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系统论文-牛新海,张杰

旋翼系统论文-牛新海,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翼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直升机旋翼,制造技术,试验件,桨毂,支臂,项目团队,桨叶,合作单位,耐磨性,失效分析

旋翼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牛新海,张杰[1](2019)在《昌飞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航空工业昌飞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成功解决了桨毂关键零件支臂抗疲劳增寿评估验证周期长、零件耐磨性差等难题,实现了直升机桨毂关键零件支臂寿命比设计要求提升一倍以上,标志着昌飞在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填补了国内抗疲劳制造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航空报》期刊2019-07-16)

姜海涛[2](2019)在《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四旋翼系统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参数难以整定、固定参数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改变、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部分中参数关系模糊问题,本文提出了共轭梯度整定自抗扰控制器重要参数算法,以解决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存在的参数收敛速度慢与精度的限制问题。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1、系统误差函数构建通过被控系统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构造系统误差函数,通过共轭梯度算法构造出该函数的搜索步长与搜索方向,结合ADRC结构方程不断迭代出自抗扰控制器内部五个重要参数以准确反应系统参数的变化,提高了被控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2、ADRC参数关系函数(ADRC-PRF)ADRC内部五个重要参数的相互影响增加了参数整定的难度,相关文献仅实现ESO内部参数的部分描述,ADRC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ADRC-PRF(ADRC-Parameters Relational Function)实现了自抗扰控制器全参数化关系函数,解决了参数间相互影响、难以整定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ADRC的控制效果。3、共轭梯度算法整定ADRC参数(CGA-ADRC)ADRC中共有14个参数需要调节,其中ESO部分中参数与NLSEF部分中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被控系统的整体控制效果,因此以上五个重要参数的动态整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统误差函数、ADRC-PR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共轭梯度算法(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CGA)整定ADRC参数的方法,改变了传统ADRC内部重要参数固定不变的状态。本文搭建了四旋翼飞行器系统实验平台,完成了算法优化后的四旋翼系统稳定性、姿态角跟踪等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传统ADRC、串级PID控制器,所提算法可以快速整定ADRC关键控制参数,且姿态控制精度分别提高了27.6%、51.1%,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左剑楠,范继祥,庞新雨[3](2018)在《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四旋翼系统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旋翼飞行器建模过程中,需要获取精确的系统模型参数.该文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得四旋翼系统模型的参数.首先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小角度飞行状态,建立含有未知参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实际飞行数据,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参数进行辨识;将辨识获得的参数应用于仿真模型,并将仿真数据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小角度飞行状态下,此辨识方法可以获得精确的系统模型参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童周强[4](2018)在《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工厂管控系统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系统是直升机升力的源泉,它直接关乎到整机飞行的机动性和安全性,旋翼系统的产品结构尤其复杂、技术难度大、产品规格多,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及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造成大量的生产计划延期、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智能制造管控模式,通过对所需关键要素的分析,对智能管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包括高级排产系统、生产制造管控系统、仓储物流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系统、集成管控系统等,为我国离散制造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期刊2018-09-18)

范平平,张虎[5](2018)在《直升机旋翼系统的CATIA参数化建模及多体运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是一种旋翼飞行器,旋翼系统的运动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直升机的飞行安全。为了准确可靠地模拟直升机旋翼系统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运动仿真模块创建直升机旋翼系统运动仿真模型的方法。采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实现不同飞行状态运动仿真分析的自动化循环过程,建立了旋翼桨毂和自动倾斜器的运动骨架模型,并对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旋翼桨毂和自动倾斜器进行实时的参数化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了运动关节的运动普、部件的相互干涉、以及桨毂和自动倾斜器的运动包络体,为旋翼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3期)

吴裕平,习娟,范俊[6](2018)在《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及旋翼系统气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类S97构型的高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机平衡方程的建立,开展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气动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前进比下转速变化对拉力/推力、功率的影响,研究其气动环境与常规直升机的差异,并从全机角度出发,进行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功率占比分析,研究旋翼转速、飞行速度、需用功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了高速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其气动效率的一些因素。(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吕玉恒[7](2018)在《基于STM32单片机的自主飞行的四旋翼系统设计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四旋翼飞行器的课研案例及发展前景,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未来几种可能性的发展方向及其成熟的商业产品,基于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及动力学原理,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及姿态转换模型,通过分析和优化四旋翼飞行器的模型,构建了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模块,进行了飞行器硬件系统电路及器件选型、软件系统及自主飞快的设计,硬件系统电路主要包括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电路和遥控、通信、图显、模式控制的上位机硬件电路,软件系统包括遥控系统、监控系统、以及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及输出程序;本课题基于以实现低成本、小型化、多模式自主飞行的四旋翼飞行器的设计思路,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要的控制芯片,进行了对四旋翼飞行器从硬件、软件、算法仿真等方面系统性的设计,并对飞行器自主飞行、悬停、一键返航等模式进行了算法及理论上的研究和以i2c为通信方式的数据采集、滤波进行了研究,并以mpu6050为例,对姿态角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了四元数与互补滤波算法的融合来实现姿态角的滤波以确保测量姿态角的精准;针对四旋翼欠驱动、强耦合、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内外双闭环的控制结构及滑模控制算法,并基于此结构基础上对位置、姿态控制环进行了算法抗干扰性能的改进,建立四旋翼飞行器模型并进行算法的设计及仿真分析,并利用Lyapunov稳定判据并验证。(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8-06-01)

靳勇,蒋庆喜[8](2017)在《直升机旋翼系统的MSG-3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SG-3 Vol.1在民用固定翼飞机维修大纲的运用上已经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维修理念的不断发展,对旋翼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运用MSG-3 Vol.2的方法为旋翼机制定维修大纲也越来越受青睐,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的旋翼系统为例,介绍了MSG-3 Vol.2对系统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航空维修与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曹欣[9](2017)在《直升机旋翼系统部件强度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飞行器的安全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这样就对飞机中各部件有着新的要求。该文阐述了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直升机旋翼系统部件的具体流程和具体方法。其中使用SIZINGLOAD处理方法将计算载荷谱、部件构型设计、设计目标期限等用一个值有效联系,对结构优化设计出现的问题有效处理,提供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处理手段。以试验自动倾斜器不动环疲劳为主,对试验中处理问题的思路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对此类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君男,张伟[10](2016)在《直升机旋翼系统飞行参数识别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旋翼系统的工作方式及其所承受的载荷形式使飞行实测载荷数据的有效性不高。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实测载荷及飞行参数数据建立直升机旋翼系统飞行参数识别模型,对于推进飞行载荷测试任务有重要意义。基于Matlab编程建立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直升机旋翼系统飞行参数识别模型,实现通过现有载荷数据及飞参数据对旋翼系统飞行载荷预测仿真。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平均相对误差为3.7%,满足工程要求,并且较未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好,表明所建立的飞行参数识别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旋翼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参数难以整定、固定参数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改变、扩张状态观测器与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部分中参数关系模糊问题,本文提出了共轭梯度整定自抗扰控制器重要参数算法,以解决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存在的参数收敛速度慢与精度的限制问题。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展开:1、系统误差函数构建通过被控系统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构造系统误差函数,通过共轭梯度算法构造出该函数的搜索步长与搜索方向,结合ADRC结构方程不断迭代出自抗扰控制器内部五个重要参数以准确反应系统参数的变化,提高了被控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2、ADRC参数关系函数(ADRC-PRF)ADRC内部五个重要参数的相互影响增加了参数整定的难度,相关文献仅实现ESO内部参数的部分描述,ADRC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ADRC-PRF(ADRC-Parameters Relational Function)实现了自抗扰控制器全参数化关系函数,解决了参数间相互影响、难以整定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ADRC的控制效果。3、共轭梯度算法整定ADRC参数(CGA-ADRC)ADRC中共有14个参数需要调节,其中ESO部分中参数与NLSEF部分中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被控系统的整体控制效果,因此以上五个重要参数的动态整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系统误差函数、ADRC-PRF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共轭梯度算法(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CGA)整定ADRC参数的方法,改变了传统ADRC内部重要参数固定不变的状态。本文搭建了四旋翼飞行器系统实验平台,完成了算法优化后的四旋翼系统稳定性、姿态角跟踪等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传统ADRC、串级PID控制器,所提算法可以快速整定ADRC关键控制参数,且姿态控制精度分别提高了27.6%、51.1%,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翼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牛新海,张杰.昌飞直升机旋翼系统抗疲劳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航空报.2019

[2].姜海涛.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四旋翼系统设计与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左剑楠,范继祥,庞新雨.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四旋翼系统辨识[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4].童周强.直升机旋翼系统智能工厂管控系统研究与实践[C].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2018

[5].范平平,张虎.直升机旋翼系统的CATIA参数化建模及多体运动仿真[J].南方农机.2018

[6].吴裕平,习娟,范俊.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及旋翼系统气动特性研究[J].直升机技术.2018

[7].吕玉恒.基于STM32单片机的自主飞行的四旋翼系统设计及算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

[8].靳勇,蒋庆喜.直升机旋翼系统的MSG-3方法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7

[9].曹欣.直升机旋翼系统部件强度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

[10].张君男,张伟.直升机旋翼系统飞行参数识别模型研究[J].直升机技术.2016

标签:;  ;  ;  ;  ;  ;  ;  ;  ;  ;  

旋翼系统论文-牛新海,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