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增强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陶跃宏TAOYue-hong曰普发明PUFa-ming曰严萍YANPing曰倪吕雪NILv-xue(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653106)(YunnanYuxiAgricultural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Yuxi653106,China)

摘要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命题,这是由它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所决定的。本文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对该课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增强教学实效性的路径进行探讨。

Abstract:Theeffectiveness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anewpropositionoften,whichisdeterminedbyitsimportanceandrelevance.Fromthebasictheoreticalissuesabouttheteachingeffectivenessof"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and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ispaper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teachingeffectivenessofthislessonanddiscussedthewaystoenhancetheteachingeffectiveness.

关键词院概论课;实效性;调查;对策Keywords:"Introduction"lesson;effectiveness;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院G64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6-0229-020引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政治性、现实性较强,是教学难度比较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理论成果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1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调查与分析2013年5月-2013年11月我们对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为自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问卷,问卷题型包括“概论”课必要性的认识、收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共24个选题。

经过对材料的整理和分析,目前我校“概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现实、教学方式方法僵化陈旧、课堂的组织形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热情低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我校“概论”课的实效性,严重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1.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改变的还有周围的社会环境,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方面都更加的多样化,作为大学生,这样的社会环境增强了他们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等。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市场竞争的功利化、物化倾向,淡化了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市场经济的求利特点也使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的倾向,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这些现象与高校“概论”教学的部分原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概论”认同度的降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概论”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造成“学校人”和“社会人”的裂变。

1.2教学内容脱离现实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无法真正的得到青年大学生的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现阶段“概论”课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过分注重内容的逻辑严密性与体系的完整性,导致它的教学内容可能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重复,自然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降低了;二是“概论”课教材重视基本原理的解释和阐述,却没有与现实社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关心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降低了“概论”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制约了“概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1.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现实的“概论”课教学模式陈旧、呆板,具体表现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自然它的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封闭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单向交流的,只为了灌输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没有结合在一起,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案例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因为它比较的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但是物极必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都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很容易就把课堂变成“故事会”或案例堆积课,失去了应有的有效结果。

2增强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如何把“概论”课教学变成一个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鲜活课堂,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概论”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思想困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立足点和教学中应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实际的生活做准备的,“概论”课的学习也是如此,它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解释教材,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对实际的生活做出解释,能够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2.2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明辨是非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教师硬灌,这样在现实中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极为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水准;二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概论”课教学应该把提高每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最终目标,重视能力的培养。

2.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概论”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方向,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方法培育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并以新的探索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

3增强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措施3.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进程、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发展中来;在讲清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让理论知识和现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3.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扩大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面社会实践已被证实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需求,了解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如此一来,学生们会更容易化解自己的失落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实质上是社会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个体内化过程,从教育学角度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现阶段,虽然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社会各界都给予支持,社会实践的渠道一定会拓宽。

我校已探索实施的社会实践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是修订教学计划,适时调整“概论”课的学时构成,划出约1/4的规定学时作为课外学时,让学生深入各单位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大学贫困生生活学习状况、大学生荣辱观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教师注重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相结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们的理论认识得到了提高和升华。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论文,填补了同学们知识领域的空白,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

3.3以科研推动教学要想使教学内容更加的有深度,必须让科学研究和思想理论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教师要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用自己深刻理解了、把握了的理论去讲解书本知识,这样的“概论”课才有思想火花,才有理论深度,才能启迪学生思维,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3.4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陈旧、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甚明显。因此,必须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更多的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真正的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3.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面对当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复杂新形势,各高校应加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教学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为网络在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的方便的同时,也使很多的有害信息进入学生的视野。所以,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使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对网络宣传的管理,完善实名制注册登记,重点加强对网站的信息发布和BBS的审查;二是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无意识教育功能;三是进行网上心理咨询,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网络具有互动性和身份的隐蔽性等特点,便于大学生敞开心扉,宣泄心理压力,达到排忧解疑,疏导矫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院[1]李卫红.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前进[J].高校理论战线,2007,1.[2]秦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3]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5]章小朝.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结构性矛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6.[6]余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源及其对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10.

标签:;  ;  ;  

增强野概论冶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