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地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

基于山地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居住空间提出更高要求。山地建筑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地建筑设计与建设有一定难度,需要加以综合分析,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山地建筑设计的问题,希望能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山地建筑设计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耕地较少、山地较多的农业大国,随着当前人口的发展,增加住房面积以缓减用地紧张现状,并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成为摆在面前的发展性问题。房地产业、旅游业及资源的开采等都需要进行山地建设。合理开发并利用我国的山地面积,并切实保护好当前的每寸耕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山地建筑成为建筑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工程类型,如何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利用坡地地形创造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山地城市空间,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话题。

二、项目概况

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黄冈中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下游北岸;总人口103.4万县城人口14.7万;东北临安徽省,东南面接江西省,素有“吴头楚尾”之称;蕲春历为水陆交通要冲,中部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蕲春县已形成由铁路(京九铁路)、公路(沪蓉高速、318国道)、水路(长江黄金水运)配套组成的交通网络。

本项目地处云丹山旅游区南部,用地分东西两个地块,西侧为烂泥潭地块,东侧为云丹山水库山坳地块,规划面积分别为13.87公顷、59.51公顷。本项目交通以陆路为主,南有黄黄高速与308省道,西有205省道与合九铁路。云丹山旅游区位于蕲春县青石镇境内,湖光山色是云丹山旅游区优美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

三、建筑设计说明

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29611.34m2,容积率:0.81.

酒店建筑面积:4961.97m2,环抱主景观的设计,使每个角落都能欣赏周边景色,酒店有52间客房。

配套公寓建筑面积:21628.37m2,由22栋多层建筑依山势依次排列。

旅游服务中心建筑面积:728.22m2,服务整个项目。

商业建筑面积:2227.94m2。

3.1结构体系

(1)酒店,建筑主体4层。设局部半地下室,建筑高度1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配套公寓,建筑主体5~6层,建筑高度最高18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旅游服务中心,建筑主体2层,建筑高度10.2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商业,建筑主体2层,建筑高度10.2m,采用钢精混凝土框架结构。

3.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35KPa,基本雪压0.35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抗震构造措施按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四、总体布局规划模式

(1)分散式

分散式的好处是跟整个地形和场地的环境相互交融的关系较好,对整个山形呼应感觉较自然。

(2)集中式

集中式把住宅建中在一起,做成高密度的低层的方式,这种方式占地会小一些,但也会产生对山体的遮挡,或产生建筑形态的拥挤感与单调感。

五、坡地建筑设计“三要四不”原则

5.1三要原则

(1)要显山露水

不要影响到坡地山水自然的美,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

(2)要依山就势

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例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

(3)要错落有致

增加景观的开阔道。山坡建筑可以令空间更加丰富,因为错落有致,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

5.2四不原则

(1)不随意伐木

除了保护生态环境来说,具体来讲,超过15米以上的大树,或有价值的树种,珍贵的树种,要尽量的保留,不要砍伐,必要时可以移栽。

(2)不大量挖填土

尽量不做大量的挖土和填土。

(3)不做太高的挡土墙

认真地做总图设计,利用坡地的原件,减少很多挡土墙,挡土墙最好不要超过1.5米。

(4)架桥道路不要过高

若坡地建筑区内的道路要横过山谷,这个架桥道路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5米,因为挡土墙和高架桥,不单是建筑成本较贵,而且在视觉上会影响山坡生态,到小区里的规划一方面可减少道路面积,做到局部的人车分流,另一方面可提高成本效益。

六、山地建筑设计分析

6.1山地建筑设计要注重“依山就势”

山体建筑总平面布局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建筑布置顺应等高线,避免垂直于等高线。顺应等高线可减少土方量,节省造价。平面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平面按功能分成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山地建筑要尽量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避免较多土方工程建筑内部形成不同标高底面。需对山地地貌进行改造,做法是把坡地造为几级台地,在平整的台地建造建筑,以道路、踏步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

6.2山地设计要注重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山地建筑技术与艺术结合是建筑师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职业追求。为适应山地地形的起伏多变,常采取特殊的交通技术和设置爬坡或采取挖隧道、缆车等,这些道路系统既是交通设施,又是建筑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群体空间的骨架;由于地形特殊,山地地表成了山地建筑的背景或组成部分,山地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山地建筑的景观效果。

6.3山地建筑群的设计

进行竖向设计的任务是利用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设计标高,达到土方工程量少、投资省、综合效益佳的效果,尽可能减少对原来自然环境的损坏,建造出合乎人群居住的优美环境。要确定建筑物室外场地和道路等设计标高,并相互协调,确定地面排水的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位置,确定土石方平衡方案。

6.4山地城市竖向设计

山地城市与建筑尽量选择南坡、东南与西南坡,竖向设计时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形成结合特定山地地形轮廓线的山地城市与建筑形态。场地坡向为南向或接近南向,将有利于建筑冬季太阳日照和辐射及夏季遮阳通风。建筑间距缩小,因此南坡可提高建筑用地的容积率。在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运用这个有利条件,高效保留并利用南向山地进行台地式布局,节地省耗;而北坡则相反,竖向设计时应缩短北坡长度,增加北坡坡度,并布置日照要求低的次要建筑。为减少建筑物之间对南向日照的遮挡,建筑间距比平地增大,因此北坡内建筑宜以错开式点式布局为主。道路竖向设计时,应尽量与山地等高线保持一致,尽可能减少土方总量,降低对山体的破坏。

结束语:综上所述,山体建筑设计对促进我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进行山体建筑设计时要时刻遵守其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促进山地建筑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山体建筑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探索[J].中南大学学报,2011,(12).

[2]王丽.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23).

标签:;  ;  ;  

基于山地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