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身份证号:51222319660119XXXX浙江银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和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品质。因此,在城市建筑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有效应用

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城市风景园林项目建设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相关研究也在日益完善,不断提升风景园林建设成果,确保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自身建设价值。明确海绵城市发展理论,将其与风景园林建设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全面展示出海绵城市应用价值,通过风景园林对城市发展环境进行改善。因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体现进行探析,对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成果进行集中体现。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在现代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理论日益普及的环境下诞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在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可参考海绵的吸收能力,对大气降水及由此产生的地表径流加以吸收,补充地下水,避免地下水消耗导致的空洞及坍陷问题,同时可以在暴雨及洪涝发生时,起到有效的疏通作用,通过地下管道及城市绿地,对洪涝及暴雨加以吸收及排放,以有效规避城市内涝问题,减少由此对城市环境及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海绵城市可实现对于雨水的吸收,用以补充地下水的同时,也可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推动城市绿地的打造。海绵城市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雨水及地表径流进行截留,可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城市主干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弹性,可凭借其弹性优势,有效促进生态秀统的修复与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设,逐渐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加以改变。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2.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美国专家在1990年提出的理论,是海绵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雨水花园单个面积很小,作用有限,但是加以组合利用就能发挥出极大的效用。雨水花园是指在人工或者自然形成的绿地或者凹地上面,把屋顶和地面上积存的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植物的吸收和沙土的渗透去进行净化,最后再渗透到土壤里,也能作为城市景观备用水。大大小小的雨水花园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最终形成海绵城市。

2.2渗水透水规划

园林景观的美丽景致得益于充分的水分与营养供给,针对我国日益缺水的现状,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园林景观灌溉已逐渐成为一个大趋势。而城市道路硬化面积普遍较大,只有在路面铺设渗水透水装置才能使雨水渗入土壤,成为植被的水分来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即是这一规划的典型代表。通过地面铺设的导水管道与绿色屋顶的协助,降落的雨水可被直接收集进入地下的过滤系统,经过彻底净化,将雨水中妨碍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去除,再通过循环系统的输送,将净化水送入土壤或者留待灌溉之用。用于储存灌溉水的生态滞留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塘里的水分经过快速蒸发,可促使降雨频率提升,为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系统提供坚实基础,在保证园林景致充满生机的情况下也实现了节水护水功效。奥林匹克公园通过铺设60km长的滤水管网,年储水量达到130万m3,这其中来自雨水二次利用的水量有将近一半。

2.3道路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体现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当中。对于风景园林而言,园林道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地面积极大,既往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更加注重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要,大多从美观性及舒适性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并不注重园林道路的生态保护功能。海绵城市理论下的风景园林道路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可改变以往的直线型道路规划,采用环型及曲线道路规划模式,减少道路对于绿地的占用,起到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传统的园林道路大多采用密集铺路法,道路的雨水吸收能力不佳,在海绵城市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采用疏散铺路法,增加行道砖之间的距离,为绿化面积的增加及园林雨水的下渗提供空间。传统的园林道路规划,通常喜欢在道路两侧,栽植高度一致的灌木或高大乔木,形成绿叶环绕的走廊,营销园林设计氛围,这种道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但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并不理想。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园林道路可尽量在其两侧栽植低矮植被,提高植被的连贯性及整体性,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高雨水渗透能力。另外,园林道路的铺设可尽量选用渗水材料,比如透水砖及透水地坪等。

2.4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顾名思义,即有着较多的人为干预,通过人为建造,容易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针对原本被破坏的湿地系统,通过人为措施改善环境,使人工湿地能够健康发展,恢复原生湿地,形成丰富的物种资源与良好的环境。人工湿地模拟于原生湿地,有着类似的景观风貌,也是面向城市的景观界面,为城市提供科普教育、游览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服务。人工湿地植物选择有旱生植物群落、旱生加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等,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

2.5在水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化全面发展之前,各个区域土壤能够对自然降水起到一定缓冲作用,所以在规定时间内河流水位不会出现明显的升降情况。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裸露土地较少,雨水很难渗入到深层次土壤中,原有需要渗入地下水系的水资源只能在地表径流,导致雨水径流现象更加明显。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下,需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中多个敏感区域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推动城市发展基础上对城市草地、林地、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进行补充。海绵城市对原有的防洪排涝思路进行了有效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系统保护开发方面,对自然雨水有效收集。目前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在雨水较多季节,可以建立屋顶花园、雨水花园,不仅能够起到外部美观作用,还能充分吸收地下水源。如果自然降水强度大于地面渗水能力时,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创新设计方法,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整,如果风景园林水体容量饱和度超出规范化要求时,相关部门可以将多余水源引入到城市河道中,对多余水源加以充分吸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通过实践规划证明,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对自然资源有效整合、开发、转化应用。所以海绵城市的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就现在而言,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们在后期对于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还是要进一步的进行分析、探索、规划,在未来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试验、摸索才能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徐会彬.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2):129-130.

[2]于利莉.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27):71.

[3]张星甫.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9):208-209.

标签:;  ;  ;  

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