗菌肽表达的研究

第三章 受细菌刺激后离体圆小囊内脑肠肽和免疫相关分子的动态表达研究

第一节 受细菌刺激后离体圆小囊内神经肽SP和VIP的动态分布

第二节 受细菌刺激后离体圆小囊内巨噬细胞、DNES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第三节 受细菌刺激后离体圆小囊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观察

第四节 受细菌刺激后离体圆小囊内溶菌酶和抗菌肽的动态表达

第四章 原位杂交分析神经肽SPmRNA的表达状况

第一节 兔感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后,圆小囊内SPmRNA的表达

第二节 受两种细菌抗原刺激后,离体圆小囊组织中SPmRNA的表达

第五章 SP、VIP作用受抑后,圆小囊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

第一节 SP、VIP作用受抑后,圆小囊组织中淋巴细胞活化状态的动态观察

第二节 SP、VIP作用受抑后,圆小囊组织中溶菌酶和抗菌肽的动态表达

第三节 SP、VIP作用受抑后,圆小囊组织中CD68和SYP动态表达

第六章 外源性SP对圆小囊组织中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

第七章 运用免疫组化双染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圆小囊内的DNES细胞形态特点的究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兔圆小囊在抗原刺激下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观察[D]. 靳红.中国农业大学2005
  • [2].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D]. 毛晶晶.中国农业大学2014
  • [3].猪源HEV-4人工感染新西兰兔的研究[D]. 吴桥兴.中国农业大学2017
  • [4].兔小囊肽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王可洲.中国农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兔小囊肽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 王可洲.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在兔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D]. 汤小朋.中国农业大学2003
  • [3].猪小肠抗菌肽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马卫明.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家兔肥大细胞的分布定位及超微结构特征研究[D]. 呼格吉乐图.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不同毒力的IBDV毒株致病特性和免疫特性的比较研究[D]. 刘玉锋.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兔圆小囊在抗原刺激下脑肠肽类物质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观察[D]. 靳红.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新型鸭肝炎病毒致病特性及感染鸭肝胰细胞凋亡的研究[D]. 胡薛英.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雷公藤对CIA模型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D]. 肖诚.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 [9].家鸭人工感染鸭瘟强毒株的动态分布、黏膜免疫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D]. 杨晓燕.四川农业大学2006
  • [10].黏膜免疫佐剂对鸡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机理的研究[D]. 张小飞.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兔圆小囊中神经肽SP,VIP在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