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叙述语篇组织模式对比研究 ——从修辞结构理论角度

英汉叙述语篇组织模式对比研究 ——从修辞结构理论角度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从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对英汉叙述语篇组织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得益于语篇分析领域内先辈们的已有成果,获得启示,提出了三项假设。假设一:美国学者曼和汤姆森在对说明语篇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修辞结构理论可以被应用于英汉叙述语篇分析中。假设二:叙述语篇的修辞组织结构因语言文化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即英语叙述语篇与汉语叙述语篇拥有截然不同的修辞结构图表。假设三:叙述语篇的修辞组织结构因叙述文次体裁的变化而变化。基于以上三种假设,笔者分别选取属于叙述文的“名家文学作品、报纸娱乐新闻、网络小说”三种次级体裁的30篇中英文标准例文为语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一,曼和汤姆森所提出的修辞结构理论可以被应用于英汉叙述语篇的分析中。二:以本研究的两个变量—修辞关系出现频率以及修辞图表中箭头方向—为依据,可以证明英语叙述语篇的修辞组织结构与汉语叙述语篇的修辞组织结构之间有同有异。三:基于以上两个变量的研究,也证明了三种次体裁的修辞组织结构之间也是异同并存。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假设一得以证实;假设二与假设三并未得到或者只是得到一半的证实。以上研究对于语篇分析及语言教授与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教师应使学生知晓英汉叙述语篇修辞组织结构的异同,以便指导学生的阅读及写作。

论文目录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levant Research
  • 1.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 1.1.1 Contrastive Analysi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 1.1.2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relativity
  • 1.1.3 Contrastive Rhetoric
  • 1.1.4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 1.1.4.1 Basic Ideas of RST
  • 1.1.4.2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 1.1.4.3 Operationalization of RST
  • 1.2 Relevant Research on Text Analysi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 Chapter Two Research Design
  • 2.1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Hypothese
  • 2.1.1 Research Purpose
  • 2.1.2 Research Hypotheses
  • 2.1.3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Rhetorical Diagrams
  • 2.2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 2.2.1 Data Collection
  • 2.2.2 Data processing
  • Chapter Three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 3.1 Rhetorical Diagram Drawing and Interpretation
  • 3.2 Frequencies Concerning Numbers of Rhetorical Relations by Languages
  • 3.3 Tables Concerning Numbers of Rhetorical Relations by Sub-genres
  • 3.4 Arrow Directions B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Sub-genres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 4.1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 4.1.1 Hypothesis One
  • 4.1.2 Hypothesis Two
  • 4.1.3 Hypothesis Three
  • 4.2 Conclusion
  • Chapter Five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 5.1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Study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百年孤独》中冷峻而亲切的叙述语调[J]. 文教资料 2008(06)
    • [2].一个英汉口头叙述语篇中衔接词语使用的实证研究——以“梨子故事”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3)
    • [3].华裔与非华裔留学生汉语叙述语篇连接手段对比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3)
    • [4].明末清初小说悍妻主题表征的身体叙述语法[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5].戏里戏外,蝶影人生——从格雷马斯的叙述语法看《色·戒》[J]. 作家 2008(12)
    • [6].论《第七天》的多重叙述语调[J]. 小说评论 2013(06)
    • [7].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语法及思想意义[J].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2)
    • [8].拉波夫叙事结构模式在英语叙述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12)
    • [9].叙述氛围的营造——论鲁迅小说中情调模式的建构[J]. 青年文学家 2016(30)
    • [10].多模式下的叙述语篇中省略的策略机制研究——以《男生日记》为分析对象的个案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1].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格雷马斯的叙述语法分析《追风筝的人》[J]. 长治学院学报 2017(01)
    • [12].“寻找”与窳败的生活内瓤——评艾玛的《有什么事在我身边发生》[J]. 文学教育(上) 2015(12)
    • [13].悲情的叙说[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06)
    • [14].《周礼正义》(春官)标点商榷[J]. 中文学术前沿 2011(02)
    • [15].日常说话与民间狂欢:论贾平凹作品的叙述语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6].咬文嚼字[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2018(09)
    • [17].从修辞结构理论看叙述语篇和描写语篇的区别[J]. 南开语言学刊 2008(02)
    • [18].那美丽而忧伤的太阳花——读李铭的长篇小说《民办教师》[J]. 出版广角 2009(12)
    • [19].缺失之痛 人性之殇——《苏茜的世界》中主要人物心理分析[J]. 山花 2016(14)
    • [20].也谈“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吗?”[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8(Z1)
    • [21].试论小说中的自由直接话语与亚自由直接话语[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04)
    • [22].语气词“算了”的话语功能——附论“好了”“得了”“是了”和“行了”[J]. 励耘语言学刊 2015(01)
    • [23].拜年[J]. 山东文学 2014(01)
    • [24].从传播效应看巴金小说的心理建构[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03)
    • [25].《软埋》:展现理解力的写作[J]. 长江丛刊 2016(13)
    • [26].书讯[J]. 红豆 2014(Z1)
    • [27].《广西文学》2018年度优秀作品授奖词[J]. 广西文学 2019(01)
    • [28].以“6+1要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 语文天地 2016(18)
    • [29].移妻换妾鬼神奇[J]. 章回小说(下半月) 2009(03)
    • [30].历史书写、历史认知与叙述语体——兼论中国现代短篇历史小说的白话语体选择[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英汉叙述语篇组织模式对比研究 ——从修辞结构理论角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