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地区全新世地层N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研究

黄河中游地区全新世地层N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演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的全新世环境演变更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对其研究对于现代环境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黄土分布区,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在该区域的黄土沉积上,借助一系列诸如磁化率、粒度、全铁、孢粉、硅酸体、有机碳、碳酸钙、微量元素等气候替代指标,重建了环境演变的历史。 全氮(TN)作为一种环境代用指标在海洋和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中应用较少。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全新世剖面中的全氮分析,试图探讨全氮在黄土沉积上作为气候环境替代指标的可行性及其环境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方法,而且弥补了其它气候环境替代指标在恢复气候环境时存在的不足。 在大量的野外考察基础上,从西向东沿黄土高原区的南部边缘选取了扶风JYC、华县LGT和新郑PLG三个剖面作为研究对象。三个研究剖面地层稳定,且发育连续完整,保存良好,具有典型性。分别对它们自表土到马兰黄土顶部每隔2cm高密度采样,待样品在室内自然风干以后,对其分别进行了全氮、磁化率的室内测定。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磁化率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生产的MS—2B型磁化率仪测量,二者测量精度符合要求。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解释讨论了土壤N的赋存形态及其各种形态转化;并比较分析了全氮含量在全新世剖面各地层之间的变化以及与气候环境替代指标磁化率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应关系,讨论全氮在全新世研究中作为环境气候代用指标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全氮的气候环境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中,全氮含量在同一剖面的不同的地层层位上差异显著,古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明显大于黄土中的含量,表土层含量最高。在LGT剖面,古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4465~0.2054g/kg之间,均值为0.3856g/kg;黄土中含量变化范围则在0.4274~0.0925g/kg之间,平均0.2940g/kg;表土层(TS)全氮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4685g/kg,最高达0.6630g/kg。在PLG剖面中,古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3992~0.0903g/kg之间,平均含量0.2763g/kg;黄土中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3015~0.0909g/kg,平均含量0.1761g/kg;表土层TS全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4980g/kg,最高值达0.5915g/Kg。表土层中全氮含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 论文题目的选择
  • 2 全氮在环境变迁中的研究现状
  • 3 本次研究的工作过程及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概况与剖面选择
  • 1 研究区域的自然背景
  • 2 研究剖面的选取与地层特征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 1 实验方法
  • 1.1 全氮的测量方法
  • 1.2 磁化率的测量方法
  • 1.3 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2 实验分析结果
  • 2.1 扶风 JYC剖面
  • 2.2 华县 LGT剖面
  • 2.3 新郑 PLG剖面
  • 第四章 实验结果解释及讨论
  • 1 氮素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
  • 2 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
  • 3 氮作为气候环境替代指标的可能性
  • 3.1 全氮含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
  • 3.2 全氮在时间序列上与磁化率的对比
  • 3.3 全氮在黄土-古土壤中的环境意义
  • 3.4 全氮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 3.5 全氮作为气候环境替代指标的优势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古代“啤酒”啥味[J].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7(Z2)
    • [2].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湿度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1(01)
    • [3].黄河中游地区荒漠化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国土资源遥感 2013(02)
    • [4].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决定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于黄河中游地区[J]. 三代考古 2009(00)
    • [5].黄河中游地区节节麦抗穗发芽的鉴定与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6)
    • [6].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地区森林植被和气候的影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5)
    • [7].黄河中游地区粗山羊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03)
    • [8].榆林水土流失危害不容忽视[J]. 榆林科技 2012(02)
    • [9].基于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3)
    • [10].黄河中游地区MCC天气学分型及结构差异分析[J]. 海洋气象学报 2019(01)
    • [11].运城 迈向现代制造业强市[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1(03)
    • [12].半坡文化饮食器具设计研究初探[J]. 美术观察 2016(03)
    • [13].2008年盛夏黄河中游枯水气象成因分析[J]. 人民黄河 2009(12)
    • [14].临县林业生态建设对策及建议[J]. 山西林业 2016(05)
    • [15].活力,在纯洁党性中迸发[J]. 先锋队 2012(10)
    • [16].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 商业研究 2015(06)
    • [17].八大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12(04)
    • [18].黄河中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J]. 干旱气象 2016(06)
    • [19].黄河中游地区初春与盛夏MCC结构特征比较分析[J]. 高原气象 2017(06)
    • [20].千年丝绸之路(五) 古城镶金[J]. 纺织科学研究 2015(05)
    • [21].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构筑转型跨越发展新动力[J]. 改革与开放 2012(18)
    • [22].山西省红枣产业化发展前景探讨[J]. 山西林业 2020(S1)
    • [23].基于瑞利分馏模式的水体蒸发线斜率模型[J]. 水科学进展 2011(06)
    • [24].八大经济区2009上半年经济态势[J]. 上海经济 2009(11)
    • [25].吉林省博物院藏金饰赏析[J]. 收藏家 2020(05)
    • [26].中国古代竹乐器探源[J]. 乐器 2014(07)
    • [27].中海·曲江公园建设项目[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0(06)
    • [28].自然灾害视域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东迁[J]. 唐都学刊 2020(01)
    • [29].黄河中游地区古树健康诊断标准及其应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6)
    • [30].民间刺绣种类及特征[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标签:;  ;  ;  ;  ;  

    黄河中游地区全新世地层N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