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130/0.4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HES130/0.4)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影响,探讨HES130/0.4影响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制备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月龄2~3月,体重200~250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羟乙基淀粉组(H组)。假手术组(S组):暴露股动静脉,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经枕骨大孔腹侧开颅暴露基底动脉第二无血管区,穿线但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R组):采用3血管阻断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和基底动脉10 min后再开放,再灌注12小时;羟乙基淀粉组(H组):采用3血管阻断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基底动脉10 min后再开放,在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以0.2ml/min的速率输注5ml/kg的HES130/0.4(液体在恒温水箱中预热于37℃),再灌注12小时。脑缺血前10min、脑缺血10min、再灌注后10min采集股动脉血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各组在阻断前10min,再灌后10min及处死前10min分别检测血细胞比容(Hct)。2标本的采集及检测方法2.1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检测缺血/再灌注12小时后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首先以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处死后,在冰盘上完整取出脑组织,去除中脑、脑桥、垂体等组织,分离左右两侧大脑,左侧大脑冷盐水冲洗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浸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NF-κBP65的表达,右侧大脑制成匀浆,以3500r/min转速离心10min,取上清液保存液氮罐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2.2光镜观察皮质的病理学改变取左侧大脑额叶同一部位,切取3mm×3mm的组织块,冷盐水冲洗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浸泡过夜,在10×40倍光镜下观察皮质的病理学改变。2.3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缺血/再灌注12小时后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以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处死后,在冰盘上迅速完整取出脑组织,去除中脑、脑桥、垂体等组织,滤纸吸干表面水份,置于干燥小瓶中-20℃保存。用干(110℃,24小时烘干)、湿重法计算脑水含量,作为脑水肿程度的判断标准。计算方法:脑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2.4大鼠每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EB)的测定每组其余5只大鼠于再灌注12h后以水合氯醛麻醉,经股静脉注入2% EB生理盐水溶液(4m1/ kg),1h后开胸,通过左心室灌注室温生理盐水(灌注压为110 mmHg),直到右心房流出的液体为无色时断头取脑,去除小脑及脑垂体留取双侧大脑组织,剥离干净软脑膜、血凝块,称重,匀浆,放入其4倍体积甲酰胺的离心管中,加上橡皮塞50℃水浴48h,以3000r/min转速离心15min,取上清液-20℃保存待测。结果1各组间体重、月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前10 min、脑缺血10min再灌后10 min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阻断前10min、再灌注后10min及处死前10min的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脑组织内NF-κB活性的变化与S组比较,R组、H组NF-κB的表达增加(P<0.01);H组NF-κB的表达较R组降低(P<0.01)。3脑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的变化与S组比较,R组、H组脑组织再灌注后TNF-α含量升高(P<0.01);R组再灌后脑组织TNF-α较H组升高(P<0.01)。4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与S组比较,R组脑含水量增加(P<0.05),H组脑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R组脑含水量增加(P<0.05)。5大鼠每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的测定与S组相比,R组每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增高(P<0.05),H组每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H组每克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降低(P<0.05)。6光镜下皮质的病理学改变S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胞浆丰富、均匀、淡染,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R组:损伤范围严重,神经细胞严重固缩、深染,尼氏体消失,核浆融合,细胞周围中度水肿。H组: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皱缩,结构基本正常,核椭圆形,核仁清楚,细胞周围轻度水肿。结论HES130/0.4能够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BBB的破坏,降低其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TNF-α和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羟乙基淀粉130/0.4 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核转录因子-κB 与血脑屏障损伤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犀角地黄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大鼠模型自噬水平的调节机制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04)
    • [2].瘦素在肝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J]. 感染.炎症.修复 2009(02)
    • [3].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加重脑卒中脑糖的增加[J]. 神经药理学报 2015(04)
    • [4].牛磺酸增强渐增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06)
    • [5].核因子κB与缺血/再灌注肺损伤[J]. 医学综述 2008(11)
    • [6].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14)
    • [7].己酮可可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及缺钙/复钙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07)
    • [8].炎性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04)
    • [9].再灌注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08(34)
    • [10].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20(02)
    • [11].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痛证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2)
    • [12].体外再灌注血在缺血/再灌注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32)
    • [13].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04)
    • [14].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改良的实验研究[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5].限制性再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04)
    • [16].浮针再灌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19)
    • [17].浮针扫散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医案1则[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18].C型利尿钠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3)
    • [19].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观察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01)
    • [20].七氟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05)
    • [21].T淋巴细胞在缺血肝脏再灌注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8)
    • [22].基于压力相平面推导的τ和K在评价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2)
    • [23].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时相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02)
    • [24].红景天苷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01)
    • [25].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预测因素及其短期预后[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01)
    • [26].小胶质细胞在大鼠暂时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区活化反应的初步研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3)
    • [27].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思考[J]. 医学综述 2011(21)
    • [28].早期抗炎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S1)
    • [29].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适应性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09)
    • [30].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07)

    标签:;  ;  ;  ;  ;  ;  ;  

    羟乙基淀粉130/0.4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