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马姗马容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高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评量表,(scl-90)对在本院干部病房已确诊且已治疗的高龄患者30例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高龄患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等得分高于高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感知,心理卫生障碍。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高龄患者;心理因素;scl-9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32-02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已经成为纠正通气功能障碍及严重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病人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法[1]。NIPPV使用便利,携带方便,装卸快捷,可减少有利通气时易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NIPPV经口或面罩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往往产生一种恐惧,绝望,窒息的感觉。近年来,应用NIPPV心里不适的干预,并发症心理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对NIPPV高龄患者心里应对方式进行分析,探讨NIPPV高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的对高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高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88-98岁,平均年龄92岁。均为神志清楚。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10年以上。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在不吸氧条件下,动脉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6.65kpa(50mmHg)小于11.97Kkpa(90mmHg),氧分压<7.98kpa(60mmHg)。

1.2研究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分析。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3]。全部样本逐一输入“惠诚心理测评计算统计”进行自动测分评定。问卷要求在统一指导语言下高龄患者根据问卷中所提问题,自行将近1周应用NIPPV的实际感受在5个答案中任选一题。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本组有放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以SPSS10.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以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龄NIPPV患者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高龄NIPPV患者SCL-90评分总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强迫因子上与常模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高龄NIPPV患者年龄症状自评比较:超高齢(90-98岁)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高龄(82-8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讨论

高龄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可有各种疾病导致缺血缺氧,很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常规鼻导管吸氧很难纠正此类高龄患者的低氧血症,实施气管插管行有效机械通气,势必对意识清醒的高龄患者及家属都难以接受。NIPPV尤其适用于各种呼吸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为了取得NIPPV治疗的成功,高龄患者的依从性是必须的,初次接受NIPPV治疗的高龄患者因鼻(面)罩遮住口鼻,表现为恐惧、焦虑、拒绝、窒息等不良心理反应。主要与无法接受机械通气,家属无法在身边予以支持等精神躯体因素[4]有关。评估高龄患者NIPPV的心理状态,正确指导高龄患者人机配合,对保证NIPPV顺利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从表面上看,高龄NIPPV患者在scl-90上出现的阳性症状项目数,普遍高于正常人(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可见高龄患者患病时间长,病种复杂、体弱多病、加之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过度反应,引起各脏器系统的主诉不适等躯体化症状的阳性率及程度比正常人高。高龄患者患病后行为习惯,生活规律发生变,出现安全感的丧失或惶恐、恐惧症状及程度比正常人高。子女独立成家,有的老来丧偶,子女无法天天照顾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无聊,因而产生抑郁,当病情出现变化,期望值过高,对身体状况的过分担忧又容易出现焦虑。所以高龄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及程度较正常人高。因此,高龄患者在使用NIPPV,尤其在上机的第一时间,必须有专人在病人床旁守候,指导,观察,讲解通气开始时均会有憋气的感觉,要逐渐适应消除恐惧心理。对高龄患者的氧给指数及血气指标及时告诉病人,增强其信心。不同年龄段的NIPPV患者scl-90各因子分比较发现,抑郁,焦虑,精神病性3项因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余项因子均无年龄段差异。说明超高龄患者在随着年龄增长组织器官的老年性改变引起生理性技能的衰退大于高龄患者。这种直接变化导致免疫机能调节能力减弱,抗病能力下降、听力下降、忧心忡忡、敏感、猜疑、有时出现幻听、幻视、萎靡不振;所以,精神病性症状及程度也较高龄患者要高。本组超高龄患者焦虑、抑郁因子分数高于高龄患者,提示超高龄患者刻板、固执等性格特点以及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感知障碍会影响操作中配合,舒适有关,值得探讨。

现代科学证实,情绪好坏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5],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生理和心理调节功能下降,而且受慢性疾病的影响,疾病反反复复,极易出现心理障碍,这些因素都值得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4小结

本调查发现,高龄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强迫症状因子分高于常模,超高龄患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高于高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高龄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提示医护人员在正确指导患者人机配合的同时及时解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便问题,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和耐受性,提高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6]。

参考文献

[1]俞森详,主编.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2-393

[2]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1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李红芳,郭丽娟.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原因分析公共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19):40-41

[5]项安凤.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68

[6]聂涛.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护理问题与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9.24(19):35-36

标签:;  ;  ;  

无创正压通气的高龄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