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南京地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细菌感染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自Fleiming发现青霉素后60余年来,人们不断地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提取出众多的抗生素,并开发出半合成抗生素。近年来,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应用所形成的强选择压力使细菌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已经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题。细菌的耐药性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上相关耐药性基因介导,耐药性质粒可通过接合方式在不同菌种之间传递,使受体细菌成为耐药性菌株,这是细菌获得耐药性的主要方式。本实验将从接合基因水平转移角度研究南京临床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多样性。选取2008年3月到8月南京军区总院临床分离培养的200株大肠杆菌,采用平板涂布方法测定对8种不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显示94%的分离菌株具有超过4种抗生素耐药性,未得到不耐受或仅耐受1种抗生素菌株。其中超过90%的菌株对Amp, Nal耐药,Chi, Spe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也分别超过了30%和50%。接合实验来研究耐药基因的水平情况,筛选其中KmS或StrS的菌株75株,通过与SM10λpir(KmR)或Bw20676 (StrR)接合实验发现,大部分菌株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其中Amp, Tet,Nal,Str耐药基因发生水平转移概率较Chl, Spe,Gm高,分别占可接合菌株的91.69%,54.70%,53.08%,33.77%。并且多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可转移至同一受体菌中。对可发生水平转移菌株,其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方式通过电击转化实验来确定,得到的接合子提质粒后电击转化实验发现,90%以上Amp耐药基因通过质粒方式转移,其它的Tc, Str耐药基因也部分通过质粒方式转移,其比率为可发生水平转移菌株的20.62%和5.52%。对可同时转移多种耐药基因至同一受体菌的转化子进一步实验发现,其多种耐药基因可同时携带于同一质粒,或多个不同质粒分别携带不同的耐药性。并在实验中发现一株同时携带有Amp, Tet,Chl,Str多种耐药性质粒菌株。由于大部分的Amp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方式转移,实验设计通过PCR的方法检测菌株TEM型,SHV型及CTX-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我们研究的南京地区大部分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由TEM和CTX-M型β-内酰胺酶的产生,对200株大肠杆菌PCR发现,其中TEM, CTX-M检出率分别为36.5%和35.5%。SHV型PCR扩增未发现阳性标本。对耐受Amp抗生素程度不同的菌株序列比对发现,其基因型相同,推测其耐药程度与β-内酰胺酶表达量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细菌基因水平转移机制
  • 1.1 细菌基因水平转移机制简介
  • 1.2 基因交换的载体研究概况
  • 2 不同类型抗生素作用机制及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 2.1 β-内酰胺类
  • 2.2 氨基糖甙类
  • 2.3 四环素类
  • 2.4 大环内酯类
  • 2.5 喹诺酮类
  • 2.6 氯霉素类
  • 第一章 大肠杆菌耐药实验及接合水平转移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 2.2 耐药基因接合水平转移分析及耐药基因定位分析
  • 2.3 亚克隆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酶切验证
  • 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分型及耐药程度 #41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2.1 PCR扩增结果分析
  • 2.2 大肠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相关关系结果及分析
  • 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中所用缩写
  • 附录二 文中所用的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 附录三 PCR产物测序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肠杆菌的研究综述[J]. 甘肃畜牧兽医 2019(05)
    • [2].探讨食品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27)
    • [3].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的诊断和治疗[J]. 湖北畜牧兽医 2016(09)
    • [4].昆明市区鸡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流行特征试验[J]. 中国兽医杂志 2017(02)
    • [5].鸭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1)
    • [6].食品中大肠杆菌检测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36)
    • [7].大肠杆菌的“夺命”轨迹[J]. 科学新闻 2011(07)
    • [8].鹅大肠杆菌诊断与防疫[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11)
    • [9].一株内毒素缺陷型大肠杆菌的构建与鉴定[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07)
    • [10].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 2020(10)
    • [11].实验室里的大肠杆菌进化实验[J]. 生物学教学 2018(05)
    • [12].辽宁朝阳地区某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J]. 养猪 2016(06)
    • [13].禽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部分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J]. 中国家禽 2016(08)
    • [14].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18)
    • [15].大肠杆菌有利于铁的吸收[J]. 中老年保健 2018(11)
    • [16].大肠杆菌的基本知识概述[J]. 中学生物学 2010(11)
    • [17].大肠杆菌变身储存硬盘[J].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 2011(03)
    • [18].大肠杆菌:“草根”何以变“超级”[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23)
    • [19].人与大肠杆菌:两个世纪的孽缘[J]. 现代养生 2011(12)
    • [20].抑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鸡源乳杆菌筛选及其抑菌机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6)
    • [21].农产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来源及分布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4(01)
    • [22].爆发性大肠杆菌对人体的危害[J]. 质量与标准化 2012(08)
    • [23].上海地区猪场饲养环境中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2)
    • [24].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控制新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1)
    • [25].大肠杆菌O157:H7快速培养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07)
    • [26].大肠杆菌O157:H7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J]. 生物技术 2009(06)
    • [27].蛋清液中大肠杆菌超声协同热处理杀菌动力学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01)
    • [28].中草药对肠源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J]. 饲料博览 2019(08)
    • [29].如皋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 当代畜牧 2019(10)
    • [30].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12)

    标签:;  ;  ;  ;  ;  

    南京地区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