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蝗属遗传分化研究

中国稻蝗属遗传分化研究

论文摘要

稻蝗属(Oxya)昆虫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腿蝗科(Catantopidae),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于非洲区、古北区东南部、东洋区、澳大利亚等地区。本属昆虫栖息的环境多为稻田及湿度较大的河边、水库周围,喜食各种禾本科植物,是水稻、甘蔗、谷类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有关稻蝗属的分类研究由来已久,自1831年Audient-Serville建立本属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许多学者曾先后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分类研究工作。据Hollis 1971年对世界范围内稻蝗属全面的分类学订正工作以及我国蝗虫分类学工作者的研究结果,目前世界上已知稻蝗有22种,中国有15种。其中,国内分布较广的主要有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无齿稻蝗(O.adentata)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山稻蝗(Oxya agavisa)和小稻蝗(Oxya intricata)等物种。 稻蝗属种类分布广泛,形态学差异在有些种间不十分显著,因此给常规分类带来一定的困难,部分物种的鉴定在分类学界尚存在争议。由于稻蝗属昆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对它的系统分类学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在稻蝗防治的农业植保实践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往的分类学研究工作除应用常规形态分类特征予以鉴别外,也曾采用染色体核型和带型指标以及同工酶生化指标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对该属的种间、种群间更深入的系统分类学关系的探讨还需要采用分子水平更加适合的遗传标记来补充和完善。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s和Welsh同时提出的一项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由于它具有简捷、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类群种属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物种亲缘关系和种群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很快被昆虫学家所认可,广泛用于分类学及系统发育研究。本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开展稻蝗属细胞及分子水平系统进化研究,本项研究在依据外部形态分类鉴定及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RAPD技术对稻蝗属部分种类基因组DNA的RAPD带型进行比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这些物种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为更好地开展稻蝗属系统分类研究和稻蝗防治提供分

论文目录

  • 第一部分 中国稻蝗属遗传分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系统学
  • 1.2 分子系统学
  • 1.3 RAPD技术简介
  • 1.4 RAPD技术应用概况
  • 1.5 蝗总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1.6 稻蝗属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基础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引物筛选结果
  • 3.2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对RAPD-PCR结果的影响
  • 3.3 中华稻蝗、无齿稻蝗和短翅稻蝗的RAPD-PCR扩增及聚类分析结果
  • 3.4 日本稻蝗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聚类结果
  • 3.5 山稻蝗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聚类结果
  • 3.6 小稻蝗的物种多样性及种群遗传分化
  • 3.7 云南3种稻蝗的物种多样性及聚类关系
  • 3.8 稻蝗属不同物种及近缘属种赤胫伪稻蝗的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
  • 3.9 网翅蝗科部分属种的RAPD扩增及聚类结果
  • 第四章 分析和讨论
  • 4.1 不同保存方式蝗虫组织DNA的提取及对RAPD-PCR结果的影响
  • 4.2 中华稻蝗、无齿稻蝗和短翅稻蝗的种群遗传分化及聚类结果分析
  • 4.3 日本稻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聚类结果分析
  • 4.4 山稻蝗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聚类关系
  • 4.5 小稻蝗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聚类分析
  • 4.6 云南三种稻蝗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
  • 4.7 稻蝗属不同物种及近缘属种赤胫伪稻蝗的相互关系
  • 4.8 网翅蝗科属种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 4.9 关于几种分子标记的适用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按蚊几丁质合成酶的分子特性研究
  • Abstract
  • Chapter Ⅰ. Instruction
  • 1.1 Anopheles mosquitoes and malaria
  • 1.2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 1.3 Chitin
  • 1.4 Chitin synthase
  • 1.5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 ChapterⅡ.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Mosquitoes
  • 2.2 AqCHSl cDNA cloning and sequencing
  • 2.3 RT-PCR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of AqCHSl
  • 2.4 Northern blot analysis
  • 2.5 RT-PCR analysis of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f dinubenzuron on AqCHSl expression
  • 2.6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alysis of AqCHSl expression
  • 2.7 Chitin content assay
  • Chapter Ⅲ. Results
  • 3.1 AqCHS+l cDNA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 3.2 Expression of AqCHSl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 3.3 Effect of diflubenzuron on AqCHSl expression
  • 3.4 Effect of diflubenzuron on chitin synthesis
  • Chapter Ⅳ. Discus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es(Tables and Figures)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致谢
  • 承诺书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齿稻蝗和黄翅踵蝗线粒体基因组与系统发育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01)
    • [2].赤峰地区五种蝗虫脂肪含量的测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标签:;  ;  ;  

    中国稻蝗属遗传分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