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强化混凝工艺和动态膜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普遍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强化混凝.动态膜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受污染河水的设想。首先根据目标河流的污染现状进行混凝剂的筛选和混凝条件的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膜反应器适用的附着基材的筛选,并对在恒压和恒流两种运行工况时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该工艺的因素-错流速度、通量和出水压力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运行过程的影响。论文的研究为解决城市河流治理问题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并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初步的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混凝剂的筛选和混凝条件的优化。结合研究课题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别对淄博市猪龙河和济南市窑头大沟的受污染河水进行了研究。由于淄博市猪龙河受污染河水直接进入淄博市南郊污水处理厂进行强化混凝处理后排放,因此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矾花的大小、絮体生成的速度、对浊度、COD(ChemicalOxygen Demand)、SCOD(溶解性COD)、TP(Total Phosphorous)的去除效果、pH的影响进行混凝剂的筛选,并考察了无机混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复配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表面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猪龙河受污染河水优选出的混凝剂为A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PDMDA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其最佳投药量分别为0.3mg/L和0.5 mg/L。APAM对COD的去除率为54%~64%,PDMDAAC对COD的去除率为43%~60%。APAM和PDMDAAC对TN去除率较低(15%~20%),但对TP具有较高的去除率(70%~80%)。对于浊度的去除,APAM在药剂投加量0.3 mg/L以上时,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6%以上。APAM和PDMDAAC对COD的去除受pH影响较小,在pH 7~10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表面负荷从0.8 m3/(m2·h)提高到1.2 m3/(m2·h)时,两种混凝剂对COD和浊度去除率变化不大。对于已经受到比较严重污染的济南市窑头大沟河水,根据对浊度、COD、SCOD、TP的去除效果和pH的影响进行混凝剂的筛选,通过光散射颗粒分析仪(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r,PDA)在线研究絮体生成过程并考察水中残铝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PAC为优选混凝剂,其最佳投加量为60 mg/L。PDA在线研究絮体生成过程表明最佳混凝条件为快速搅拌(200 rpm)1 min、慢速搅拌(40 rpm)1.5 min、静置沉淀3 min,pH的变化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出水中铝残留量表明pH为7时出水中铝残留量最低,药剂利用率最高。2.强化混凝-动态膜附着基材的筛选。结合国内外对于动态膜的研究及市场上常见的过滤基材,选择筛绢(140目)、筛绢(260目)、无纺布(75 g/m2)、无纺布(450 g/m2)和不锈钢网(140目)5种基材进行研究,考察它们的清水膜通量及对过滤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筛绢(140目)由于自身阻力小、运行过程中水头增加较慢,且运行中形成的动态膜较稳定,无脱落现象发生,是合适的基材。无纺布和筛绢作为两种类型的材质,选择两种无纺布中易于动态膜形成且水头增加较慢的无纺布(450 g/m2)作为进一步考察的基材。因此筛绢(140目)和无纺布(450 g/m2)为选定的动态膜形成的附着基材。附着基材经济性分析表明较低的基材价格可以极大的降低动态膜反应器的造价。3.恒压运行时强化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在恒压运行方式下,分别以筛绢(140目)和无纺布(450 g/m2)为基材时,考察了4 cm WHD(water headdrop)和8 cm WHD运行时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运行过程中出水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借助于临界通量的概念来预测动态膜的形成时间,并运用典型膜污染机制-滤饼堵塞模式、完全堵塞模式、标准堵塞模式、中间堵塞模式及典型模式的联合模式进行动态膜形成及过滤机理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作为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基材时,在4 cm WHD和8 cmWHD运行时混凝-动态膜的形成时间分别为70 min和20 min,动态膜的形成过程为完全堵塞模式。而动态膜形成后中间堵塞-标准堵塞模式、滤饼-中间堵塞模式和滤饼-完全堵塞模式均可以较好的模拟动态膜的过滤过程,而其中滤饼过滤模式其主要作用,其次为完全堵塞模式。筛绢作为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基材时,在4cm WHD和8 cm WHD运行时混凝-动态膜的形成时间分别为100 min和70 min,动态膜的形成过程为堵塞模式,而动态膜形成后过滤模式为滤饼-中间堵塞过滤模式,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滤饼过滤模式。4.恒流运行时强化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恒流运行时动态膜的形成时间可以通过出水浊度来判定,无纺布和筛绢为基材时动态膜的形成时间分别为50 min和10 min。而恒流运行时混凝.动态膜的过滤机理可通过运行过程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并借助于恒流过滤时典型膜污染机制-滤饼堵塞模式、完全堵塞模式、标准堵塞模式和中间堵塞模式及联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运行过程来看,中间堵塞模式比其他模式适用性好。无纺布作为基材时根据运行过程中压力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9.5 h(4.72 pa/h),第二阶段为9.5~10 h(113.9 pa/h)。完全堵塞-标准堵塞模式(Complete-Standard model)能较好的解释第一阶段动态膜形成及过滤的过程,完全堵塞模式参数Kb和标准堵塞模式参数Ks的比值为4.55,说明完全堵塞占据主导地位,此阶段主要是颗粒在无纺布及“初始膜”内部的堵塞过程。对于第二阶段中间堵塞--标准堵塞模式(Intermediate-Standard model)能较好的解释形成的动态膜过滤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中间堵塞模式。筛绢作为基材时,在过滤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形成阶段)其主要作用的是中间堵塞模式,动态膜形成后起主要作用的是滤饼过滤模式。5.恒压运行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针对济南市窑头大沟的受污染河水,在不同出水压力时考察反应器对浊度、有机物、TP及TN的去除效果和进出水颗粒物粒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为基材时在2 cm WHD、4 cm WHD、6 cm WHD、8 cmWHD和10 cm WHD五种压力下运行时反应器运行30 min后出水浊度均能达到1.5NTU以下。对COD和TP去除效果表明出水压力对COD、TP去除率影响较小,COD去除率约为71%~75%,TP去除率约为81%。进出水颗粒粒度分析表明形成后的动态膜对颗粒物有较好的截留作用。除基材和动态膜的机械截留作用、吸附截留作用、架桥作用外,颗粒与动态膜或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颗粒物的截留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筛绢为膜基材时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4 cm WHD运行时15 min后,出水浊度一直稳定在4 NTU以下。8 cm WHD运行40 min后出水浊度降至5.76 NTU以下。在4 cm WHD和8 cm WHD运行20 min后,COD出水浓度均在50 mg/L以下,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水头对COD去除率影响较小。出水压力对TP去除影响较小,反应器对TP去除效果较好,运行30 min后出水TP浓度在1 mg/L以下,去除率在90%以上。在4 cm WHD和8 cm WHD下,通过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径仪测定0 min、5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时刻出水颗粒物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中的中值粒径D50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而降低,动态膜对于颗粒物的截留能力逐步形成。6.恒流运行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分别以无纺布和筛绢作为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基材,研究运行过程中对浊度、有机物、TP及TN的去除及运行过程中出水水头和通量的变化。无纺布为膜基材时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运行50 min时,出水浊度降至5NTU,标志着动态膜已经形成。COD去除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50 min后COD去除率趋于平稳,达到在65%以上;对于TP在运行起始阶段即具有较高的去除率,TP平均去除率为74.4%~84.9%。反应器运行1 h后对TP的去除率一般在79%以上,出水中的TP均小于1 mg/L。动态膜反冲实验结果表明体外清洗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动态膜的清洗,建议冲洗采用水冲的方式进行。筛绢为膜基材时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浊度较高时混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5 min后出水浊度降至10 NTU以下,10 min后出水浊度降至5 NTU以下。在进水COD浓度为112 mg/L时,在运行最初阶段,COD去除率在40%,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增至50%以上;而对于TP的去除率,在运行起始阶段TP的去除率达到88%以上,运行30 min后TP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中TP小于0.5 mg/L。5.混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影响混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因素(错流速度、通量和出水水头)进行了研究,考察在不同错流速度和膜通量下,反应器出水水头及对浊度、COD和TP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曝气量为0.15 m3/h时运行为较优的曝气量,此时错流速度为2.85 cm/s,且在此错流速度下,出水浊度较稳定,动态膜形成后出水浊度一直稳定在1 NTU左右,COD、TP的去除率也较其他错流速度运行时高且稳定。通量对絮体颗粒在基材表面的沉积有一定的影响,较大的通量,有利于絮体在基材表面的沉积,所形成的滤饼层较紧密,滤饼层阻力较较高,出水水头较高。研究结果表明75 L/m2·h为最佳运行通量。出水水头对出水COD、TP的影响均较小。不同出水水头形成的混凝-动态膜通量基本相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 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强化混凝及动态膜技术文献综述
  • 2.1 强化混凝技术
  • 2.1.1 混凝技术及其发展
  • 2.1.2 强化混凝概念
  • 2.1.3 强化混凝的作用机理
  • 2.1.4 强化混凝技术的应用
  • 2.1.5 强化混凝的影响因素
  • 2.1.6 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 2.2 动态膜技术
  • 2.2.1 动态膜的提出及分类
  • 2.2.2 动态膜在污水处理中应用
  • 2.2.3 影响动态膜形成的因素
  • 2.2.4 动态膜形成及机理研究
  • 2.3 强化混凝-动态膜技术
  • 2.4 小结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和方法
  • 3.1 实验装置
  • 3.2 实验材料
  • 3.2.1 主要实验材料及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主要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 3.3.2 混凝实验方法
  • 3.3.3 清水膜通量实验方法
  • 3.3.4 粒径分布的测定
  • 3.3.5 Zeta电位的测定
  • 3.3.6 动态膜扫描电镜观察
  • 3.4 原水水质
  • 3.4.1 淄博市猪龙河水质及淄博市南郊污水处理厂概况
  • 3.4.2 济南市窑头大沟概况及水质分析
  • 第四章 混凝剂的筛选及混凝条件的优化
  • 4.1 淄博纳污河道水质混凝实验
  • 4.1.1 混凝剂的筛选及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 4.1.2 对污染物的去除
  • 4.1.3 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4.1.4 表面负荷及混凝剂的复配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4.2 济南窑头大沟水质混凝实验
  • 4.2.1 混凝剂筛选及最佳投药量确定
  • 4.2.2 混凝条件的选择
  • 4.2.3 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4.2.4 出水中铝残留量
  • 4.3 小结
  • 第五章 混凝-动态膜附着基材的筛选
  • 5.1 附着基材种类的选择
  • 5.2 附着基材清水膜通量的比较
  • 5.3 附着基材种类对过滤性能的影响
  • 5.3.1 出水水头的比较
  • 5.3.2 出水浊度的比较
  • 5.3.3 COD去除率的比较
  • 5.3.4 TP去除率的比较
  • 5.3.5 TN去除率的比较
  • 5.4 附着基材经济性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
  • 6.1 恒压运行时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
  • 6.1.1 无纺布为基材时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
  • 6.1.2 筛绢为基材时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
  • 6.2 恒流运行时动态膜的形成及过滤机理
  • 6.2.1 无纺布为基材时动态膜的过滤机理
  • 6.2.2 筛绢为基材时动态膜的过滤机理
  • 6.3 小结
  • 第七章 强化混凝-动态膜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1 恒压运行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1.1 无纺布为基材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1.2 筛绢为基材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2 恒流运行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2.1 无纺布为基材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2.2 筛绢为基材时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 7.3 小结
  • 第八章 混凝-动态膜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因素
  • 8.1 错流速率对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 8.1.1 曝气量和错流速率的对应关系
  • 8.1.2 错流速度对出水压力的影响
  • 8.1.3 错流速度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 8.1.4 错流速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8.1.5 错流速度对TP去除率的影响
  • 8.2 通量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 8.2.1 通量对出水压力的影响
  • 8.2.2 通量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 8.3 出水水头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Dynamic membran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 combined coagulation/dynamic membrane process in treating polluted river water at a constant pressure
  • 附录2 Treatment of Polluted Rived Water Using a Combined Coagulation-Dynamic Membrane Proces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中的力化学因素[J]. 云南化工 2017(07)
    • [2].预测控制和前馈控制在混凝投药中的应用[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2(02)
    • [3].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08(12)
    • [4].在线混凝改善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效能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6(06)
    • [5].高含硫废水受控氧化的混凝强化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6(07)
    • [6].混凝除磷新技术[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3)
    • [7].混凝投药的组态监控系统和复合控制方案的设计[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09)
    • [8].强化混凝-吸附耦合法对气田水中汞的去除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20(07)
    • [9].强化混凝应用于黑臭水体预处理的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12)
    • [10].交变电磁场强化混凝除藻的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5(04)
    • [11].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金田 2013(04)
    • [12].混凝方式对超滤膜出水水质的影响[J]. 供水技术 2014(02)
    • [13].交变电磁场强化混凝对河水中藻类去除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4(11)
    • [14].超滤膜前强化混凝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05)
    • [15].基于分子量分布基础上的高锰酸钾对混凝去除有机物影响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12(23)
    • [16].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投药控制研究与实现[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1(01)
    • [17].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6)
    • [18].自来水厂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12)
    • [19].混凝处理染发废水试验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12)
    • [20].小型医疗机构污水强化混凝处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21)
    • [21].低浊矿坑废水混凝优化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5(10)
    • [22].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锑的中试运行效果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03)
    • [23].浅谈管理房建工程混凝于施工技术的措施[J]. 门窗 2013(02)
    • [24].改良混凝反应器强化混凝效果的研究[J]. 环境科技 2011(04)
    • [25].预氯化与强化混凝相结合用于给水处理的试验[J]. 净水技术 2009(01)
    • [26].混凝投药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市政技术 2009(05)
    • [27].氯化铝混凝处理含锌镉废水的研究[J]. 广州化工 2009(07)
    • [28].钻井泥浆废水混凝处理实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20(05)
    • [29].混凝和强化混凝对印染废水中锑(Ⅴ)的去除特性[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10)
    • [30].强化混凝预处理削减中药废水的毒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1)

    标签:;  ;  ;  ;  ;  ;  ;  

    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