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新品种认知与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江苏三县的调查结果

稻农新品种认知与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江苏三县的调查结果

论文摘要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供给安全也是国内众多学者一直在研究与探索的目标。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48%,这其中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粮食品种的改进与优化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并于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户增收,并且对种子产业更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直接对农户和育种主体双方利益产生影响。这其中,农户作为直接的农业生产者,其对新品种种子的采纳决策至少要经过认知、态度、行为这个序贯环节才能实现,而现有文献中却缺乏有关农户对新品种采纳决策方面的研究,这些为数不多的有关农户选择新品种的实证研究也仅对农户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并未考虑到农户的认知行为。因此笔者把农户对新品种认知到选择这一采纳过程作为本研究的内容,讨论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下我国农户新品种采纳机制问题。江苏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在我国粮食生产体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稳定的总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在江苏省金坛、靖江、洪泽三县随机抽取水稻种植户为调查样本,在参考了大量关于植物新品种及农户认知、选择行为的相关文献后,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获得了第一手数据。本文首先对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水稻新品种的认知、选择情况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然后运用相关实证模型知识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影响样本农户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认知与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测算,找出了影响样本地区农户认知与选择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样本农户的描述统计分析以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下几点主要结论:(1)样本农户大多数为传统意义上的“小农”,并且有老龄化趋势,高学历、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非常稀少;(2)农户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认知度比以往有了较大改善,国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普及宣传作用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推广;(3)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是否为示范户对农户是否听说过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农户是否选择水稻新品种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农户是否相信新品种产量高、农户是否相信新品种抗性好这2个变量对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在选择水稻品种时最为关心品种的产量与抗性。

论文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植物新品种保护
  • 1.3.2 农户行为研究
  • 1.4 论文框架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框架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新品种
  • 2.1.2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 2.1.3 农户行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 2.2.2 农户行为理论
  • 2.3 模型设计
  • 2.3.1 Logistic模型简介
  • 2.3.2 Logistic模型的假设检验
  • 2.4 数据来源
  • 2.4.1 问卷设计
  • 2.4.2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 第三章 农户对新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农户认知情况描述分析
  • 3.1.1 一般认知情况分析
  • 3.1.2 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渠道
  • 3.1.3 农户所在地区与认知情况分析
  • 3.1.4 农户教育程度与认知情况分析
  • 3.1.5 农户耕地面积与认知情况分析
  • 3.1.6 农户类型与认知情况分析
  • 3.2 农户认知模型实证研究
  • 3.2.1 农户认知模型与变量分析
  • 3.2.2 模型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选择新品种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农户选择情况分析
  • 4.1.1 一般选择情况分析
  • 4.1.2 农户所在地区与选择情况分析
  • 4.1.3 农户教育程度与选择情况分析
  • 4.1.4 农户购种对象与选择情况分析
  • 4.1.5 农户耕地面积与选择情况分析
  • 4.1.6 农户类型与选择情况分析
  • 4.2 农户选择模型实证研究
  • 4.2.1 农户选择模型与变量分析
  • 4.2.2 模型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种业发展战略下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政策措施[J]. 种子科技 2019(16)
    • [2].2019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J]. 种子科技 2019(12)
    • [3].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9)
    • [4].关于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20(04)
    • [5].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变革发展与我国应对[J]. 知识产权 2020(01)
    • [6].为品种创新保驾护航——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典型群像扫描[J]. 种子科技 2020(08)
    • [7].植物新品种保护中我国“农民特权”规则的完善[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8].论如何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J]. 中国种业 2020(10)
    • [9].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的研究[J]. 中国种业 2020(11)
    • [10].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 砥砺前行20年[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5)
    • [11].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成效显著[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5)
    • [12].欧盟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概述及其借鉴[J]. 中国种业 2018(12)
    • [13].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01)
    • [14].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种业 2019(02)
    • [15].缅甸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简述[J]. 中国种业 2019(03)
    • [16].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5)
    • [17].对青海省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思考[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2)
    • [18].我国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农村百事通 2019(13)
    • [19].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大事记[J]. 种业导刊 2019(05)
    • [20].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适合国情农情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J]. 种业导刊 2019(05)
    • [21].青海省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思考[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3)
    • [22].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进展及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 2017(06)
    • [23].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完善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4].健全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思考[J]. 中国种业 2018(07)
    • [25].探讨新时代新品种保护新路径——2018国际(延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维权论坛在北京举办[J]. 中国花卉园艺 2018(11)
    • [26].厄瓜多尔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况[J]. 中国花卉园艺 2018(17)
    • [27].内蒙古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种业 2017(04)
    • [28].《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 修订步伐加快[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06)
    • [29].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促进育种创新与合作[J]. 种子科技 2016(03)
    • [30].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的探讨[J]. 种子世界 2016(03)

    标签:;  ;  ;  ;  ;  

    稻农新品种认知与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江苏三县的调查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