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效用论文-李琳琳,陈旭,叶子奇,陈琼荣

综合效用论文-李琳琳,陈旭,叶子奇,陈琼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效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发挥,效用,政策需要,税收收入,资金投入,一般预算收入,压减,经济下行压力,于非,社保缴费

综合效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财政政策需要综合发挥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财政部长刘昆近日公布了今年前7个月减税降费数据,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3492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1740亿元。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36(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9-26)

周倩,何青,杜冬梅[2](2018)在《基于成本效用分析的电能替代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能替代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其应用效果的评价也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建立了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综合分析了供暖领域中电能替代煤炭的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考虑经济效益时无法突出电能替代的优势,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后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判断电能替代的可行性。为了使电能替代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除了补贴等政策措施外,还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本文来源于《电力与能源》期刊2018年04期)

李琳琳,陈旭,叶子奇,陈琼荣[3](2018)在《基于效用函数的航道开发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助于实现航道建设资金效益的最大化,选取长江、汉江及长江支流的航道项目为例,以航道项目综合评价为出发点,建立包含技术条件、成本费用、工程效益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效用函数的航道开发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从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航道项目建设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为航道项目建设重要程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可作为评价比选方案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水运管理》期刊2018年08期)

[4](2018)在《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使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效用;决定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会议指出,落实习近(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07-14)

陈洁菁[5](2018)在《发电权交易对低碳排放与安全稳定的综合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负荷逐年增加,发电量成倍增加的同时是温室效应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发电权交易机制是通过重新优化分配合同电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节能环保等诸多社会效用。但是现有的发电权交易主要是让低出力成本、低能耗的机组获得更多发电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效益,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但是跟设定的减排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在提高社会效益和降低网损的同时,发电权交易的负荷裕度如果偏小,会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有必要实施发电权交易,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电力系统的低碳减排性和安全稳定性。在原有发电权交易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负荷裕度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入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潮流约束和电压极限点的潮流约束,通过NBI法将双目标转换为单一优化指标,运用内点法求解帕累托最优解,并推导了NBI法下负荷裕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置换度关系表达式,为决策者提供判断依据。在Matlab软件上对IEEE-30和IEEE-118节点标准算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课题建立的发电权交易优化模型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在IEEE30和118节点系统上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4)

叶柠璟[6](2018)在《基于运输需求主体效用的中国省域综合运输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而综合运输效率是衡量整个运输系统运行状况和资源配置效果的综合性指标,是运输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反映,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更加准确地测度评价综合运输效率对完善综合运输效率评价体系、更好地指导交通运输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运输需求主体效用、运输效率和综合运输效率相关理论及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运输需求概念及本质、显着性偏好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将运输需求主体效用指标引入综合运输效率测度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从运输需求主体效用角度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运输效率值,并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莫兰指数、LISA图、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对综合运输效率的时间特征和空间聚集、差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从运输需求主体效用角度测度评价综合运输效率更加科学合理且更能反映实际情况。(2)从综合运输效率测度结果整体分析:2006-2015年,中国综合运输效率存在着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的特征,且不同省域效率值区间为[0.3006,1.3403],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综合运输的供给效率与运输需求之间不够匹配,研究期间效率平均值仅为0.8148。(3)从时间趋势分析:总的来说,2006-2015年中国的综合运输效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综合运输效率值从0.7385上升到0.8701。(4)从空间特征分析:2006-2015年中国综合运输效率呈现空间负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为“L-H”、“H-L”聚集。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综合运输效率的差异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5)从综合运输效率测度结果的应用价值分析:通过对省域综合运输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可以为指导各省(市、自治区)综合运输发展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撑。比如对于综合运输效率呈现“H-H”聚集和“L-L”聚集的省份可以共同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协同发展机制等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6)

王宁[7](2018)在《新时代背景下消费社会学的效用空间——基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效用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社会学在国内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依然有不少人对消费社会学的效用表示质疑。但要回答消费社会学究竟有什么用的问题,不能不引申出更为一般性和根本性的社会科学的效用问题,即需要在社会科学的综合效用分析框架中,讨论分析消费社会学的效用空间。在这一框架中,社会科学的效用涉及多个维度,包括工具性效用与自目的性效用、外部效用与内部效用、潜在效用与实际效用等。相应地,人们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效用的感知也存在差异。社会科学能否从潜在效用转化为实际效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效用兑现的途径和领域。此外,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方的偏好也会影响到社会科学的效用兑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消费社会学的效用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8年01期)

吴育文[8](2016)在《基于改进效用函数评价法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据某一年的经济指标数据进行静态评价,其结果不仅忽略了指标数据的滞后效应、评价表达式的客观性而且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全面分析效用函数评价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齐次函数假设,创造性地优化了传统效用函数评价方法的上述缺陷,构造了评价区域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综合指标ASTU,并运用该指数客观地对中国2014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不仅拓展了区域经济评价的新思路,也为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研究表明,基于ASTU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行之有效,操作简单,其结果要比现有区域经济评价方法更加科学。(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20期)

刘振龙[9](2016)在《河北省蔬菜生产高效用水综合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之一,也是水资源缺乏的大省,2014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57 m3/人,居全国第26位。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而蔬菜俗称“水菜”,可称之为园艺作物的“吃水大户”。河北省2014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237千公顷,总产量为8125.7万吨。河北省2014年总用水量为192.8亿m3,农业用水量为139.2亿m3,占总用水量的72.2%。其中蔬菜用水量22.34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16.05%。所以抓好蔬菜生产高效用水对河北省的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增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分析河北省蔬菜生产状况与蔬菜用水量状况,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河北省蔬菜产业高效用水的实际情况,提出蔬菜生产高效用水的概念,界定蔬菜高效用水综合效益的评价范围,包括: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叁方面。最后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步骤如下:(1)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2)建立涵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阐释;(3)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蔬菜高效用水的综合效益多层次评判数学模型;(4)结合河北省蔬菜种植和用水现状进行计算评价;(5)针对计算评价结果提出河北省蔬菜高效用水的对策与建议,使得蔬菜高效用水决策更具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6-06-01)

沈家耀,张玲玲,王宗志[10](2016)在《基于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的江苏省产业用水综合效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用水结构的欠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产业用水情况,取得在经济效益、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下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与亟待解答的科学问题。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在构建反映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排污结构的互动反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江苏省各部门用水特性、排污特性和经济效益特性进行计算测度,由此构建了3种产业发展模拟方案。依据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出结果,对2025年3种方案下的重点产业部门用水综合效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优选出"节水治污型"方案,并最后提出保障方案实施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产业和用水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01期)

综合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能替代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其应用效果的评价也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建立了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综合分析了供暖领域中电能替代煤炭的方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考虑经济效益时无法突出电能替代的优势,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后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判断电能替代的可行性。为了使电能替代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除了补贴等政策措施外,还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效用论文参考文献

[1]..财政政策需要综合发挥效用[N].第一财经日报.2019

[2].周倩,何青,杜冬梅.基于成本效用分析的电能替代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电力与能源.2018

[3].李琳琳,陈旭,叶子奇,陈琼荣.基于效用函数的航道开发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J].水运管理.2018

[4]..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18

[5].陈洁菁.发电权交易对低碳排放与安全稳定的综合效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8

[6].叶柠璟.基于运输需求主体效用的中国省域综合运输效率研究[D].长安大学.2018

[7].王宁.新时代背景下消费社会学的效用空间——基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效用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8

[8].吴育文.基于改进效用函数评价法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2016

[9].刘振龙.河北省蔬菜生产高效用水综合效益评价[D].河北地质大学.2016

[10].沈家耀,张玲玲,王宗志.基于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的江苏省产业用水综合效用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

标签:;  ;  ;  ;  ;  ;  ;  ;  ;  ;  

综合效用论文-李琳琳,陈旭,叶子奇,陈琼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