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失代偿对维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

肝功能失代偿对维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肝功能失代偿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时,单次静脉注射及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维库溴铵肌松时效的改变。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选择全身麻醉病人40例,其中肝功能正常,ASAΙII级,行腹部胃肠大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组1,n=20);肝功能严重失代偿(ASAIIIIV级),Child-Pugh B级或C级,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病人为试验组(组2,n=20)。排除标准:术前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术前合并神经肌肉疾患,病理性肥胖,有精神病病史,预计气管插管困难者,合并严重肝性脑病不能合作及再次肝移植患者除外。肌松监测采用电刺激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反应的方法。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4μg/kg依次静脉注射,待病人入睡后肌松监测定标。定标电刺激频率为0.1Hz,刺激脉宽为0.2ms,刺激电流为50mA,电刺激的肌收缩反应稳定在100% 3分钟后定标完成。然后继续采用同样条件连续单刺激监测肌松。经外周静脉注射异丙酚1-1.5mg/kg,随后3ED95的维库溴铵(0.15mg/kg)静脉注射。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维库溴铵的起效、T1无反应时间、T1恢复到对照值10%的时间,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待T1恢复到10%后开始微量泵持续输入维库溴铵,起始输注速率为2μg·kg-1·min-1,根据肌松监测结果每5分钟调整输注速率,维持肌松程度为T1在5%~10%,记录持续输注每30min维库溴铵的用量,共计90分钟并计算90min内维库溴铵平均输注速率。结果:组1起效时间为104.00±16.04s,组2起效时间为134.75±29.01s,差异有显著性(P<0.01);T1无反应时间组1为2700.00±516.83s,组2为2515.20±428.02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1恢复到10%的时间组1为3076.70±558.95s,组2为2907.30±460.36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1从10%开始微量泵持续输入,第一个30min维库溴铵的用量组1为2.27±0.54mg,组2为2.90±0.57mg,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个30min维库溴铵的用量组1为1.75±0.45mg,组2为2.02±0.42mg,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三个30min维库溴铵的用量组1为1.73±0.52mg,组2为1.89±0.66m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1组内比较,第一个30min与第二个30min、第三个30min之间维库溴铵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2组内比较三者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输注速率组1为1.02±0.28μg·kg-1·min-1,组2为1.21±0.20μg·kg-1·min-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功能失代偿会显著延长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但单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5mg/kg无反应期时间无明显延长;维库溴铵0.15mg/kg用于肝移植的快速全麻诱导,能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持续静脉输注维库溴铵早期,肝功能失代偿者平均输注速率应加大;随输注时间延长,维库溴铵用药量逐渐减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实验室检验及肝肾功能评价
  • 3.3 两组基础血压、心率及插管前、插管后血压心率的比较
  • 3.4 两组气管插管条件比较
  • 3.5 两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T1 恢复到1096时间的比较
  • 3.6 维库溴铵持续静脉输注,两组第一个30MIN、第二个30MIN、第三个30MIN维库溴铵用量及90MIN平均输注速率比较
  • 3.7 两组出血量和输液量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监测方法及监测指标的选择
  • 4.2 试验的可行性分析
  • 4.3 肌松时效分析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
  • 附录二
  • 非去极化肌松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 附录三
  • 论文: 肝移植术中维库溴铵药效学的改变
  • 附录四
  • 常见肌松药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
  • 附录五
  • 原始数据收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肝功能失代偿对维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