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自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这证明了工业文明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旅游业及文化旅游具有与生态文明较好的契合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绿色旅游消费文化培育问题。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以武汉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生态文明做理论评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旅游的定义和基本属性,比较了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概念体系,并对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做出评述,指出国内文化旅游目前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为主,同时以生态文明为视角的文化旅游研究还十分缺乏。然后分析了武汉市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这是武汉市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和背景。再后,分析了武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红色旅游资源等,并对这些资源做了集群分析和游客感知分析。生态文明内涵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身心和谐四个主旨。根据武汉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发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爱好自然——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系列”,体现人与人和谐的“忠义诚信——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高山流水——知音文化旅游产品系列”,体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革命传承——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科教兴国——科教文化旅游产品系列”,体现身心和谐的“精神景仰——名人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心灵洗礼——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等七大文化旅游产品系列,每个产品系列都详细阐述了资源分析、主题内涵和开发思路。最后,本文研究了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旅游绿色文化培育问题,在涉及旅游六要素的餐饮、住宿、交通、景区、商品、娱乐等行业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旅游低碳建设为核心,提出建设构想,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措施部分,以便全面建设和培育武汉市旅游生态文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生态文明理论概述
  • (一) 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 (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
  • (三) 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研究现状
  • (四) 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的契合机理
  • 三、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 (一) 文化旅游定义与基本属性
  • (二) 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 (三) 国外学者研究评述
  • (四) 国内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 四、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技术路线
  • (二) 研究方法
  • 第2章 武汉概况
  • 一、自然地理
  • 二、历史沿革
  • 三、社会经济
  • 四、旅游发展概况
  • 第3章 武汉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 一、武汉文化旅游资源点
  • (一) 文物保护单位
  • (二) 非物质文化
  • (三) 特色文化街区
  • (四) 博物馆
  • (五)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六) 红色旅游资源
  • 二、武汉文化旅游资源集群分析
  • 三、游客对武汉文化旅游资源感知分析
  • 第4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开发
  • 一、爱好自然——山水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二、忠义诚信——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三、高山流水——知音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四、革命传承——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五、科教兴国——科教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六、精神景仰——名人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七、心灵洗礼——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 (一) 资源分析
  • (二) 主题内涵
  • (三) 开发思路
  • 第5章 旅游绿色消费文化培育
  • 一、旅游绿色消费文化
  • 二、绿色旅游消费文化培育
  • (一) 旅游餐饮业
  • (二) 旅游住宿业
  • (三) 旅游交通业
  • (四) 旅游景区建设
  • (五) 旅游商品开发
  • (六) 旅游娱乐业
  • 第6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24)
    • [2].基于体验视角对平遥古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J]. 江苏商论 2020(03)
    • [3].城市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2)
    • [4].旅游新业态下演艺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12)
    • [5].文化和旅游融合视角下的福州市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J]. 福州党校学报 2018(06)
    • [6].呼伦贝尔水域文化旅游产品及其开发[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7].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孔子文化为例[J]. 大众文艺 2019(14)
    • [8].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定价机制及完善对策[J]. 价格月刊 2019(11)
    • [9].新常态下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 [10].创建本溪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特色文化产业活力[J]. 中外企业家 2018(15)
    • [11].新环境下甘肃陶艺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路径[J]. 明日风尚 2020(01)
    • [12].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思考[J]. 旅游纵览 2020(11)
    • [13].城市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J]. 财富生活 2020(20)
    • [14].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J]. 旅游纵览 2020(14)
    • [15].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之思考[J]. 文化发展论丛 2013(02)
    • [16].化解衡阳市文化新业态发展七大瓶颈的对策研究[J]. 今日财富 2017(03)
    • [17].文化部“十三五”规划: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J]. 文化月刊 2017(06)
    • [18].三亚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5)
    • [19].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与文化支撑力研究[J]. 先锋 2014(03)
    • [20].汉唐服饰文化创意与大西安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J].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4(00)
    • [21].舟山群岛开发福文化旅游产品的可行性探析[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22].西安文化旅游产品现状与开发对策[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8)
    • [23].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营销推广的特点及途径[J]. 财富时代 2020(05)
    • [24].从国家政策看文化和旅游的关系[J]. 旅游学刊 2019(04)
    • [25].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J]. 时代经贸 2019(15)
    • [26].文旅融合下泰山文化与泰山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7)
    • [27].中国文化资源的本质探析[J]. 人文天下 2018(21)
    • [28].中哈边境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测度研究——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7(02)
    • [29].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6(22)
    • [30].行走齐鲁 抒写诗意——山东文旅融合“六好”发展新图景[J]. 山东画报 2019(11)

    标签:;  ;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