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早产儿有效喂养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早产儿有效喂养的影响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喂养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且喂养不耐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比较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改善速度以及喂养结果差异。结果:综合护理下的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开始增重、胃潴留症状更早开始改善,且恢复出生时体重、全量肠胃营养、出生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可从多方面对早产儿体质状况加以改善,帮助尽快恢复喂养有效性,提升其健康度。【关键词】早产儿;有效喂养;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2-01早产儿由于在母亲子宫内生长时长不足,可能导致出生后存在喂养不耐受情况,对其正常发育产生严重影响[1]。甚至少数早产儿由于喂养不耐受会出现体重明显下滑且并发各种疾病的危险。在护理层面,需考虑到早产儿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较差的特点,尽快恢复其有效喂养[2]。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综合护理模式在此方面的应用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8年3月至同年11月期间收治的早产新生儿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处于0.5-5.5天,平均年龄(2.19±0.42)天;平均胎龄(32.94±2.14)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处于0.5-5.5天,平均年龄(2.21±0.39)天;平均胎龄(32.97±2.35)周。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儿均为早产且存在喂养不耐受情况,大便隐血试验显示阳性、胃内潴留量在前次喂乳量30%以上、每日呕吐次数在3次以上[3]。剔除标准:合并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道畸形等较严重病症。1.2一般方法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令早产儿处于鸟巢式卧位状态,参照《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给予鼻饲喂养并重视24小时监护。若早产儿存在腹胀或呕吐情况需禁食观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尽快恢复有效喂养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2.1喂养指导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初次喂养1-2毫升左右。若早产儿体重处于三斤以内则每隔1-1.5小时喂养一次,若体重在四斤以内则每隔2小时喂养一次,若体重在四斤以上则3小时喂养一次。需根据患儿个体状况合理调整喂养频率,每次喂养量增加1-2毫升,直到每次能够喂养25毫升左右为止。1.2.2腹部按摩通过早期腹部按摩帮助新生儿恢复胃肠蠕动,护理人员确保手部温暖的状况下将右手全掌接触患儿下腹部皮肤,顺时针方向帮助按摩。每次五分钟左右,每日按摩一次即可。应注意用力控制以及缓慢按摩,以皮肤出现皱纹即可,切不可用力过重。1.2.3体位调节每次完成喂养后均需将其头部抬高20度至25度并处于右侧卧位至少半小时,避免喂养后呕吐导致喂养失败。1.2.4用药护理若早产儿在喂养后出现呕吐或余奶情况不应马上禁食,可适量给予开塞露帮助其通便。可根据患儿身体状况每日给予一次益生菌口服,帮助胃肠道蠕动,加速乳汁或配方奶的消化与吸收。1.3观察指标[4]从呕吐、腹胀、开始增重、胃潴留4方面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耗时,从恢复出生时体重、全量肠胃营养、出生后住院3方面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喂养结果。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各项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改善速度以及喂养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喂养不耐受改善速度比较两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开始增重、胃潴留改善耗时,显示观察组各项所需时间明显更短(p<0.05),详见表一。表一喂养不耐受改善速度对比表(d)组别呕吐腹胀开始增重胃潴留对照组(n=30)4.17±1.364.87±0.964.69±0.834.75±0.73观察组(n=30)3.35±1.083.22±0.413.08±0.643.30±0.642.2喂养结果比较两组新生儿喂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更快恢复出生时体重且更早达到出院标准(p<0.05),详见表二。表二喂养结果对比表(d)组别恢复出生时体重全量肠胃营养出生后住院对照组(n=30)6.03±0.8411.49±2.1718.33±2.69观察组(n=30)5.17±0.958.52±2.1315.71±2.423讨论早产儿指的是出生时体重在五斤以内、胎龄在37周以下的婴儿。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进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显著提升,但胃肠功能发育远不及足月婴儿,早期经肠道喂养容易出现胃潴留、腹部胀痛等喂养不耐受症状,直接影响到其出生后的身体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有效的综合干预能够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喂养,解除胃潴留、呕吐、腹胀等不耐受表现,帮助尽快恢复出生时体重,促进身体发育。近年来医疗的发展以及护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让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能够得到更科学的喂养指导。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受微量喂养能够帮助胃肠激素的有效释放,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减轻早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综合护理中帮助早产儿腹部按摩能够促使胃内容物尽快消化,让胃内潴留量减少,帮助配方奶粉或母乳被有效吸收,从而改善早产儿身体质量。帮助早产儿调节体位以及用药护理的目的在于让喂养物能够被有效吸收,帮助胃肠道提升对各类营养物质的接受能力,促使新生儿提升吞咽及吸吮有效性。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下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各项症状改善速度明显更快,且早产儿可尽快恢复出生时体重,说明该组早产儿身体质量恢复状态更佳,证实了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袁艳丽,陈京立.不同喂养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4):507-510.[2]郑华蓉,蔡燕,周红,蒋林,黄详智.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2):264-267.[3]张丽娣,赵宏.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8):89-91.[4]伍倩,邓善妍,黄小芳.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内科,2015,10(02):227-228+220.

标签:;  ;  ;  

综合护理对早产儿有效喂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