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转化 ——贝聿铭的三个中国建筑分析

现代性的转化 ——贝聿铭的三个中国建筑分析

论文摘要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性表现一直是中国建筑师们探索的建筑学问题之一。贝聿铭,作为一位在西方取得成功的华裔建筑师,从其早年求学期间直至现在,一直未曾放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贝聿铭认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主要在于墙与庭院。那么二者在贝聿铭那里有什么意义阐释,他是如何在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建筑作品中表现它们的呢?中国传统建筑的墙与庭院是建筑现代性过程中具有永恒价值吗?贝聿铭的实践探索能否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开启一条线索呢?本文通过对贝聿铭设计的三个中国现代建筑的分析,揭示了他在设计这些建筑时的思想与手法。在他读书时期设计的上海艺术博物馆,深受成熟的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设计的香山饭店,有明显的后现代思想影响,而在新世纪初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又有着多元化建筑价值倾向。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建筑表现出其现代性的一面,一方面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永恒的价值存在:墙与庭院一直是各时期建筑表现的主要要素。通过对勒·柯布西耶以及丹下健三、安藤忠雄对建筑现代性转化的反思,揭示了传统建筑完成现代性转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使我们清楚了贝聿铭探索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继续探索中国现代性建筑指出了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引言
  • 1 问题
  • 2 对象
  • 3 方法
  • 4 框架
  • 第二章.现代主义理性:上海艺术博物馆
  • 1 背景
  • 2 空间组织——功能主义
  • 3 现代性的转化——庭院与流动空间
  • 4 小结
  • 第三章.符号的拼贴:香山饭店
  • 1 背景
  • 2 贝聿铭的思考——墙与庭院
  • 3 空间组织——院落
  • 4 庭院与园的要素特征——移植传统
  • 5 墙
  • 6 细部
  • 7 现代性的转化——传统特征的符号化
  • 8 小结
  • 第四章.几何与抽象:苏州博物馆
  • 1 背景
  • 2 设计目标——中而新苏而新
  • 3 空间组织——院落与功能
  • 4 墙——几何化倾向
  • 5 庭院与园——抽象的移情
  • 6. 细部
  • 7. 看法——观景与空间建构
  • 8. 现代性的转化——几何与抽象
  • 9. 小结
  • 第五章. 反思建筑现代性的转化
  • 1、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的新建筑思想
  • 2、传统的克服——丹下健三与日本的建筑现代性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书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现代性的转化 ——贝聿铭的三个中国建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