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

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肺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的重要致死性疾病。中国人群中肺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探讨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和遗传危险因素在肺癌特别是中国女性肺癌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中国北方城市太原市分别选取肺癌病例396例和随机选取健康对照465例,进行了病例一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吸烟与各种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的危险度上升都有关,但程度不同。鳞癌和小细胞癌与吸烟的关系非常密切(OR=5.01/OR=5.06),腺癌与吸烟的关联性相对较弱(OR=2.73)。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危险性均随着每日吸烟量的增加、吸烟年限的延长、积累吸烟量的增大和吸烟年龄的提前而加大。积累吸烟量在40包年以上者的肺癌风险将近不吸烟者的10倍。烟气吸入体内部位越深,肺癌发生的危险性会越大。吸无过滤嘴香烟者的肺癌风险为吸过滤嘴香烟者的6.4倍。2.室内污染与肺癌:工作场所中被动吸烟、生活中被动吸烟(尤其暴露于配偶被动吸烟)可能增加肺癌的危险性。燃煤烹饪(OR=3.07)、燃煤取暖(OR=3.35)、厨房不使用抽油烟装置(OR=3.58)、高频率烹饪(OR=1.64)等与肺癌,特别是肺腺癌的危险度上升关系密切;且在女性中,上述因素与肺腺癌的关联尤其密切,大大高于其与男性肺癌或女性其它各型肺癌的关联强度。3.在各种粒径的室内悬浮颗粒中(PM1-PM10,TSP),被动吸烟显著影响PM1的浓度,且与PM2.5浓度的联系亦较其它更大粒径颗粒物更为紧密;烹饪和取暖使用固体燃料主要影响PM2.5以上粒径的大颗粒物的浓度;而排风设备则可能对任何粒径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各粒径颗粒物中PM1与肺癌风险关系最为密切。4.无论在吸烟者或者不吸烟者中,饮茶均与降低的肺癌风险相关。相对于不饮酒者,轻度饮酒者肺癌风险显著降低,而重度饮酒者肺癌风险高。5.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D Lys751Gln多态性可能与肺腺癌易感性相关:携带杂合型(Lys/Gln)者患肺腺癌的风险临界显著地高于野生型(Lys/Lys)携带者(OR=1.59,95%CI:O.92-2.80),该风险在男性中上升为2.50(95%CI=1.09-5.72)。ERCC1 G118A多态性可能与肺癌易感性无关,与吸烟无显著交互作用。6.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 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其中,前者的纯合型Trp/Trp可显著地增大肺癌特别是小细胞癌的危险性(OR=1.71/OR=2.77):后者的纯合型Gln/Gln可显著增大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危险性(OR=1.87/OR=2.31)。在与吸烟的联合分析中发现,携带密码子194纯合基因型的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为携带野生型不吸烟者的近8倍:这一数值在密码子399分析中为10倍,将XRCC1密码子194和399进行联合作用分析,随着阳性基因个数的增加,可提高患肺癌的危险度。7.DNA连接酶基因L161外显子6A/C多态性的杂合基因型A/C杂合型A/C携带者患肺鳞癌和肺腺癌的风险较野生型携带者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8.主动吸烟的相关因素是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而被动吸烟也与肺癌风险有一定作用;家庭使用固体燃料取暖和烹饪,缺乏通风设备等在发达国家较少存在的室内环境污染因素以及以煎炒为主的中国式烹饪方式在中国仍对肺癌发病,特别是中国女性肺癌发病存在显著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环境因素与肺癌
  • 第一节 吸烟与肺癌
  •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癌
  • 第三节 饮酒、饮茶与肺癌
  • 第二部分 DNA修复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肺癌
  • 第一节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与肺癌的关系
  • 第二节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与肺癌的关系
  • 第三节 DNA连接酶基因与肺癌的关系
  • 第四节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肺癌危险性
  • 第三部分 中国北方肺癌病因模式探讨
  • 第一节 中国北方肺癌病因模式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论文缩写词汇表
  • 附录二 综述
  • 附录三 已发表或录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代谢综合征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8)
    • [2].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6)
    • [3].肺腺癌分化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4)
    • [4].爆发进展的高龄肺腺癌1例[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02)
    • [5].筛状成分在肺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20(07)
    • [6].微创和开放肺癌切除术对肺腺癌患者围术期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03)
    • [7].肺磨玻璃结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征象对术前评估肺腺癌浸润性的临床价值[J]. 癌症进展 2020(17)
    • [8].基于差异分析的方法挖掘肺腺癌不同时期的功能[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2)
    • [9].肺腺癌患者尿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01)
    • [10].肺腺癌罕见部位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05)
    • [11].盘状大同源物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3)
    • [12].多发性肺腺癌67例微创手术的诊疗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9(05)
    • [13].吸烟肺腺癌患者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分析[J]. 浙江医学 2019(21)
    • [14].放疗后左右肺腺癌患者免疫学亚型的恢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1)
    • [15].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转移患者突变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 2019(04)
    • [16].基于无创性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和随机森林模型识别肺腺癌中的EGFR突变[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06)
    • [17].基于MALDI-TOF-MS技术建立肺腺癌诊断预测模型及其初步验证[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09)
    • [18].肺腺癌的治疗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5)
    • [19].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06)
    • [2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支气管肺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6)
    • [21].直径小于等于3cm的肺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及临床实践[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6(06)
    • [22].Ⅰ期肺腺癌VATS肺叶切除与亚肺叶切除预后比较[J]. 中国肺癌杂志 2017(01)
    • [23].Ⅰ期肺腺癌新分类组织亚型与EGFR突变的关系[J]. 肿瘤 2017(01)
    • [24].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生存情况差异[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07)
    • [25].肺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肿瘤杂志 2017(04)
    • [26].肺腺癌子宫内膜转移1例报道[J]. 现代医药卫生 2017(20)
    • [27].蛋白质Z在肺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重庆医学 2015(36)
    • [28].含黏液的肺腺癌研究进展[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6(03)
    • [29].从新分类看肺腺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J]. 临床肺科杂志 2016(09)
    • [30].肺腺癌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放射基因相关性:成像特征与组织学亚型[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06)

    标签:;  ;  ;  ;  ;  ;  

    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