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论文题目: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

作者: 江长胜

导师: 王跃思,郑循华

关键词: 冬灌田,农田,甲烷,氧化亚氮,二氧化碳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位于四川省盐亭县内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实验平台,2002.11-2005.5连续两年半时间在田间原位对该地区四种常见耕作制度下农田CH4、N2O和CO2的排放同时进行了研究。实验方法为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该地区不同耕作制度下农田CH4、N2O和CO2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物植株的参与和N肥施用对农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对不同耕作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NEE和CH4、N2O和CO2排放所产生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分别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表明,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排放通量较高,水稻生长季平均通量值为21.4±1.8 mg m-2·h-1,该值比以前同类地区研究报道值低得多,且全年CH4排放量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冬灌田休闲期虽然时间很长,但在此期间CH4排放量平均只占全年CH4总排放量的24.2%。水稻植株对冬灌田CH4排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水稻生长季水稻种植区CH4排放量约是无水稻种植区的3倍。冬灌田CH4排放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水层深度的对数值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CH4累积排放量与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尿素态N肥的施用量从0提高到150 kgN·hm-2时,对冬灌田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采用不同的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农田CH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在水稻生长季,相对于常规耕作冬灌田,采用冬灌田强化栽培、稻-麦轮作和稻-油轮作耕作方式稻田CH4排放量平均分别下降了33.2%、54.5%和57.8%。无论冬灌田还是水-旱轮作稻田,在水稻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都是控制CH4排放的最有效时期。农田在旱作阶段,通气良好的旱地土壤都为大气CH4的弱汇,但这种吸收量非常有限,全旱季CH4吸收量都低于5 kg·hm-2,远远小于水稻季CH4的排放量。旱地土壤中尿素N肥施用量的提高会降低土壤对CH4的吸收量。研究表明,川中丘陵区冬灌田也是N2O的排放源,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农田CH_4、CO_2和N_2O 排放研究进展

§3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测定方法

§4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存在的问题

§5 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区域概况

§2 实验观测区概况

§3 实验方案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CH_4排放研究

引言

§1 冬灌田CH_4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耕作制度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3 耕作制度对旱季农田CH_4排放(或吸收)的影响

§4 不同耕作制度农田CH_4年际排放(或吸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

引言

§1 冬灌田N_2O 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耕作制度对稻田N_2O 排放的影响

§3 耕作制度对旱季农田N_2O 排放的影响

§4 不同耕作制度农田N_2O 的年际排放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NEE 和GWP 初步研究

引言

§1 冬灌田NEE的初步研究

§2 稻-麦轮作农田NEE 的初步研究

§3 稻-油轮作农田NEE 的初步研究

§4 四季旱地NEE 的初步研究

§5 川中丘陵区不同耕作制农田NEE 的比对

§6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CH_4和N_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4-28

相关论文

  • [1].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赵建波.山东农业大学2008
  • [2].开垦和放牧对内蒙古草原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 马秀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3].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胡正华.南京农业大学2007
  • [4].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N2O和CH4排放的影响[D]. 陈书涛.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