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对于转型国家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资源配置、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均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的财政分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作了综述,阐述了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于激励理论框架的的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之后,系统地回顾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论述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基于经济增长对财政分权的中间需求效应论,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财政权力关系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央财政支出压力、国有企业财政负担过重、地方政府财政盈余、中央政府政策空间约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接着,本文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政治体制演变和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并对分别对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之后的财政包干制和分税制改革进行评价。然后,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机制、制度环境机制和综合作用机制。从资源配置机制来看,财政分权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加速了市场化进程;从制度环境机制来看,财政分权转变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角色,为地区市场分割和政府间竞争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1982年至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财政分权的格兰杰成因,这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经济增长对财政分权的中间需求效应;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982年至2005年的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负作用;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982年至2005年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曲线呈反常的“U型”关系,“最低财政分权度”DCU为75.53%,而中国现行财政分权度恰在DCU的水平上徘徊,继续扩大财政分权程度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这显然与线性关系研究结论是相悖的。为了澄清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将财政分权指标DC修正为“预算外”财政分权DCX。通过对DCX与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994年至2005年,中国“预算外”财政分权DCX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曲线呈“倒U型”,“最优财政分权度”为82.13%,而中国现行的财政分权DCX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1996年除外)一直处于DCE之上。这样,按照“倒U型”曲线关系的逻辑,中国如果继续提高财政分权程度,尤其是提高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占全国的比重,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财政分权由于制度供给失衡而超过了适度的界限,因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使下一步的财政分权改革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积极因素,就要处理好财政分权适宜度、制度供给平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就需要确定合理的政府间财政权力博弈规则和消减地方政府的预算外资金,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
  • 1.2.1 财政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
  • 1.2.2 分税制
  • 1.2.3 转移支付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 2.1.1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代表性研究
  • 2.1.2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关于分权度的相关研究
  • 2.1.3 对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评价
  • 2.2 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
  • 2.2.1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 2.2.2 实验联邦主义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
  • 2.2.3 财政分权与官员腐败的关系
  • 2.2.4 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 2.3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 2.3.1 经济增长对财政分权影响的有关研究
  • 2.3.2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有关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及必要性分析
  • 3.1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
  • 3.1.1 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 3.1.2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
  • 3.2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3.2.1 经济增长对财政分权的需求效应
  • 3.2.2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必要性:基于中间需求效应的政府间财政权力博弈分析
  • 3.2.3 中间需求效应作用下的中国政府间财政权力关系实证检验
  • 3.3 本章小结
  • 4 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4.1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论
  • 4.1.1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
  • 4.1.2 财政分权的资源配置机制
  • 4.1.3 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作用机制
  • 4.1.4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机制
  • 4.2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资源配置机制分析
  • 4.2.1 财政分权改革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 4.2.2 财政分权改革加速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 4.3 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作用机制分析
  • 4.3.1 财政分权与中国地方政府的角色转化
  • 4.3.2 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的地方市场分割
  • 4.3.3 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政府间竞争格局的形成
  • 4.4 本章小结
  • 5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 5.1 财政分权指标的选取
  • 5.1.1 财政分权的度量
  • 5.1.2 综合性的财政分权指标
  • 5.2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检验
  • 5.2.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 5.2.2 变量、数据和估计结果
  • 5.3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检验
  • 5.3.1 模型与数据
  • 5.3.2 估计结果
  • 5.4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 5.4.1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5.4.2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反常的非线性关系
  • 5.5 中国现行财政分权的“预算外”过度
  • 5.5.1 中国财政分权适度性观点综述
  • 5.5.2 “预算外”财政分权指标
  • 5.5.3 数据、模型与估计结果
  • 5.5.4 中国现行财政分权度已处于“预算外”过度状态
  • 5.6 本章小结
  • 6 消除财政分权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 6.1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的制度性因素
  • 6.1.1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矛盾关系的制度性原因
  • 6.1.2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供给失衡
  • 6.1.3 制度供给失衡导致地方政府非规范财政权力过大
  • 6.1.4 制度供给失衡使地方政府非规范性财政收入趋于膨胀
  • 6.2 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对策
  • 6.2.1 合理控制和降低财政分权度
  • 6.2.2 消除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中的制度性障碍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政分权改革[J]. 企业导报 2016(01)
    • [2].关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几点看法[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8(03)
    • [3].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评析——基于财政分权改革的成本效益分析[J]. 网络财富 2010(04)
    • [4].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3)
    • [5].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下一步[J]. 现代经济探讨 2015(10)
    • [6].转型期财政分权改革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协调[J]. 光华财税年刊 2009(00)
    • [7].“二战”以来的日本财政分权改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5)
    • [8].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J]. 经济体制改革 2009(05)
    • [9].明晰财政产权与适度财政分权——兼谈中国财政分权的后续改革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1)
    • [10].财政分权改革对公共医疗供给影响的经验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12)
    • [11].财政分权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
    • [12].政府自利制衡、地方自主权激励与财政分权改革的中国策[J]. 改革 2013(09)
    • [13].观点[J]. 新产经 2012(06)
    • [14].刘尚希:财政分权改革——“辖区财政”[J]. 中国改革 2009(06)
    • [15].我国基础教育与财政分权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6].基于财政视角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02)
    • [17].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J]. 软科学 2014(06)
    • [18].财政分权改革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J]. 商业时代 2011(33)
    • [19].论作为国际发展战略的财政分权和政府间财政改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1)
    • [20].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 特区经济 2013(09)
    • [21].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1(02)
    • [22].公共品多元供给视角下的财政分权: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 当代财经 2012(06)
    • [23].“中国式分权”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12)
    • [24].中国财政分权演进轨迹及其创新路径[J]. 改革 2010(06)
    • [25].财政分权改革与协商型中央—地方关系的生成逻辑[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2)
    • [26].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 新疆农垦经济 2012(03)
    • [27].财政分权、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 区域金融研究 2012(04)
    • [28].财政分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比较分析——对中央财政集中度提高的一个理论解释[J]. 经济经纬 2008(03)
    • [29].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逻辑和治理[J]. 企业观察家 2018(08)
    • [30].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改革历程:一个文献综述[J]. 改革 2014(11)

    标签:;  ;  ;  ;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