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静农小说的流变和传承

论台静农小说的流变和传承

论文摘要

台静农(1902—1990年)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文学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并为鲁迅所赏识。台静农于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开始的作品多为爱情小说的创作,从1926年冬天开始,为了解决稿源问题,台静农开始了乡土小说的创作,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之子》和《建塔者》两个小说集在1928年和1930年接连出版了。《地之子》中的小说多创作于1926到1927年之间,主要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因为作者思想上的进步,《建塔者》中的小说写的多是觉醒的农民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在热情洋溢的叙述中令人振奋,思想上更为激进,表现出“革命小说”倾向,小说表现了反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慨和向往光明未来的激情,讴歌了先知者“以精诚以赤血供奉唯一的信仰”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成为反映20年代中国进步事业的难能可贵的文学收获。随着抗战的爆发,台静农经历战火纷飞、漂泊寄居的岁月,对腐朽政府的失望,对侵略者的憎恨,对革命志士的理解、同情,台静农在这一时期又写出了几篇以抗战为题材的小说,以激昂进取的姿态号召每一位炎黄子孙勇敢的面对这淋漓的鲜血,勇敢的斗争,坚定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信念。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文坛,而乡土小说的创作才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师承鲁迅先生的文风。抨击封建宗法制度对人性的压迫,这些作品以阴晦的色调勾画出中国乡村中的儿女们苦难和愚昧的塑像,在沉闷压抑的情调中,透露着作者绝望苦闷、撕人心肺的呐喊——“中国农民的悲苦正是整个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所致,要揭开这个“铁屋子”,将做人的权力还给农民。”这种与鲁迅小说相似的不易被人理解的孤独感,不是一般作家所能达到的,它充分地显示出这个作家较深邃的哲学观念。综观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可以明显看出其创作风格的流变,从爱情小说涉入文坛,到成熟的乡土小说,思想激进的革命小说到激情愤慨的抗战小说。每一时期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和思想开掘上都有所不同,充分反映了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密切关注。尽管讴歌中不乏批判与揭露,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作为炎黄子孙和民族文化的精英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以及深挚的热爱之情。台静农不同风格类型的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当属乡土小说。这与作者积极传承鲁迅的艺术经验是分不开的,所以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中无论是悲剧风格的追求,还是白描手法的运用,无论是写实方法的选取,还是文化层面的批判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小说的印痕。台静农虽说师法鲁迅的艺术经验,但不是生硬的摹仿,而是以自己对生活素材的理性分析为基础,以“为人生”为创作目的,融进异常深挚的悲愤之情,少了鲁迅的含泪微笑,专注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把中国乡间的恐怖,和盘托出,把这种阴冷发挥到极致,这就带来了台静农的浑厚。鲁迅对台静农的创作之所以给以很高的评价,主要是在于台静农所创造的富有个性的艺术世界,在于他贡献了艺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从青春爱情到成熟乡土
  • 一、初涉文坛的爱情小说创作
  • 二、走向成熟的乡土小说创作
  • (一) 小说的艺术特色
  • (二) 小说蕴含的思想性
  • (三) 小说体现的进步阶级分析观
  • 第二章 创作中呈现"革命小说"倾向
  • 一、革命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 二、革命小说的艺术成就
  • 第三章 激情迸发的抗战小说创作
  • 一、抗战传奇的颂扬
  • 二、揭黑与批判
  • 第四章 沿着巨人的脚步前行
  • 一、对鲁迅乡土小说艺术手法的临摹
  • 二、巨人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台静农小说的流变和传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