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研究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研究

王中柱(湖北省黄石市第一医院儿科435001)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108-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7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与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西医结合疗法清开灵冻干粉针剂痰热清注射液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以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各种细菌病毒均可引起。其变化发展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性及机体防疫功能的高低,所以,治疗应以抗感染及提高免疫功能为主,缓解症状为辅。现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门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对血常规的影响,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病例67例均系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8人,女21人,年龄在3个月~3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5个月~14岁,平均年龄5岁。

1.2病例选择标准急性起病病程<3d,均有发热T>38.5℃(以肛测定为准),伴或不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或稍粗,白细胞总数3.0~1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血红蛋白105~125g/L,C反应蛋白阴性,对本药过敏及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儿不予人选。

1.3临床症状治疗组发热22例(其中<38℃5例,38℃~39℃10例,39℃~40℃5例,>40℃2例),头痛5例,咽痛8例,鼻塞9例,流涕8例,咳嗽7例,惊厥2例,呕吐1例,白细胞总数>10×109/L17例,<10×109/L20例,中性粒细胞>70%18例,<70%20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4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20mg/(kg·d),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3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另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口服头孢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30mg/(kg·d),2次/d,疗程3d。两组均详细观察并记录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改善情况。

1.5疗效标准痊愈治疗3d后体温恢复正常,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症状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有效治疗3d后上述的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体温下降接近正常。症状和病理体征大部分消失,异常之理化检查结果接近正常。无效:治疗3d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两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疗效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主要症状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比较,结果显未治疗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的消失或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扁桃体肿大的消失或改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治疗组在退热及其症状好转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表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x±s)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冬春季更是发病的高峰期,如治疗不及时、不对症,则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病。随着营养不良性疾病、伟染性疾病的可免疫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基本控制,ARI引发的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上升为首位死因。在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中,其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约占90%。临床上常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及扁桃体肿大待不适症状,使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影响睡眠,食欲下降等。因此,及时有效地消除上述这些症状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心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外卫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衣着不适,汗出受风等,使外邪入侵,肺失清肃而致本病,故本病为六淫及邪毒侵袭人体所致所以中医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根据其理论对出现的症候、脉搏、舌苔、舌质等变化的表现,可准确地辨证出所属类型,分别对风寒外邪、风热外邪、暑湿外邪、秋燥外邪使用相应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而单用或大量应用抗生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并需给予抗病毒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可使用的抗病毒西药种类不多,且效果不明显,故临床多加用中药抗病毒制剂。清开灵粉针剂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其中栀子、板蓝根有较强免疫功能作用,水牛角、金银花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黄芩苷有效抑制内生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并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去氧胆酸则能有效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表达。诸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泻炎除烦、镇静、抗惊厥、抗病毒作用。

痰热清注射液是新型广谱抗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干扰素是人体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蛋白质复制及病毒颗粒的装配,激活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本组用注射用清开灵粉针剂结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为66.7%,与普通治疗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的消失或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有成,胡国华.炎琥宁冻干粉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9(5);39.

[2]叶荣明,周莉莉,杨敏.炎琥宁佐治晚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9(5);37.

[3]胡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67.

[4]赵起刚,徐小军,上清,等.盐酸小蘖碱、鱼腥草素钠和大蒜素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21(2):119-121.

[5]郑伟.重组人干扰素αIb滴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J].中国生物制品杂志,2001,14(4):249.

[6]王爱平,王春华.273例居民健康查体构成与分析[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1):106-107.

标签:;  ;  ;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