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代谢障碍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影响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代谢障碍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脑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理想治疗药物,因此寻找有效的神经保护药物从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是当前脑缺血研究的重点。目前,更多的研究者着眼于开发植物药作为神经保护药物,因植物药具有成分多重、作用广泛、无或仅有很低的毒副作用等优势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是具有较强抗氧化功效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近年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C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发挥脑保护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常伴有代谢障碍,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PC能否通过干预ASICs和脑组织代谢而发挥脑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主要观察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脑组织代谢障碍及ASIC1a亚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发现和应用靶向性神经保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0只体重为270-300克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PC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组。术前30min采用腹腔给药的方式,注射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溶液,脑缺血2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制备可逆性大鼠脑缺血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对大鼠断头取脑,取出右侧脑组织,各组中随机抽取8只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8只用于病理组织形态观察;8只用于测定乳酸含量、Na+-K+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8只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ASIC1a mRNA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值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PC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PC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PC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PC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假手术组细胞及间质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可见细胞肿胀、轮廓不清、空泡样变性、核深染及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大、数目减少,各PC剂量组对以上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PC高、中剂量组效果较为明显。④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模型组脑组织乳酸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PC低、中、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⑤模型组Na+-K+ATPase的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PC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Ca2+ATPase的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仅高剂量组Ca2+ATPase的活性高于模型组。⑥模型组ASIC1a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PC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①PC可有效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②PC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障碍及抑制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的表达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正文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代谢障碍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语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杨帆研究员团队发现一种离子通道感受跨膜电压的新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2].阴离子通道孔道结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8)
    • [3].心房颤动与离子通道重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5)
    • [4].Handbook of Ion Channels——一部系统介绍离子通道的新作问世[J]. 生理学报 2015(05)
    • [5].酸敏感离子通道的调控新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02)
    • [6].疼痛和离子通道[J]. 西南军医 2014(06)
    • [7].T淋巴细胞上主要离子通道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 免疫学杂志 2015(05)
    • [8].双分子层膜人工离子通道的合成[J]. 化学进展 2012(07)
    • [9].流感病毒离子通道综述[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8)
    • [10].离子通道(14)[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05)
    • [11].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15)[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05)
    • [12].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结构与药理学特性[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04)
    • [13].脑胶质瘤相关的细胞离子通道改变[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4].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概况和发展前景[J]. 断块油气田 2013(02)
    • [15].离子通道调整与新药研制——胃肠离子通道病研究最新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01)
    • [16].脂质调节瞬时电位受体离子通道活性介导疼痛的作用机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11)
    • [17].一种具有识别运输钠离子的离子通道膜的制备[J]. 高分子学报 2010(09)
    • [18].基于离子通道的电化学传感技术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18(09)
    • [19].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0)
    • [20].膜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及其靶向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15(02)
    • [21].动物的痛觉和痒觉感受机制(3)[J]. 生物学通报 2016(11)
    • [22].慢性心力衰竭离子通道谱的稳态调节[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04)
    • [23].关节炎疼痛与酸感受离子通道相关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04)
    • [24].多离子通道阻断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研究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6)
    • [25].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4)
    • [26].昆虫离子通道及其抗药性研究进展[J]. 四川动物 2011(05)
    • [27].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在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0(16)
    • [28].离子通道参与化疗痛外周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8(06)
    • [29].麻醉药作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与离子通道相关性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13(04)
    • [30].基于特征筛选方法预测不同离子通道活性的芋螺毒素[J]. 生物数学学报 2013(04)

    标签:;  ;  ;  ;  

    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代谢障碍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