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 ——以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为中心

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 ——以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为中心

论文摘要

以政区沿革变迁过程的复原为基础,考析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政区变动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族群等社会要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已是现今学界对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关注方向。相对而言,对甘、宁、青黄河上游地区政区变动与区域人文要素互动的过程,学界尚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性研究。该文主要以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的一系列行政区划沿革过程为线索,将政区变动置于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整体历史脉络中加以把握,采取“宏观视野下”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分别选取不同地域的“政区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藉以探讨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这一特殊“区域”,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之间互动与表达的相互关系。该文中涉及的界域概念,是指历史政区地理中之“界域”,即称政区界域,此概念主要涵盖了政区要素的两个方面——边界与幅员,界域变动指政区边界或疆域的变动与调整。政区作为地域社会重要的组成要素,它是联结国家制度与地方社会的“纽结”。故而,政区可作为深入地方社会研究的一把钥匙。“小区域(社会)、大历史”,该文选取政区界域变动为线索和切入点,就地理环境、政治过程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作有益的探讨,以探究这一特殊区域历史发展的特点,进而对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地方社会作出整体性的考察。通过对政区演变过程的考察,可以使我们在传统社会末期西北边疆历史演变的宏大叙事框架中去深入思考地方社会建构的过程,反之理解地方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又是如何蕴含在政区界域变动之中表达出米的。政区界域变动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而且是地方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真切表达与反映。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界域的变动反映出传统西北边疆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在这个历史轨迹之中,界域变动表达出西北边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诸多方面,诸如政治上内边疆的腹地化,经济上农牧经济的互动消长,文化上的民族认同的不断加强,以及族群格局的变动与成型等等。政区界域的动态调整到静态成型,经历了一个纵向承继、横向变动的时空交织的过程,是蕴涵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到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界域变动的背后,包含了环境变迁、行政运作、地方开发、宗教因素、族群关系的演变、文化认同的加强等诸多因素交互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国家制度与区域社会关系变化,体现出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上下互动与平行互动的关系,由于影响区域社会政区变动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致使研究区政区变动呈现出多种发展面向,这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加深对整个研究区政区变动机制的认识。以政区界域变动介入区域社会研究的理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该文希望通过对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政治结构演变与区域社会变迁的整体发展脉络,并且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视野和内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 四、研究的相关理论
  • 五、材料与方法
  • 六、论文思路与篇章结构
  • 第一章 时空视野下的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
  • 第一节 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的提出及界定
  • 第二节 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及其变动
  • 第三节 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的历史地理学检视
  • 一、地理交界带:自然地理分异的过渡区域
  • 二、基于政治地理学视角的考察:介于腹地与边缘之间的"内边疆"形态
  • 三、边缘与主流之间的嬗变:西北地区农牧文化交融的典型地带
  • 四、族群交往的纽带:西北民族浑融之区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郡县复置:地方政治空间演变与边地社会变迁——以明清嘉峪关以西地区为例
  • 第一节 明廷经略关西与"关西四卫"的设立
  • 第二节 从划关自守到卫所兴屯:清初清廷对关西的经营
  • 第三节 郡县之区:移民开发与政区建制
  • 一、破与立之间:清初卫所改制背景下的关西地方
  • 二、"户口日繁,田畴日辟",设郡县以资治理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族群之边界:从以边为界到边外为界——以明清河西走廊北部边界变动为中心
  • 第一节 明代河西走廊诸卫北部边界略考
  • 一、明廷对河西走廊的经略
  • 二、以边为"界":明长城的修筑与河西走廊北部边界
  • 第二节 清代以来阿拉善蒙古与河西府(县)的纷争与边界调整
  • 一、阿拉善蒙古的形成
  • 二、阿拉善蒙古与河西甘、凉二府(县)划界纷争
  • 三、边界纷争纷争起因的阐释
  • 四、边界纷争的消弭与社会控制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河西走廊民族边缘地区的族群地域空间与地方政区的建构——以清至民国华热藏区为个案
  • 第一节 "华热"地域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羁縻到归流: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的华热地方权利结构的演化
  • 一、羁縻而治
  • 二、平叛与归流
  • 第三节 清政府对华热藏区的治理及地方疆界纷争
  • 一、庄浪厅的设置
  • 二、清代庄浪厅的疆界错壤问题
  • 第四节 调整与归属:民国华热地方的疆界管理
  • 一、永登、武威二县哈溪滩之争
  • 二、古浪县的介入
  • 三、地方民众对划界的态度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由边徼到内地:河湟地区蒙藏族群互动与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动——以清至民国循化藏区为中心
  • 第一节 循化藏区的形成与族群分布
  • 第二节 明清政治整合背景下的循化藏区
  • 一、"河州边外地":明至清初的循化藏区
  • 二、清初循化藏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与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化
  • 第三节 蒙藏族群互动与循化藏区的地方行政秩序
  • 一、循化厅职能的转变
  • 二、查定番案与归属西宁
  • 第四节 民国"拉卜楞事件"与循化藏区族群改属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失范与重构:地方社会变动中的政区表达——以清代平凉府为中心
  • 第一节 平凉府州县改易由来与清前期州县隶属问题
  • 一、"越权而为"、"越境而耕"与庄浪改隶
  • 二、高家凹台站协济纠纷与灵台改隶
  • 第二节 回民反清起义与平凉地方行政建制的改易
  • 一、析置华平川直隶厅
  • 二、升州设县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七章 移动的"边界":环境变迁、地方开发与政区之建构——以民国宁夏陶乐县为例
  • 第一节 历史上宁北地区的开发与农牧变迁
  • 一、清以前宁北的政治形势与农牧变迁
  • 二、清代宁北农牧划界与插汉拖辉的开发
  • 第二节 河道变迁与跨河县的形成
  • 第三节 界域的重申:蒙地放垦背景下的河东区域社会
  • 第四节 时过境迁:民国时期河东划界问题
  • 一、五堆子与甘肃、绥远划界纷争
  • 二、陶乐湖滩与宁夏、绥远划界纷争
  • 第五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 ——以明清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牧交错带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