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以大青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反复重结晶等手段对其黄酮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化学性质和质谱、波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异金雀花素(化合物1)、异金雀花素-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异牡荆素(化合物3)、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4)、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异牡荆素-6”-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异荭草苷(化合物7)和肥皂草苷(化合物8)。其中,化合物1、2、4、6、7和8为首次从菘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大青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芦丁在11.56~57.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4%)。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大青叶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大青叶总黄酮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样品制备方法为用20倍量的60%乙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30 min。使用SOD试剂盒,对8个黄酮化合物及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8个黄酮化合物及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青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异金雀花-3”-O-吡喃葡萄糖苷、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异牡荆素和异荭草苷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异金雀花-3”-O-吡喃葡萄糖苷、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异牡荆素和异荭草苷浓度分别在33.0~660μg·mL-1、10.0~200μg·mL-1、14.5~290μg·mL-1、27.5~550μg·mL-1、33.0~660μg·mL-1和12.0~24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7%(RSD=1.8%)、97.5%(RSD=1.9%)、95.3%(RSD=3.4%)、91.6%(RSD=2.0%)、96.3%(RSD=3.1%)和98.3%(RSD=1.8%)。该方法为大青叶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大青叶的研究现状
  • 1.1.1 大青叶的本草考证
  • 1.1.2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
  • 1.1.3 大青叶的药理作用
  • 1.1.4 大青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2 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概述
  • 1.2.1 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 1.2.2 抗氧化剂
  • 1.2.3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1.3 毛细管电泳及其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 1.3.1 毛细管电泳
  • 1.3.2 毛细管电泳的几种模式
  • 1.3.3 毛细管电泳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设计思路
  • 第二章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与试药
  • 2.1.2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2 讨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大青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1 实验部分
  • 3.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3.1.2 大青叶药材样品的收集
  • 3.1.3 溶液的制备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大青叶总黄酮样品制备方法考察
  • 3.2.2 大青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3 小结
  • 第四章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及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原理
  • 4.1.2 仪器、试剂与试药
  • 4.1.3 溶液的制备
  • 4.1.4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黄酮化合物的类SOD测定结果
  • 4.2.2 大青叶总黄酮提取物的类SOD测定结果
  • 4.2.3 黄酮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推断
  • 4.2.4 其他
  • 4.3 小结
  • 第五章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青叶中六种黄酮类成分
  • 5.1 实验部分
  • 5.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5.1.2 大青叶药材样品的收集
  • 5.1.3 电泳条件
  • 5.1.4 溶液的制备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背景电解质的选择
  •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5.2.3 系统的精密度试验
  • 5.2.4 重复性试验
  • 5.2.5 回收率试验
  • 5.2.6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 5.2.7 样品的测定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异牡荆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 [2].异牡荆素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酸枣仁异牡荆素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5)
    • [4].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24)
    • [5].HPLC法测定异牡荆素磷脂复合物中的有关物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9(07)
    • [6].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Ⅱ[J]. 文山学院学报 2014(03)
    • [7].肺形草化学成分研究[J]. 军事医学 2012(12)
    • [8].HPLC-ESI-MS/MS分析鉴定菥蓂中黄酮类成分[J]. 中成药 2015(03)
    • [9].石淋通片中3个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J]. 当代化工 2020(03)
    • [10].UPLC-Q-Orbitrap HRMS法同时测定秦艽炮制前后8种成分[J]. 中草药 2019(12)
    • [11].抗菌消炎鸡血七[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11)
    • [12].正交试验法优选地菍提取工艺[J]. 中国药业 2017(05)
    • [13].聚焦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吉利中牡荆素与异牡荆素[J]. 分析测试学报 2013(09)
    • [14].牛奶菜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06)
    • [15].糙龙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9(01)
    • [16].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吉利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3(02)
    • [17].藏药菥蓂子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J]. 中国药房 2019(13)
    • [18].一测多评法测定甜荞芽中5种酚类成分[J]. 食品工业 2019(11)
    • [19].金橘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4(03)
    • [20].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青叶胆中獐牙菜苦苷和异牡荆素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12)
    • [21].HPLC法同时测定鸡眼草中6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1)
    • [22].蒲葵子化学成分研究[J]. 海峡药学 2012(08)
    • [23].枳椇子的化学成分[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1(03)
    • [24].知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4)
    • [25].大青叶药材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师 2013(10)
    • [26].酢浆草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 2020(06)
    • [27].HPLC法测定地菍药材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5)
    • [28].黄果西番莲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09(11)
    • [29].露兜簕茎皮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14)
    • [30].红背山麻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Ⅱ)——黄酮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英文)[J]. 广西植物 2014(02)

    标签:;  ;  ;  ;  ;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