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与审美特质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与审美特质

论文摘要

爱尔兰裔旅法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深刻影响着戏剧创作和表演方式,而且在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电视、广播剧等领域都颇有成就。他富于后现代韵味的小说更是颠覆传统,促使学界重新思考叙事的意义所在。贝克特的中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局》、《镇静剂》与小说三部曲《莫洛伊》(Molly,1951)、《马龙之死》(Malone Dies,1951)、《无法命名的人》(The Unnamable,1953)为贝克特赢得的显赫声名无异于《神曲》之于但丁,《失乐园》之于弥尔顿,《浮士德》之于歌德,这些作品都描述了时代的毁灭与拯救之间的界限。但因其戏剧的夺目光芒,贝克特的小说一开始并未赢得广大读者的关注,但其文学价值不容忽视,尤其是小说三部曲。本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借助德勒兹、福柯等哲人的概念和学说,论述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与审美特质,深掘其文学艺术价值,进而探讨其诗学意义。引言:简介贝克特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对国内外的贝克特研究现状和译介情况做学术梳理,进而提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意义所在。第一章:论述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主义叙事,选取情节和时间两个小说关键元素展开论述,再对三部曲的双语写作和语言凿孔加以关注,借助德勒兹“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和“逃逸线”的概念来探讨三部曲的反小说先锋实验特质,表现了三部曲在叙事上荡涤传统,开拓了小说表现艺术的新疆域,顺应了文学发展的要求,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创新。第二章:论述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审美特质,从小说人物和流浪主题的角度切入,侧重探讨流浪汉及其旅行游戏体现的后现代审美特质:游戏与生成。探析小说三部曲如何生动诠释德勒兹的“生成”哲学,贝克特笔下的流浪汉通过生成弱势、生成虚无来对抗强势,以完成趋向自由的过程,体现了小说三部曲与后现代主义诗学的旨趣相契合。第三章:立足后现代理论视野,以福柯的规训与秩序的概念及相关学说,结合作家自身经历、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展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中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通过德勒兹的机器诗学作进一步阐发并联系当今社会,关注文学与哲学的互阐互证、殊途同归,关注文学、哲学、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小说三部曲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结语:综上所述,贝克特小说三部曲在叙事上蕴含了后现代主义之精神与特色,在审美特质上与后现代主义诗学旨趣相契合,是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预演。除深邃的哲理之外小说三部曲还具备了深刻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作家对社会、政治、人类存在与人性的诚挚关怀。总之,贝克特之小说三部曲具备了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广阔的理论阐释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
  • (一) 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反小说"的先锋实验
  • (二) 活力的逃逸线
  • 二、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审美特质
  • (一) 流浪汉的旅行游戏
  • (二) 生成弱势与虚无
  • 三、后现代视野中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诗学意义
  • (一) 规训与秩序
  • (二) 机器诗学与小说三部曲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浪漫主义音乐审美特质解读[J]. 北方音乐 2017(03)
    • [2].浅谈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J]. 参花(下) 2016(12)
    • [3].论白居易绝句同杜甫绝句之间的联系[J]. 青年文学家 2017(09)
    • [4].微信广告叙事化审美特质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18(02)
    • [5].元散曲狂欢文化的审美特质探究[J]. 名作欣赏 2019(33)
    • [6].国产穿越题材电影审美特质探究[J]. 电影文学 2019(11)
    • [7].电影《天上的恋人》的审美特质[J]. 电影文学 2019(15)
    • [8].多元·融合·华美:日本近世酒器工艺的审美特质[J]. 湖南包装 2020(05)
    • [9].试论意境的审美特质——以北宋山水画为例[J]. 语文学刊 2010(10)
    • [10].探究李清照诗词的审美特质[J]. 作家 2013(14)
    • [11].试述文学经典的审美特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02)
    • [12].信息时代电脑写作的审美特质探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8)
    • [13].论《汉字意象》的审美特质[J]. 文学教育(上) 2020(02)
    • [14].水墨元素的审美特质及其在插画中的运用[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10(01)
    • [15].从《刺青》看日本民族的审美特质[J]. 学园 2013(26)
    • [16].从哲学的“真”与“美”角度浅析企业VI设计的审美特质[J]. 大众文艺 2011(10)
    • [17].文化消费视角下网编影视剧的审美特质——从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谈起[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8].鲁敏《六人晚餐》的孤独意识及叙事审美特质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8(23)
    • [19].《淘气包马小跳》的审美特质——从儿童接受角度谈[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06)
    • [20].宋代梅瓶的艺术风韵及审美特质探究[J]. 大舞台 2013(12)
    • [21].八大山人的幽默及其审美特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22].当代语境下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探析[J]. 大众文艺 2014(16)
    • [23].论中国文化审美特质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形存在[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05)
    • [24].论戏剧在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中的审美呈现[J]. 四川戏剧 2020(02)
    • [25].艺术微电影审美特质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4)
    • [26].六朝“隐逸”的审美特质及其文化根源[J]. 学术论坛 2014(03)
    • [27].中国流行音乐审美特质的流变及其社会动因[J]. 人民音乐 2014(08)
    • [28].谢灵运山水诗的客观性审美特质及意义[J]. 杜甫研究学刊 2020(02)
    • [29].苏童笔下女性人物的艺术审美特质[J]. 芒种 2014(16)
    • [30].纪录电影《海洋》的生态审美特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1)

    标签:;  ;  ;  ;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后现代叙事与审美特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