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一、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龙[1](2021)在《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复发难治患者需要接受更强烈的治疗方案,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然而,复发仍旧是急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后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是复发的根源所在。与髓外复发相比,骨髓复发患者治疗困难,长期预后差。因此,如何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对于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整体预后,甚至实现治愈白血病的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与免疫细胞发育、迁移及功能维持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参与了造血细胞发育、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向骨髓归巢及其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定居。此外,CXCL12/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向骨髓迁移及其在骨髓中的定居亦发挥关键性作用。骨髓微环境通过多种机制,如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维持免疫抑制状态,保护HSC免受损伤从而维持正常造血及机体必要时的应急造血。骨髓微环境同样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同时可抵抗免疫治疗。阻断CXCR4可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从而可增强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的杀伤效果。然而,阻断CXCR4联合化疗对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有限,考虑与化疗不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有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手段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的前期研究已发现,CXCR4拮抗剂可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allogeneic lymphocyte infusin,ALI)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然而,该研究采用的是人造白血病(人CD34+细胞转染MLL-AF9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细胞特异性。采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小鼠无完整免疫系统,因此,无法评估在完整免疫系统存在情况下,阻断CXCR4是否能够增强GVL效应。此外,CXCR4阻断对allo-H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与供体细胞植入是否有影响,仍有待研究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CXCR4阻断是否可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是否对GVHD及供体造血细胞植入有影响,从而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直接证据与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患者标本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transplants,PDX)模型,待外周血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后,给予ALI。免疫细胞活化后给予CXCR4拮抗剂AMD3100治疗,治疗后检测外周血和/或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水平。采用多种小鼠allo-HCT模型,以小鼠原代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移植后给予AMD3100对GVL效应的影响。建立小鼠急性(BALB/c小鼠→C57BL/6小鼠)与慢性(BALB/c小鼠→CB6F1小鼠)GVHD模型,研究CXCR4阻断对GVHD病程的影响。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研究CXCR4拮抗剂对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临床患者B细胞ALL(B-cell ALL,B-ALL)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白血病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XCR4。采用患者标本构建PDX模型发现,CXCR4拮抗剂AMD3100可动员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峰值为给药后3小时。2.采用3例患者标本建立PDX模型,给予1次或2次ALI联合AMD3100治疗。结果发现,PDX小鼠骨髓中的B-ALL细胞对ALI抵抗,而AMD3100可明显促进ALI对患者B-ALL细胞的杀伤,且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3.在PDX模型中,当外周血白血病负荷较高时,可先行化疗预处理,降低白血病负荷,然后再给予ALI联合CXCR4拮抗剂治疗,同样可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包括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4.小鼠T-ALL与AML细胞亦高表达CXCR4,AMD3100可明显动员上述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动员的峰值时间为给药后3小时。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明显增强GVL效应,尤其在低白血病细胞情况下,该治疗方案可取得非常高的无病缓解率,使约85%的受体小鼠长期存活。5.采用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证明,移植后短时间给予AMD3100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率、GVHD临床评分及靶器官病理表现均无明显影响。6.采用小鼠非清髓性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促进供体造血干祖细胞在受体小鼠骨髓中的植入。结论临床患者与小鼠白血病细胞均高表达CXCR4,阻断CXCR4可显着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CXCR4阻断可明显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并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使受体小鼠获得高的无病缓解率。移植后短时间给予CXCR4拮抗剂对急性与慢性GVHD均无明显影响,且可促进供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的植入。

刘莲清[2](2021)在《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加强对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类疾病的认识。[方 法]1、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排外诊断不明确者,共收集4例。2、通过系统文献检索方法,检索 Science direct、Pub-Med、CNKI、CBM、Wangfang、百度学术、Google学术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立时间至2020年1月。对这四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回顾收集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果]本院符合要求的病例共收集4例,数据库文献检索共收集病例40例。按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时间顺序将这类患者分为CML合并NHL同时发生、CML继发NHL和NHL继发CML三类,分别收集到12、20、12例。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同时发现的患者本组共有患者共12例,男性患者有7例(58.3%),女性患者5例(41.7%);发病年龄在17-67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6岁。诊断慢粒时除3例患者的分期不祥外,余9例患者均为慢性期,但其中病例3和病例12分别在于72个月、5个月之后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2例B细胞表型(20%),8例为T细胞表型(80%),2例分型不详。慢粒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其中1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3例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2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1例化疗无效,其中1例患者获得极小细胞遗传学反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PR(5例),SD(1例),PD(5例),1例疗效不祥。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10个月,平均为17.33个月。最终结局有4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分别为4、6、8、5月,平均为5.75个月。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本组共有患者共20例,男性患者有15例(78.9%),女性患者4例(21.1%),1例性别不详;发病年龄在15-81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诊断慢粒时20例患者中有17例为慢性期,1例加速期,2例不详。慢性期中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分别在85、8、39个月时进入加速期,有1例患者在7个月时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与NHL诊断间隔时间为5-198个月,平均为56个月。淋巴结活检结果:其中1例临床资料未查阅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型,余下中有15例表现B细胞表型(78.9%),3例为T细胞表型(15.8%),1例为T/B混合表型(5.3%)。在19例患者中,17例患者的淋巴结中未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2例不详。慢粒的治疗及疗效:这组患者共19例患者接受过治疗,1例因患者基础年龄大、基本情况较差未治疗最后死亡。最后经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5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3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7例治疗疗效不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8例患者接受过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2例未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机构为:PR(7例),SD(1例),PD(2例),CR(6例),2例疗效不祥。2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252个月,平均为65.45个月。最终结局有7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为2-36月,平均为11.7个月。3.非霍奇金淋巴淋巴瘤继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本组共有患者共12例,男性患者有8例(66.7%),女性患者4例(33,3%);发病年龄在16-82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2.5岁。诊断慢粒时12例患者有4例提示慢性期,1例加速期,1例急变期,余病例未知。12例患者均行淋巴结活检,其中2例表型不详,8例提示B细胞表型(81.8%),2例为T细胞表型(18.2%)。12例患者的淋巴结中未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抗淋巴瘤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CR(6例),SD(1例),PD(2例),3例疗效不祥。慢粒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4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2例化疗无效;余疗效不详。随访时间为6-252个月,平均为89.67个月。最终结局有3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CML分别为9、21、2个月,平均为10.67个月。4.3组患者合并后整体情况44例患者男性30例(69.8%),女性13例(30.2%),1例性别不详;发病年龄发病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82岁,中位发病年龄43.5岁,总随访时间为2-2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7.75个月,最终结局死亡共14例(38.9%)。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结表型主要以B细胞为主(66.67%),T系相对少见(33.33%),但合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的死亡率(46.2%)明显高于B 系(26.9%)。[结 论]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侵袭性强,患者发病年龄段主要为中年,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结表型主要以B细胞为主,T系相对少见。但合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B系。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暂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化疗方案多采用以CHOP基础的抗淋巴瘤方案联合羟基脲、干扰素和(或)TKIs以及干细胞移植的抗白血病方案治疗,但仍未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率。4.对于这类患者发病的原因,在未来我们需要收集更多数据并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以期未来能够为这类疾病的患者改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

潘莹[3](2021)在《T细胞亚群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其对CD19 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意义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在成人和儿童中均是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主要累及淋系造血干祖细胞。根据细胞表型可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其中绝大多数为B细胞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已知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异常及免疫微环境均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微环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可以导致患者外周循环包括T细胞亚群在内的各种免疫细胞亚群发生变化,即通过外周血T细胞免疫状态可以间接反应机体免疫微环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疾病时期及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最终为优化诊治、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目的分析B-ALL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并评估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并分析60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诊B-ALL患者16例,完全缓解20例,缓解后复发24例,利用直接荧光素法标记细胞表面抗原后,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ALL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CD4+Treg细胞水平。同时选取4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初诊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分布与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首次诱导治疗是否达缓解间无明显相关性。存在高危分子学或遗传学异常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更低,而CD4+Treg细胞更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降低,缓解时升高,复发时再次降低。初诊组、缓解组及复发组的CD8+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方面,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初诊患者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缓解时一定程度恢复,复发时再次显着降低。在CD4+Treg细胞方面,初诊组和复发组患者CD4+Treg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且复发组高于初诊组。此外,我们还分析了8例B-ALL患者在初诊时及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时的T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初诊时异常升高的CD4+Treg细胞,在患者病情达到完全缓解时明显下降(P=0.001),两组在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初诊B-ALL患者外周循环CD8+T细胞、CD4+Treg细胞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提示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B-ALL患者的发病。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改善B-ALL患者体内存在的T细胞免疫失衡状态。然而,在疾病再次复发时,T细胞免疫失衡状态则再次出现,进一步表明T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也参与B-ALL疾病复发、进展。第二部分T细胞亚群对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疗效的影响背景复发/难治性B-ALL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新出现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治疗。该疗法在复发/难治性B-ALL中的缓解率高。但长期随访发现30%50%患者出现缓解后再复发,此外,约10%20%的患者不能获得缓解。治疗失败及再复发目前已成为CD19 CAR-T细胞临床治疗的一重大挑战。CAR-T细胞治疗疗效与其能否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相关,而患者的免疫状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诸多因素又能影响CAR-T细胞的存留时间。前期我们研究发现机体的T细胞免疫功能与B-ALL的发生、进展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在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CAR-T细胞治疗中的意义。目的探索CD19 CAR-T细胞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外周循环T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其对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荧光素法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6例成功接受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CD4+Treg细胞水平,分析患者输注CD19 CAR-T细胞前、输注CAR-T细胞1周时患者免疫状态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CAR-T细胞治疗不良反应、CAR-T细胞治疗短期疗效、再复发及长期生存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输注CAR-T细胞前外周血CD8+T细胞、CD4+Treg细胞显着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回输CAR-T细胞1周时,患者外周血CD4+Treg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较回输前无明显差异。CAR-T细胞治疗缓解组外周血CD4+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CD4+Treg细胞为预测CAR-T细胞治疗疗效最优的回输前T细胞亚群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0(P=0.013)。回输前较高Treg细胞组较较低Treg细胞组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更短,此外,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RFS)时间亦更短。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示回输前高Treg细胞是影响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CAR-T细胞治疗RFS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回输前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回输前CD3+T细胞、CD8+T细胞及CD4+Treg细胞与CAR-T细胞在外周血存留时间呈负相关(R=-0.673,-0.511和-0.631,P=0.002,0.025和0.004)。(3)利用ROC曲线和AUC,确定回输后CD4+Treg细胞最佳临界值为5.02%,比较回输后较高和较低Treg细胞组的OS和RFS,结果显示回输后较高Treg细胞组较较低Treg细胞组有更短的OS和RFS。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示回输后高Treg细胞是影响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ALL患者RFS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预处理前正常血小板是影响患者RFS的独立保护因素;预处理前高LDH和回输前活动性EMD是影响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回输后Treg细胞水平与CRS等级无明显相关性,但与CAR-T细胞在患者外周血存留时间呈负相关(R=-0.579,P=0.019)。(4)CAR-T细胞治疗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较未移植的患者有更长的RFS和OS,两组在年龄、既往复发次数存在差异,在性别、肿瘤负荷、活动性髓外病变及回输前后外周血CD4+Treg细胞的表达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T细胞亚群分布失衡,尤其是存在异常升高的Treg细胞。回输CAR-T细胞前及回输后1周时患者外周血异常升高的Treg细胞可以预测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复发,且回输后1周时的Treg细胞预测价值更大。此外,回输前后患者体内的Treg细胞水平与CAR-T细胞治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关联,但与患者体内CAR-T细胞的存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CAR-T细胞治疗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益于减少B-ALL的再复发、提高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纠正或逆转Treg细胞异常升高所致的不良预后。综上,我们认为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Treg细胞能影响CAR-T细胞治疗效果,并可能成为今后提高CAR-T细胞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的重要靶点。

温馨[4](2021)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指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值而导致的一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是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五分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病死率较高。我国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仅仅为64%和53%。本文研究目的意在找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改进治疗方案、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病案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使用Excel 2010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不服从正态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周岁以下(含16周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156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生存85例,死亡62例,失访为9例,失访率为5.77%;其中男性94例,女性62例,男女比例为1.5:1;最小发病年龄为10个月,最大为1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8.5岁;77例患儿在第一疗程达到了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1-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1%、70.88%、63.45%、61.39%和60.61%;156例患儿中,M3型患儿38例,非M3型患儿118例。非M3型患儿中以M2型为主,占33.97%,其次为M5型,占21.15%,M1和M6患儿各为1例,无M0型患儿;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49.1个月,高、低危患儿占比分别为46.79%、5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疗程完全缓解、FAB分型、危险度分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凝结时间、D-二聚体含量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初诊年龄、性别、不同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凝血酶原时间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年龄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危险度分型是非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疗程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型是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M3型患儿纳入的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和危险度分型是非M3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1%、63.45%、60.61%,非M3型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49.1个月;第一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首次住院时血小板计数<50×109/L以及危险度分型为高危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M3型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保护因素;血小板计数<50×109/L和危险度分型为高危是影响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范维,周海洋[5](2020)在《脐带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自1988年法国第一例脐带血移植至今30余年,脐带血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全球公共库和自体(家庭)库的储存量分别接近100万份和500万份。2019年,全球脐带血移植量已达50 000例,用于治疗100余种疾病,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病,免疫缺陷、代谢异常、神经运动发育不良等一系列非血液病。如此大量的脐带血储存和临床实践,推动着脐带血应用和研究的快速发展。

肖莉,宋萍[6](202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文中提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衰竭性疾病、部分先天性及代谢性疾病的有效乃至根治的唯一方法。本文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9-CM-3分类原则,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知识及实际案例,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编码思路及查找方法,旨在分析不同分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编码原则,从而实现精准编码。

王志清[7](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赖秋宇[8](2020)在《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单药或联合C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首次接受地西他滨单药、D-CAG方案化疗并可评估疗效的25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地西他滨单药2例,D-CAG组23例。评估患者诱导化疗后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随访至2020年1月31日,评估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再收集同期首次接受IA、DA方案化疗并可评价治疗效果的59例初治AML(非M3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A37例,DA22例。纳入这84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所有患者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一、DAC组25例患者初次诱导化疗后CR率48.0%,ORR为84.0%;再诱导治疗后 CR 率 68.0%,ORR 为 88.0%。1 年 OS 为 60.2%,2 年 OS 为 52.7%,未观察到患者出现早期死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感染、发热、恶心、呕吐、出血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耐受。二、非DAC组59例患者初次诱导化疗后CR率为44.1%,ORR为62.7%;再诱导治疗后CR率为45.8%,ORR为62.7%。1年OS为71.5%,2年OS为53.0%,有6例患者出现早期死亡;治疗期间除有骨髓抑制、感染、发热、恶心呕吐、出血等不良反应外还出现肝功能不全、心脏毒性、水肿、皮疹、休克等不良反应,经支持治疗后大部分不良反应可耐受。三、在疗效的影响因素上,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起病时PLT<40×109/L是AML患者化疗ORR的重要独立不良因素,但暂未发现影响CR率的因素。在预后的影响因素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起病时外周血WBC≥20×109/L、ASXL1突变、未接受移植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DAC方案对AML患者诱导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早期死亡率低,适用于基础情况较差、合并严重血小板减低或老年AML患者。AML起病时外周血PLT<40×109/L是患者化疗ORR的重要独立不良因素,成年AML患者起病时WBC≥20×109/L或伴有ASXL1突变,OS缩短,而患者化疗后接受移植治疗则可延长OS,改善预后。

秦洋[9](2020)在《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可以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且唯一手段。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胞相合供者(matched-sibling donor,MSD)、非血缘相合供者(matched-unrelated donor,MUD)的患者来说,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可作为重要的替代供者来源。近年来,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完善,脐带血也逐渐成为可替代亲缘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供者干细胞来源,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大力支持,储存脐带血对未来脐血移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目的分析比较单份同胞UCBT与单份非血缘UCB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同胞UCBT及非血缘UCB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份脐血移植。根据供者来源分为同胞UCBT组(SUCBT组)和非血缘UCBT组(UUCBT组)。2.两组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MAC)方案,SUCBT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单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UUCBT组GVHD的预防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方案。3.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造血重建情况、GVHD发生率、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复发率、5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4.统计学描述及分析:所有患者的疾病特征及移植疗效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生存率的计算及生存曲线的描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并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组间生存比较。结果1.42例UCBT患者中,37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植入率为88.1%。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6天(11~43天)vs 20天(12~45天),P=0.350],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20天(15~50天)vs 28天(18~56天),P=0.805]。两组患者在造血植入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100d内发生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3%(5/15)vs 40.9%(9/22)(P=0.738)。两组患者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4.3%(2/14)vs 33.3%(6/18)(P=0.412)。两组患者 aGVHD 与 cGVHD 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的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分别为29.4%(5/17)vs 44.0%(11/25)(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UCBT组患者中有4例复发,UUCBT组患者中有8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3.5%(4/17)vs 32.0%(8/25)(P=0.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SUCBT组与UUCBT组之间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12.3%)vs(27.2%±9.9%)(P=0.047),两组之间5年D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7.1%±12.1%)vs(23.5%±9.2%)(P=0.045)。且 SUCBT 组的长期生存率高于 UUCBT 组。结论1.脐血移植(UCB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重要移植方式之一,对于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脐血是关键的替代供者干细胞来源。2.本研究显示,同胞UCBT患者较非血缘UCBT患者在长期生存方面可获益,因此,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储存脐带血为同胞脐血移植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并值得逐渐在临床推广。

闫梦[10](202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研究目的: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SCT)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的重要疾病形式。本部分以前瞻性、单臂、开放性临床试验,研究低剂量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HSCT后SO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入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例HSCT后SOS患者,给予设计的低剂量rh-tPA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核心为rh-tPA(阿替普酶,10mg/d)的每日低剂量持续给药,根据治疗反应及评估出血风险,决定使用时间。其余措施包括:钙调蛋白抑制剂(CNI)的停用,液体平衡管理,糖皮质激素,白蛋白及血制品支持,前列腺素E1、熊去氧胆酸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完全治疗反应(CR)、总体治疗反应(ORR)、治疗+100d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OS)、不良事件(含严重出血)等。结果:入组16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其中重度SOS患者12例(75%),极重度SOS 4例(25%)。HSCT至SOS发病的中位时间为+39.5(17~615)天。接受低剂量rh-tPA为主的试验方案治疗,12例(75%)患者获CR并存活,4例无治疗反应(NR),死亡。与重度SOS相比,极重度患者有更高比例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0%、100%)和死亡率(8.3%、75%,P<0.05),二者严重出血事件未显示统计学差异(25%、50%,P=0.547)。试验方案治疗≥10d患者较<10d患者,CR率更高(100%、42.9%,P=0.01),严重出血发生率更低(0%、85.7%,P=0.005)。结论:低剂量rh-tPA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HSCT后SOS具有较高的治疗反应,安全性良好。第二部分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预测因素研究目的:探讨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有无诊断预测效用,为建立基于风险评分体系的“冒烟型”TA-TMA诊断模型筛选基础要件。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异基因移植的107例患者,其中53例TA-TMA患者为实验观察组,同期54例重度aGVHD为对照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诊断前7天(围诊断期)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进行收集、统计,比较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对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预测准确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非复发死亡率(NRM)及累积复发率(CIR)。结果:诊断前7天至诊断当日,TA-TMA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LT计数、Hb分别在诊断前5天、3天至诊断时低于对照组(P<0.05)。围诊断期TA-TMA组合并高血压需≥2种降压药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8.9%vs1.9%,P<0.001)。裂红细胞≥2%在 TA-TMA 组更常见(64.2%vs16.7%,P=0.001)。两组患者基线血清肌酐(Scr)水平无明显差异,中位59.4μmol/L、56.2μmol/L(P=0.695),诊断前7天至诊断日S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A-TMA组诊断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比例较对照组更高(39.6%vs11.1%,P=0.001)。分别在37例、21例TA-TMA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检测可溶性膜攻击复合物(Sc5b-9),两组Sc5b-9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59)。ROC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LDH、Hb、PLT计数,裂红细胞、高血压,对TA-TMA诊断的预测准确性较高(P<0.05),Scr、Sc5b-9水平预测准确性不足(P>0.05)。两组患者1年OS、NRM及CIR分别为31.8%vs 44.3%、64.5%vs 52.0%、3.77%vs3.96%(P>0.05),TA-TMA 组移植后+200 天 OS更低,NRM 更高,分别为 37.7%vs 59.3%(P=0.021),57.1%vs 34.1%(P=0.02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aGVHD不是TA-TMA预后危险因素[HR=1.669,95%CI(0.890,3.130),P=0.110]。结论:血清LDH水平升高,Hb、PLT计数下降,裂红细胞阳性,高血压,是早期区分TA-TMA及重度aGVHD的围诊断期动态参数,可较好的早期预测TA-TMA。有望做为基础要件,纳入基于风险评分体系的“冒烟型”TA-TMA诊断模型。

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1.2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
        1.2.1 CXCL12/CXCR4概述
        1.2.2 CXCL12/CXCR4在生理过程与病理状态中的作用
    1.3 CXCR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3.1 CXCR4在AML细胞向骨髓归巢及定居中的作用
        1.3.2 AM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3.3 CXCR4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3.4 CXCR4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4 CXCR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4.1 CXCR4在ALL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1.4.2 AL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4.3 CXCR4与ALL细胞髓外浸润
        1.4.4 CXCR4在ALL中的预后意义
        1.4.5 CXCR4作为AL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5 CXCL12/CXCR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1.5.1 阻断CXCR4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1.5.1.1 阻断CXCR4与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2 阻断 CXCR4 与 allo-HCT 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3 其他阻断 CXCR4 的动员剂
        1.5.2 阻断CXCR4在allo-HCT预处理中的应用
        1.5.3 阻断CXCR4在allo-HCT后的应用
    1.6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患者白血病样本与异基因淋巴细胞样本采集
        2.2.2 实验动物
        2.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2.2.4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临床患者白血病细胞分离
        2.3.2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构建
        2.3.3 异基因淋巴细胞分离与回输
        2.3.4 AMD3100皮下注射
        2.3.5 小鼠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
        2.3.6 牺牲小鼠检测各脏器白血病细胞
        2.3.7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本研究3例B-ALL患者临床特征
        2.4.2 患者B-ALL细胞CXCR4表达及其体内动员反应
        2.4.3 ALI来源的正常B细胞在PDX小鼠体内快速消失
        2.4.4 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PDX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4.5 化疗预处理桥接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高白血病负荷PDX模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5 讨论
第3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3.2.4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原代白血病小鼠的构建
        3.3.2 小鼠allo-HCT
        3.3.3 AMD3100皮下注射
        3.3.4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3.3.5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3.3.6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Notch1-T-ALL与MLL-AF9-AML细胞CXCR4表达与体内动员反应
        3.4.2 AMD3100增强allo-HCT后GVL效应
        3.4.3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T细胞扩增有关
        3.4.4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CD8+记忆T细胞扩增有关
    3.5 讨论
第4章 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与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4.2.4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原代T-ALL种子小鼠的构建
        4.3.2 流式染色检测调节性T细胞
        4.3.3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3.4 AMD3100皮下注射
        4.3.5 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的评估
        4.3.6 小鼠活体骨髓穿刺
        4.3.7 组织病理检测
        4.3.8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4.3.9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4.3.10 统计学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小鼠骨髓免疫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对AMD3100的动员反应
        4.4.2 AMD3100对allo-HCT后急性GVHD的影响
        4.4.3 AMD3100对allo-HCT后慢性GVHD的影响
        4.4.4 AMD3100对allo-HCT后供体细胞植入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学术业绩
致谢

(2)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及文献复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T细胞亚群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其对CD19 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 细胞亚群对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 疗效的影响
    1.引言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4)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综述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及生存分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5)脐带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脐带血的应用领域
    1.1 异基因脐带血移植
        1.1.1 血液病:
        1.1.2 非血液病:
    1.2 自体脐带血应用:
2 脐带血应用的优势与挑战
3 结论

(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分类
2 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编码有关的临床概念
    2.1 骨髓净化
    2.2 体外去除(净化)T细胞
    2.3 移植物的来源
3 造血干细胞移植编码规则
4 常见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及编码案例分析
    4.1 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4.2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4.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4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7)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3.低强度化疗
        4.靶向治疗
        5.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2.4 治疗概况
        2.5.讨论
        参考文献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一般资料
        2.4 治疗方案
        2.5 支持治疗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
        2.8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近期效果比较
        3.2 远期效果比较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4.讨论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缩略词表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8)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临床疗效
    3 不良反应
    4 预后情况
第二部分 DA、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临床疗效
    3 不良反应
    4 预后情况
第三部分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病例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研究
    前言
    病例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3. 造血重建标准
        4. SOS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反应评价
        5. 观察指标
        6. 随访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治疗反应及预后
        3. 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预测因素研究
    前言
    病例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诊断、分级及治疗方案
        4. TA-TMA诊断
        5. 实验设计
        6. 随访及定义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围诊断期的动态实验室参数比较
        3. 相关参数的诊断性试验评价
        4. 生存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致谢

四、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D]. 苏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刘莲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T细胞亚群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其对CD19 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D]. 潘莹.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分析[D]. 温馨. 沈阳医学院, 2021(09)
  • [5]脐带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范维,周海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06)
  • [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J]. 肖莉,宋萍. 医学信息, 2020(20)
  • [7]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 赖秋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D]. 秦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10]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D]. 闫梦.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