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MRI、MRA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动脉瘤MRI、MRA诊断价值分析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10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内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77-02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扩大,发病率约为0.9%。女性略多于男性,约一半以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根据病变位置、CT或MRI特征性表现可做出诊断[1]。MRI更敏感、可靠。根据增强前后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常能鉴别。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可靠的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为创伤性检查,费用高,有一定限制。现对颅内动脉瘤MRI、MRA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60.5±2.5岁;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其中并发珠网膜下腔出血28例,眼睑下垂10例,剧烈头痛7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和MRA检查。MRI检查使用1.0T超导型MR扫描仪,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T1WI:TR=450ms,TE=15ms;T2WI:TR=3000ms,TE=80ms;横断面层厚5mm。三维时间飞跃MRA动脉期扫描选择TR=36ms,TE=10ms,特定翻转角20°,层厚1mm,共扫80~104层,然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重建。

2.结果

经手术或DSA确诊脑动脉瘤40例,动脉瘤50例,病灶单发30例,多发10例。小动脉瘤小于5mm23个,中动脉瘤大于5mm16个,大动脉瘤大于10mm11个。动脉瘤分布,大脑中10个,大脑前动脉10个,大脑后7个,大脑前10个,大脑后7个,前交通6个,后交通17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0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5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MRI表现取决于动脉瘤腔内血液流速、有无血栓、有无钙化和含铁血黄素。在血液流速快的动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在各种脉冲序列成像均呈流空信号,注造影剂后瘤腔不强化,瘤壁强化。在血液流速慢的动脉瘤,在MRI上可出现等高不均质信号,并有强化,需与动脉瘤腔内血栓区别。高流速的动脉瘤可产生相位编码伪影,也易与血栓混淆[2]。动脉瘤内部分血栓形成使MRI信号复杂化,中间存在血流的瘤腔呈低信号;周围绕以高铁血红蛋白为主的新鲜血栓,呈高信号;再向外主要是去氧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组成的不同期龄血栓呈混合信号;最外层是动脉瘤壁和水肿带,从而形成一类似“靶环”状的信号特征。动脉瘤内完全栓塞往往是反复几次出血而形成,其MRI信号差异也大。急性期血栓的MRI信号与脑实质相等,难与其他肿块相区别,但可根据病灶部位、形态和血栓不强化特点予以鉴别[3];亚急性血栓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而容易识别。在巨大动脉瘤,往往伴有附壁血栓、含铁血黄素沉着和纤维化包裹的瘤壁,因此,在MRI上显示瘤壁较厚,呈增厚的低信号环内衬高信号的层状血栓。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不用造影剂就可获得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MRA常用的技术为相位对比法(PC)和时间流逝法(TDF)。PC法的机制是应用双极脉冲序列检测梯度磁场中血流产生的相位移;TDF法采用充分磁旋的血流趋化呈相对静止状态产生一血管造影图像,它又分二维TDF和三维TDF[4]。PC法对MRA背景抑制较好,三维TDF检测中、小动脉瘤较敏感。后来改良的MDTSA技术,采纳了多层二维TDF和直接三维TDF的优点,该技术可勾画出动脉瘤腔和动脉瘤颈。毫无疑问,MRA检测颅内动脉瘤、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周围脑结构的关系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检查时间长而难于在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施行,从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

颅内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MRI和MRA的应用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袁爱梅,肖新兰,刘元元,等.MRI、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6(2):142-143.

[2]杜彦,任翠萍,程敬亮,等.脑动脉瘤56例MRI与MRA诊断[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4):779-781.

[3]侯金文,陶慕圣.颅内动脉瘤的MRI与MRA诊断[J].山东医药,1999(9):38-39.

[4]赵英,戴敏方,赵新湘,等.脑动脉瘤的MRI、MRA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5):344-347.

标签:;  ;  ;  

颅内动脉瘤MRI、MRA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