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话语理论视角下网络问责的工具性困境研究

后现代话语理论视角下网络问责的工具性困境研究

论文摘要

后现代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指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切权力可以归结为一种话语权。并根据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控制程度将话语权分为话语霸权、多数人话语权与一些人的话语权。网络问责现象作为问责制度与网络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自本世纪初在我国出现以来,网络因其本身的匿名性、传递性快、开放性、互动性等技术特征迅速成为公民参与问责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问责也是一种公民话语权的体现,已成为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政府监督运作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问责制度体系不完善与政府在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不足,网络问责面临着一系列的工具性困境。这主要表现为:政府与网民间问责角色的错位、较低组织化程度下的问责异化以及问责能力分布失衡。本文在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网络问责工具性困境的原因所在,即网络公共能量场的缺失、网络问责话语的正当性不足以及一些人对话机制的缺失。因此,要摆脱我国网络问责的工具性困境,确保网络问责的良性运行,必须遵守以下几个网络问责的优化策略:首先是疏通与拓展网络问责平台、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与问责制度立法,保障网络问责的路径;其次普及网络知识与加强网络问责伦理构建,提升网络问责的效能;最后是强化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防止网络问责异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解析与理论视角
  • 2.1 相关基本概念解读
  • 2.1.1 问责制
  • 2.1.2 行政问责
  • 2.1.3 网络民意
  • 2.1.4 网络问责
  • 2.1.5 工具性困境
  • 2.2 理论视角—后现代话语理论
  • 2.2.1 “公共能量场”
  • 2.2.2 话语的正当性
  • 2.2.3 一些人的对话理论
  • 2.2.4 互动型讨论会社区
  • 第3章 我国网络问责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 3.1 网络问责产生的渊源
  • 3.1.1 社会背景
  • 3.1.2 技术基础
  • 3.2. 近年来典型网络问责事件分析
  • 3.2.1 结构维度和特征维度分析
  • 3.2.2 有效网络问责条件探析
  • 3.2.3 网络问责运作的一般模式
  • 3.3 网络问责的工具性困境剖析
  • 3.3.1 政府与网民间问责角色错位
  • 3.3.2 较低组织化程度下的问责异化
  • 3.3.3 问责能力分布失衡
  • 第4章 我国网络问责工具性困境的原因分析
  • 4.1 网络问责“公共能量场”缺失
  • 4.1.1 网络问责主体缺位,有责难问
  • 4.1.2 官员政务信息的网络公开度低,问无所依
  • 4.1.3 官员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客体指向模糊
  • 4.2 网络问责话语的正当性不足
  • 4.2.1 网络匿名制服特征下的网民言论去责任化
  • 4.2.2 “沉默的螺旋”效应下的群体极化
  • 4.3 “一些人对话机制”的匮乏
  • 4.3.1 互联网发展状况地区差异明显
  • 4.3.2 网络话语群体构成不协调
  • 第5章 优化网络问责的策略研究
  • 5.1 网络问责的路径保障层面
  • 5.1.1 疏通和拓展网络网络问责平台
  • 5.1.2 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5.1.3 强化网民问责的主体地位
  • 5.2 网络问责的效能提升层面
  • 5.2.1 普及网络知识与加快网络责任伦理建设
  • 5.2.2 积极创建网络问责文化
  • 5.3 网络问责的异化控制层面
  • 5.3.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 5.3.2 推行和优化网络实名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华法系研究的后现代话语检视[J]. 政法论坛 2011(04)
    • [2].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后现代话语的博弈——大众文化症候的话语解析[J]. 艺术广角 2011(01)
    • [3].当代音乐批评中后现代话语评析[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9(01)
    • [4].艺术在左,科学在右?[J]. 科技视界 2011(09)
    • [5].话语视野下的政策不决定及其消解途径[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 [6].论《细菌》中熵性话语的后现代性[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7].浅谈超真实的世界[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1)
    • [8].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平移”不适合中国[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12)
    • [9].后现代话语体系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困境及化解[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4)
    • [10].“屌丝”现象的后现代话语检视[J].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1)
    • [11].终生学习的后现代话语[J]. 广西社会科学 2009(02)

    标签:;  ;  ;  

    后现代话语理论视角下网络问责的工具性困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