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自选熟语再看中国价值观

透过自选熟语再看中国价值观

论文摘要

近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价值观研究需要超越广为流行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二分维度来考查中国价值观的其他层面。新的社会现实在这个变化发展的世界中不断涌现,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为明显。更新对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系统认识、认清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很有必要。而对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也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回顾中国大陆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就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熟语作为普遍性的语言形式,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分析价值观的有效工具。文章从熟语的定义和价值着手,着重阐述西方社会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和国内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言文化培训等领域所涉及的熟语和价值观的关系,并从主体和客体研究法及抽象和具体的价值观测量手段两个视角提出熟语作为价值观分析工具的理论依据。Kulich十年前撰写的两篇有关透过熟语看中国价值观的论文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批判性回顾,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命题。本次实证研究旨在考查受试自选含价值观的熟语能否完整地反映Schwartz四十五个普遍性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检验熟语抽样法在价值观研究中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拟订反映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熟语一览表供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培训使用参考;考查受试座右铭式熟语中所承载的主要有效价值观。另外还就研究过程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即流行文化对受试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及本次研究比较1997年的研究所反映的价值观变迁。来自上海某所语言大学的140名英语专业女生参加了本次研究。问卷要求每人写出八条反映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立身处世行为准则的熟语。价值观熟语匹配和内容分析表明:1)受试自选熟语在汉语语境中有可能完整地反映一组普遍性的价值观,说明熟语抽样法在价值观研究中有较强的生命力;2)就具体价值观而言,成就对受试最为重要,而安全、权力、尊奉和享乐主义似乎并不重要;3)流行文化,特别是广告和流行歌曲,对受试的价值观取向有很大的影响;4)与1997年相比,本次研究中受试的价值观呈现出更强的个人主义取向。结合主体和客体研究法,初步拟订了反映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熟语一览表。最后,论文就本次研究对价值观研究和跨文化培训的理论意义进行探讨,指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Research Background
  •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
  •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
  •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1 A BRIEF SURVEY OF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INTO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 1.1 Defining Values
  • 1.2 Why Values
  • 1.3 Why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 1.3.1 Importance of Studying Values Cross-Sectionally
  • 1.3.2 College Students as Highly Accessible “Experts”on Values
  • 1.4 Status Quo of Research into th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 1.4.1 International Interest
  • 1.4.2 Domestic Interest
  • 1.5 Summary
  • CHAPTER 2 LITERATURE RATIONALE OF PROVERBS AND SAYINGS AS ANALYTICAL TOOLS FOR VALUES RESEARCH
  • 2.1 Defining Proverbs and Sayings
  • 2.2 Usefulness of Proverbs and Sayings
  • 2.3 Linking Proverbs and Sayings to Values: An Overview of Western Social Psychology/IC Literature
  • 2.4 Linking Proverbs and Sayings to Value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Sociology, IC and Language/Cultural Training Literature
  • 2.5 Etic or Emic
  • 2.6 Abstract or Concrete
  • 2.7 Summary
  • CHAPTER 3 EVALUATING KULICH’S WORK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THE PRESENT STUDY
  • 3.1 Overview of Kulich’s Two Value-through-Proverb Papers
  • 3.1.1 The Kulich Hong Kong Paper
  • 3.1.2 The Kulich Fullerton California Paper
  • 3.2 A Critique
  • 3.2.1 In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CVS
  • 3.2.2 Overemphasis on Being Inclusive in Data Processing
  • 3.2.3 Limitations of the Top 43 Chinese Sayings in Comparison
  • 3.3 Summary
  •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STAGE ONE OF THE PRESENT STUDY
  • 4.1 Forming Research Questions
  • 4.1.1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 4.1.2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 4.1.3 The Third Research Question
  • 4.2 Questionnaire Considerations
  • 4.2.1 Pilot Study Questionnaire
  • 4.2.2 Pilot Study Lessons
  • 4.3 Subjects
  • 4.4 Procedures
  • 4.5 Results
  • 4.6 Discussion
  • 4.6.1 Issues Focusing on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 4.6.2 Issues Focusing on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 4.6.2.1 Analysis without Considering Sayings’Selection Frequency
  • 4.6.2.2 Analysis Based on Sayings’Selection Frequency
  • 4.6.2.3 A Comparison with Kulich’s Top 40 Plus Saying List
  • 4.6.3 Issues Focusing on the Third Research Question
  • CHAPTER 5 STAGE TWO OF THE PRESENT STUDY: TOWARD DEVELOPING A MASTER LIST OF PROVERBS AND SAYINGS
  • 5.1 Issues Focusing on the Fourth Research Question
  • 5.1.1 Different Translation Approaches
  • 5.1.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5.2 Issues Focusing on the Fifth Research Question
  • 5.2.1 Schwartz’s Three Non-Universal Values
  • 5.2.2 Ten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CVS and the NCVS
  • 5.2.3 Two Quasi-Values: Optimism and Self-Confidence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 6.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I
  • APPENDIX II
  • APPENDIX III
  • APPENDIX IV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识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2)
    • [2].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分析[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国内外中国价值观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03)
    • [4].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回顾与进路[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6)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01)
    • [6].价值观研究的“中国话语”自觉——2019年国内价值观研究综述[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06)
    • [7].新时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研究综述[J]. 大众文艺 2020(12)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02)
    • [9].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趋势、热点与图谱[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展望[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04)
    •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5)
    •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6)
    •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1)
    • [14].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13)
    •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2)
    •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3)
    •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4)
    • [18].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2)
    •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06)
    •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J]. 党史博采(理论) 2018(02)
    •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1)
    •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2)
    •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3)
    • [24].关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智库时代 2018(21)
    • [25].生态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3)
    •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4)
    •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06)
    •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刊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01)
    •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01)
    •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征稿启事[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透过自选熟语再看中国价值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