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 ——试论王小波的想象精神

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 ——试论王小波的想象精神

论文摘要

王小波的小说创作,在才人辈出的中国当代文学舞台上可谓倜然不群。身为文坛外的高手,王小波称得上是一位不世怪才。理科生出身的王小波在小说创作中无处不流露着对科学和理性的崇拜,但善于奇思妙想的天赋又使得他常常不可自控地沉湎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或许是天性使然,王小波的想象并非纤弱诗人笔下那种多愁善感的绮丽咏叹,而是一种玩世不恭、锋芒锐利的顽童式的游戏,也可以说是对压抑人性的世俗生活的一种刻意的亵渎与挑衅。饱经西方自由精神熏陶的王小波显然是想借助小说这种文体来满足自己的文学野心,抑或想象之童心。多年来,关于王小波的研究,论者的目光一般都聚焦在死亡与虐恋、自由主义与反极权、民间狂欢与智者戏谑等热门话题上,却鲜有人关注王小波小说一以贯之的想象精神。即便有人提及,也是草草地顺带一笔——无外乎就是王小波的想像力是如何的丰富奇诡等等,而有意识地将王小波的想象提升为一种创作精神的论者却未曾有过,似乎这个主题并无深入的必要。但王小波之所以为王小波,很大程度上是由他那特立独行的想象精神决定的。王小波的文字之所以能够鲜明地烙上个人气质,不可否认也是由这种与众不同的想象精神浸染而成的。一言以蔽之,王小波的想象精神其实就是科学理性与人文感性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它成就了王小波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魅力,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成了作者在写作征途上难以摆脱的束囿和阴影。所谓成也“想象”,败也“想象”,一旦厘清王小波的想象精神在其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作家创作时的心灵轨迹(包括困惑和纠结)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弄清这一点,对于认识王小波后期创作中流露出的浓郁的悲观情调将有很大帮助。论文着力探讨的便是王小波的想象精神。通过解读《青铜时代》三部曲,以概括出作者想象精神的基本特征,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般)”。再借助对比阅读,分别以卡尔维诺和鲁迅为参照,以梳理出王小波前后期创作中的想象精神之嬗变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视作者创作上的“瓶颈危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坛内冷清坛外热:王小波研究现状
  • 2、以“梦”为马:王小波的想象精神
  • 一、《青铜时代》:一场关于想象的饕餮盛宴
  • 1、黑色戏谑:性、死亡与刑罚
  • 2、灰色隐射:怪诞与荒谬
  • 3、彩色歌吟:自由与诗意
  • 二、从卡尔维诺到鲁迅:王小波想象精神之嬗变
  • 1、顽童想象: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 2、智者想象: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三、想象翅膀的迷失:王小波小说创作之瓶颈
  • 1、文革记忆:从痴迷到迷失
  • 2、想象天空:从炫丽到阴沉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学的自由与困缚——论王小波的《怀疑三部曲》[J]. 南方文坛 2020(03)
    • [2].从边缘中生出知识和美——重评王小波及其写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6)
    • [3].王小波与文学史[J]. 学术月刊 2017(12)
    • [4].王小波作品的国外译介与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5].叙事革新与文化反讽——谁是王小波[J]. 文艺评论 2017(11)
    • [6].王小波:“背叛者”的守望——评房伟的《王小波传》[J]. 创作与评论 2016(20)
    • [7].王小波作品[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8].“挣脱开王小波”后的房伟[J]. 文学自由谈 2017(05)
    • [9].漫长的祭礼——读房伟的系列“抗日小说”[J]. 长江文艺评论 2017(04)
    • [10].王小波笔下的“性”女性[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1].作为方法论的和美学的"王小波"——从房伟的"王小波研究"谈起[J]. 创作与评论 2016(06)
    • [12].王小波1990年代的经济收入[J]. 现代中文学刊 2016(04)
    • [13].王小波是如何‘炼’成的?[J]. 读书 2014(12)
    • [14].评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6)
    • [15].走入王小波书店[J]. 休闲 2019(10)
    • [16].当代文学的史料发掘与文学史建构——以房伟的《王小波传》书写实践为例[J]. 传记文学 2020(01)
    • [17].众声喧嚣,再读一读王小波[J]. 记者观察 2020(07)
    • [18].王小波:智趣的诞生[J]. 广州文艺 2020(06)
    • [19].当代文坛与王小波的经典化[J]. 广州文艺 2020(06)
    • [20].忆王小波[J]. 北方人(悦读) 2020(06)
    • [21].空间[J]. 五台山 2019(12)
    • [22].樱花虽凋谢,但毕竟灿烂地盛开过——纪念孤独的王小波[J]. 南腔北调 2020(08)
    • [23].有趣之人王小波[J]. 初中生 2020(Z4)
    • [24].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王小波小说[J]. 青年文学家 2019(33)
    • [25].后现代语境下的“王小波热”现象探析[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1)
    • [26].王小波: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J]. 读与写(初中版) 2018(02)
    • [27].王小波是一面镜子[J]. 人民周刊 2017(07)
    • [28].厚重的鲜花——评房伟《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J]. 雨花 2015(22)
    • [29].王小波笔下的畸人形象[J]. 芒种 2015(24)
    • [30].在边缘处建立“极地之国”——王小波的文学反抗与颠覆[J]. 滇池 2016(05)

    标签:;  ;  ;  ;  ;  

    漫步云端的诗意与尴尬 ——试论王小波的想象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