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犯罪研究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犯罪研究

论文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子2007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规定:特定关系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实施前款行为的,对特定关系人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本意见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两高《意见》之所以提出特定关系人这一概念,因为在司法实践中,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手段趋向间接化、隐蔽化,“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犯罪成为典型的共同受贿。有学者将受贿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种是初级受贿,即谋利人与收财人系同一人;第二种是中级受贿,即谋利人与收财人形式上分离,但收财人与谋利人往往系同一家庭,有共同财产关系,多表现为夫妻之间的共同受贿;第三种是高级受贿,即谋利人与收财人明显分离,而且收财人与谋利人并不属于同一家庭,不具有共同财产关系,多表现为情人之间的共同受贿。目前高级受贿已经成为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受贿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当前我国特定关系人受贿罪的态势及其基本特征出发,阐述了我国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理论基础,即共犯与身份的理论。我国刑法总则没有关于共犯与身份的共同规定,但是在刑法分则中许多条文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共犯也身份的理论认为特定关系人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构成共同受贿的共犯。对于特定关系人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实行犯,在理论上有较多的争论,笔者从受贿罪的复行为犯的特征出发,认为特定关系人只能构成共同受贿的实行犯。笔者将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具体认定分为近亲属、情人及其他特定关系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对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如何定罪及量刑进行了分析,认为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定性应根据职务犯罪的罪名来确定,犯罪数额应该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来认定。共同受贿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一直是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难点,特别是由于特定关系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主观故意的认定更显得困难,笔者认为对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主观故意的认定有必要实行法律推定,否则无法遏止此种犯罪的高发态势。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罪的立法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或不尽人意之处,他从而也影响了对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共犯理论将特定关系人扩展为第三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特定关系人的界定及共犯与身份理论
  • 第一节 特定关系人的界定
  • 一、特定关系人的范围
  • 二、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特点
  • 第二节 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理论基础
  • 一、共犯与身份的一般理论
  • 二、特定关系人能够成为受贿罪的共犯
  • 第二章 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一节 主观故意的认定
  •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授意
  • 二、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的通谋
  • 三、通谋过程中明知的程度问题
  • 第二节 特定关系人的实行行为
  • 一、理论上的争论
  • 二、特定关系人能够成为受贿罪共同实行犯的理由
  • 三、特定关系人不能成为受贿罪的帮助犯和教唆犯
  • 第三章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类型化研究
  • 第一节 家庭型共同受贿的认定
  • 一、家庭型共同受贿的特点
  • 二、家庭型共同受贿的具体认定
  • 第二节 情人型共同受贿的认定
  • 一、情人型共同受贿的特点
  • 二、情人型共同受贿的具体认定
  • 第三节 其他利益关系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四章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定性及处罚
  • 第一节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定性
  • 一、理论观点及评析
  • 二、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定性
  • 第二节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处罚
  • 一、主犯的认定
  • 二、共同受贿的数额认定
  • 第五章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主观故意推定问题
  • 第一节、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主观故意认定的难点
  • 第二节、对近亲属共同受贿适用法律推定的理由
  • 第三节、适用法律推定的条件
  • 第四节、在现有立法条件下如何认定
  • 第六章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的立法完善
  • 第一节、《意见》对特定关系人参与受贿规定的不足
  • 第二节、境外立法比较及我国的选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贪污受贿罪量刑标准立法反思与展望[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受贿罪罪刑配置问题之反思与消解[J]. 政治与法律 2019(09)
    • [3].贪污受贿罪量刑的规范化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09)
    • [4].受贿罪构成要件涵摄下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 现代法学 2018(03)
    • [5].论受贿罪的着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6].权钱交易当戒——从政提醒之受贿罪[J]. 青海党的生活 2016(02)
    • [7].从一则案例来看“没有具体的请托事项”是否可以构成受贿罪[J]. 法制博览 2017(09)
    • [8].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将何去何从——以最新贪污贿赂司法解释为视角[J]. 德州学院学报 2017(01)
    • [9].取消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之分析[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 [10].论我国受贿罪刑事立法的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借鉴[J]. 商 2015(43)
    • [11].浅析贪污、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J]. 法制博览 2016(25)
    • [12].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8)
    • [13].干股型受贿罪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辨析[J]. 政治与法律 2016(10)
    • [14].收受型受贿罪停止形态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5(05)
    • [15].事前无约定的事后受贿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J]. 法制博览 2015(19)
    • [16].受贿罪未完成形态认定与处罚的实证分析[J].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8(02)
    • [17].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要件要素理论之争的研究[J]. 神州 2013(21)
    • [18].退休后构成的受贿罪[J]. 法律与生活 2009(14)
    • [19].受贿罪之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研究[J]. 刑事法评论 2010(02)
    • [20].“无具体请托事项”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分析[J].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7(02)
    • [21].受贿罪既未遂认定标准研究[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22].受贿罪认定若干疑难问题辨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4)
    • [23].我国刑法受贿罪立法修订的现状与展望[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4].受贿罪的共犯[J]. 理论观察 2019(07)
    • [25].“非数额情节”与“数额”并重:我国受贿罪应确立双轨评价标准——兼评《贪污贿赂解释》第1-3条[J]. 时代法学 2017(06)
    • [26].受贿罪非数额情节“降格升档”之功能与重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1)
    • [27].受贿罪利益要件与损失型受贿罪有关问题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 2016(05)
    • [28].受贿罪犯罪对象研究[J]. 法制博览 2016(27)
    • [29].我国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的立法变迁及设想——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契机[J]. 法制与社会 2015(22)
    • [30].受贿罪赃款去向问题研究[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6)

    标签:;  ;  ;  

    特定关系人参与共同受贿犯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