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嬗变

中国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嬗变

论文摘要

在中国文学中,“才子佳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到现代张恨水小说,再到当代的琼瑶小说,才子佳人题材历久而弥新,作为中国通俗小说的代表,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论文将这些小说中的“佳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佳人形象特征、流变轨迹、文化解读、女性观等角度出发,对佳人形象在通俗小说中的嬗变做较为全面的阐释。研究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几部主要作品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佳人的特征。指出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是:才貌双全,德慧兼备,痴情执着。二、以张恨水小说为依据,探讨佳人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平民化,张恨水受五四新思想的启蒙,他笔下的佳人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们融传统美、现代美、悲剧美、世俗化于一身;以琼瑶小说为依据,探讨佳人形象在当代的“灰姑娘”化,这些“灰姑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她们是精神贫瘠迷茫的男性的拯救者。三、从作者的创作心态以及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时代氛围等角度入手,解读这一文学形象的意义,指出佳人形象形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文人的理想与寄托的产物。四、采用女性批评的视角,对小说中的佳人形象以及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观进行整体观照。佳人形象的嬗变反映了女性意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演化历程,这种嬗变经历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争取独立权、女性性别特征的凸显等过程。受明末以来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女性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自身的解放,她们逐渐告别了男权文化中的“他者”形象,由男性的附属物变成社会的独立载体,这对于女性话语权力的复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佳人形象虽然带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但也呈现了女性由“符号”到“实体”的性别主体的解放过程,她为重新书写女性形象做好了历史铺垫,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一章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
  • 第一节 “佳人”形象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对后世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影响
  • 第二章 “佳人”形象在现当代通俗小说中的嬗变
  • 第一节 现代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平民化
  • 第二节 “佳人”形象在当代通俗小说中的灰姑娘化
  • 第三章 佳人形象的文化解读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二节 文人的理想与寄托
  • 第三节 时代氛围与接受者审美趣味的影响
  • 第四章 佳人形象所反映的女性观
  • 第一节 男性梦想的外化
  • 第二节 女性意识的苏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译外国通俗小说之出版历史及发展前瞻[J]. 出版发行研究 2016(05)
    • [2].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9(03)
    • [3].明代科举制度对通俗小说创作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22)
    • [4].晚清通俗小说序跋的现代转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从目录学角度谈《四库全书总目》不收通俗小说的缘由[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11)
    • [6].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商业文化叙事[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8(06)
    • [7].文化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当下通俗小说译介研究[J]. 海外英语 2019(19)
    • [8].暂时的摆渡者:1940年代后期西北的“通俗小说热”[J]. 当代文坛 2018(06)
    • [9].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家徐仰宸考论[J]. 江汉论坛 2019(03)
    • [10].试论朝鲜李朝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演进过程——以小说序跋为中心[J]. 华文文学 2019(04)
    • [11].新世纪《译林》汉译外国通俗小说考察[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7(01)
    • [12].论抗战时期通俗文学勃兴的原因[J]. 语文学刊 2009(02)
    • [13].《麒麟》通俗小说中的现代都市文化符号与悖论叙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4].明代通俗小说空间背景设置的渲染自然模式[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
    • [15].《红楼梦》与女性通俗小说批评意识的兴起——以通俗小说序跋为例[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6].新闻性:现代社会小说的重要特征——兼及大众传媒对其影响[J]. 殷都学刊 2009(01)
    • [17].文化“小传统”与通俗小说——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2)
    • [18].论明代江浙地区刊刻活动与通俗小说的影响关系[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0)
    • [19].阳明心学对明代通俗小说价值观的具体影响[J]. 学园 2018(03)
    • [20].现实、宗教、武侠:何初树通俗故事书写的三种路向[J]. 肇庆学院学报 2019(01)
    • [21].边界的消解与特性的杂糅——论高雅小说与通俗小说之互鉴融合[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04)
    • [22].苏轼故事在明代通俗小说中的流变[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7(06)
    • [23].论通俗小说人物描写词赋化程式之形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4].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萌芽——从浪漫情怀到人性关切[J]. 名作欣赏 2011(27)
    • [25].网络时代通俗小说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青少年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26].网络通俗小说的创作心理探究[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2)
    • [27].现代性视阈中的通俗小说兴盛的现象描述和意义探析[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2)
    • [28].“五四”之后中国通俗小说审美价值的新变[J]. 文教资料 2020(16)
    • [29].压制、复苏与繁荣——论当代中国内地通俗小说的发展与演变[J]. 文教资料 2012(35)
    • [30].通俗小说的学术化——以《镜花缘》为中心[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标签:;  ;  ;  ;  ;  ;  

    中国通俗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嬗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