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分析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目的:探讨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对48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Disease,CAD)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用增强扫描轴位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像(MultiplannerReconstruc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及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按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分类指南将冠脉树分为15个节段评价各节段图像质量,分析影响CT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643个节段(95.4%)为1级,25个节段(3.7%)为2级,6个节段(0.9%)为3级。冠脉图像质量受心率,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严重管壁钙化等因素影响,而使用层厚,层间距重建心动周期序列对后处理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一次检查可完成冠状动脉的观察,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成像方法,提高了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初步诊断的需要。第二章重建层厚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的评价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在48例进行MSCTCA的患者中,选取27例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沉积的患者,对其钙化积分数据行层厚/层间距1.5/1.5mm及3.0/3.0mm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比较2种层厚之间的积分测量值的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值因重建层厚不同而不同,重建层厚为1.5mm时,RCA、LM、LAD、LCX及合计钙化积分值分别为59.3±20.1;27.4±14.8;75.6±34.7;63.9±27.8:217.6±54.8。重建层厚3.0mm时,RCA、LM、LAD、LCX及合计钙化积分值分别为47.0±16.5;18.5±9.6;54.6±21.5:50.4±17.6;184.5±40.3,不同重建层厚之间积分值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层厚1.5mm的各项积分值均较层厚3.0mm的积分值高。结论:重建层厚影响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层厚重建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第三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目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和<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 Slice ComputedTomography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MSCTCA)和CAG的患者13例。对所有患者用增强扫描轴位图像进行MPR、MIP及VRT重建。以CAG为“金标准”,按AHA分类指南将冠脉树分为15个节段,对二种方法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在152个可评估的节段中,CTA诊断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96.4%,诊断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83.3%。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特异性为94.1%,阴性预测值为96.3%。结论:MSCTCA诊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高,对诊断冠心病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手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64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分析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章 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