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

道德责任既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关键的范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中,对道德责任的论述早已有之且立论宏富;说它关键,是因为道德责任作为一种道德现象,体现了人们在处理人-我、他-我、群-我、类-我之道德关系时所应当秉奉的道德立场与道德要求。可以说,对道德教育的任何探讨,都不大可能不涉及道德责任及道德责任教育问题。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道德责任教育,就是教人如何负责地去生活与行动的教育。如果说道德责任之于道德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使得道德责任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道德责任的普遍缺失则使得道德责任教育势在必行。即使不能把责任意识的丧失全部归咎于道德教育的无效或无力,也不能把让人负责的重任全部寄望于道德教育的改革,但任何放弃道德责任教育的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被证实是不可取的。加强道德责任的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研究属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考察道德责任发生的逻辑始源和发展变化的机制,揭示道德责任之于人、之于人的生活的终极意义,并尝试为提高当下公民的道德责任素质、实施道德责任教育、革除既有道德教育体系的积弊、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提供一种基于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统合的思考框架。鉴于道德责任的发生、发展不是完全顺应历史时态的运行路径而是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的,本研究交错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研究路径,通过历史文献考察,重点探察了道德责任的内涵、意义以及既有的道德责任教育模式,并尝试运用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证了道德责任的可能性,为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理论设想和实践策略提供了较充分的立论前提。本研究以现实的追问和理论的盘查为切入点,围绕有关道德责任和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共分六个章目。第一章着重考察道德责任的内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辨。所谓道德责任,乃社会个体基于对自身作为关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性认识,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自觉践履各种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能力以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的善、恶的承担。道德责任以其高度的理性自制和自由、自觉为特征,强调对可预见的行为后果的承担。第二章着重探究道德责任的意义。人之所以要负责,是因为道德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来说,道德责任既是个体智慧地处理各种现实利益关系的生活方式,也是其实现自身乃至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内容和途径。第三章关注道德责任的分类,根据个体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的本质,道德责任相应区分为个人生活、公共生活和全球视野中的各种具体责任,并呈现出层次性、发展性特征,已经超出了马克思所理解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拓展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第四章是论文的重点之一,主要从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维度考察“人何以能负责”的问题。首先,从道德哲学领域,从人是有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是人的存在本质入手,肯定自由是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心理学领域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为例,他主张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是道德判断的发展,而道德责任是道德判断的集中体现,他从个体发展的微观领域,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责任的个体发生机制,主张道德责任是发生、发展的,经历了他律的客观责任和自律的主观责任两个阶段。只有主观责任才是真正的责任,协作是道德责任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最后,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人如何能负责的机理,主要从人的社会关系性存在入手,肯定社会性是构成人的道德能力的重要基础,人无法脱离社会独立生存,这使得道德责任成为可能。应该正确看待学校这一因素対道德责任发展的独特作用及其有限性。第五章探究道德责任是否可教的问题。道德责任是道德的下位概念,解决了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道德责任是否可教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关于道德是否可教的分歧的本质是对道德之“教”的理解不同。道德之教并不一定就是灌输、说教,它在本质、形式及内容上都有更加宽泛和深刻的涵义。肯定道德可教,道德责任可教就成为合乎逻辑的结论。第六章是本研究的主旨所在,即尝试对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一般理念和实践策略进行构想。首先界定了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内涵,以及既有道德教育模式对道德责任教育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有效的道德责任教育应有的理念:真正有效的学校道德责任教育,应该以教学生学会负责而不是循规蹈矩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自由为基础,关注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最后以既有的几种典型的教授道德责任的方法为佐证,对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实践策略提供了五点建议:倡导创设一种尊重学生自由、鼓励自律和自治的氛围;注重现实情景中道德责任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相互协作和主动实践;遵从道德责任的层次性特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使积极的社会力量介入到学校道德责任教育中,让学生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成为真正的道德责任主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 作为伦理学重要范畴的道德责任之教育意义的时代彰显
  • (二) 作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缺失和反思
  • (三) 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应有之义在理论研究中的欠缺和实践操作中的不力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框架
  • 第一章 何谓道德责任
  • 一、道德责任的内涵
  • (一) 责任的内涵
  • (二) 道德责任的内涵
  • 二、道德责任与相关概念的区辨
  • (一) 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
  • (二) 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
  • (三) 道德责任与道德权利
  • 第二章 人何以要负责
  • 一、关于道德责任来源的历史考察
  • 二、人何以要负责
  • (一) 道德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
  • (二) 道德责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证
  • (三) 道德责任是个人基于利益实现和德性圆满的自由选择
  • 第三章 人要负何种责任
  • 一、关于道德责任划分的几种主要观点
  • 二、关于道德责任的类别的理解
  • (一) 人的关系性存在的本质与基本责任
  • (二) 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作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角色责任
  • 三、道德责任之间的冲突
  • 第四章 人何以能负责
  • 一、道德责任之可能的哲学论证:人的自由存在本质使道德责任成为可能
  • (一) 自由意志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本质
  • (二) 道德自由是道德责任的前提和最高境界
  • (三) 自由意志的度与道德责任的量
  • 二、道德责任之可能的心理学论证:“协作”促进了道德责任的个体发生与发展
  • (一) 道德责任是发生、发展的
  • (二) 协作是促进道德责任个体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 (三) 道德责任判断是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的重要环节
  • 三、道德责任之可能的社会学论证:人的关系性存在使道德责任成为可能
  • (一) 人的社会关系性存在使道德责任成为可能
  • (二) 客观评价学校对个体的道德责任发展的作用
  • 第五章 道德责任何以可教
  • 一、道德的可教性:理解道德责任之可教性的前提
  • (一) 道德是否可教的历史观
  • (二) 对“教”的不同理解是导致道德是否可教之分歧的关键因素
  • 二、对道德之“教”的一点理解
  • (一) 道德之“教”在本质上是对传统道德灌输的超越
  • (二) 道德之“教”在形式上是对单一、直接的道德教学的超越
  • (三) 道德之“教”在目的和内容上应该关注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 (四) 客观看待学校中道德之“教”的有限性
  • 三、道德责任可教是道德可教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 第六章 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负责
  • 一、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内涵
  • (一) 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内涵
  • (二) 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 二、有关道德责任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 (一) 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之于道德责任教育的启示
  • (二) 激进主义道德教育模式之于道德责任教育的启蕴
  • (三) 品格教育模式之于道德责任教育的启迪
  • 三、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一般理念
  • (一) 引导学生学会负责是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目的
  • (二) 尊重学生的自由是有效的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 (三) 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是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的重点
  • (四) 学校道德责任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 四、对学校道德责任教育之实践策略的建议
  • (一) 创设一种尊重学生自由、鼓励自律和自治的道德教育氛围
  • (二) 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对学生道德责任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 (三) 注重对学生的相互协作和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 (四) 按照道德责任在学生生活中逐渐展开的层次性选择责任问题
  • (五) 发挥积极的社会力量在学校道德责任教育中的作用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90后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理论蕴含与路径选择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3(01)
    • [2].论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责任教育[J]. 教育探究 2009(04)
    • [3].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4].习近平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J]. 学理论 2020(01)
    • [5].人格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路径探析[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0(01)
    • [6].高校双创教育中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现状述评——基于计量工具的文献分析[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7].建设社会责任教育学分制的思考:境遇、评价与路径——基于安徽省6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8].从学习到行动: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新动向[J]. 高教论坛 2020(10)
    • [9].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路径探析[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10].认知、前提与结合: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三重维度[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01)
    • [11].康德责任观对青少年责任教育的启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7)
    • [12].高职院校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6(12)
    • [13].美国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特点、缺憾与借鉴[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3)
    • [14].责任伦理是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理论支撑[J]. 皖西学院学报 2015(06)
    • [15].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 管理观察 2016(18)
    • [16].中职生的责任教育[J]. 现代教育 2015(01)
    • [17].从归属感角度谈大学生责任感重要性[J]. 经济师 2015(07)
    • [1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家长 2019(02)
    • [19].漫谈小学生责任教育[J]. 山东教育 2019(34)
    • [20].打造办学特色 培育苗乡英才[J]. 湖南教育(B版) 2020(01)
    • [21].开展责任教育需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J]. 教育家 2020(10)
    • [22].疫病灾难的反思:学校责任教育的问题与改进[J]. 教育家 2020(10)
    • [23].疫情之下,责任教育迫在眉睫[J]. 教育家 2020(10)
    • [24].培养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教育[J]. 教育家 2020(10)
    • [25].权衡·平衡·守衡——探析疫情背后的责任教育[J]. 好家长 2020(26)
    • [26].点亮心灯:疫情之下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核心关切[J]. 中国德育 2020(11)
    • [27].从康德责任教育观谈小学责任教育的实践原则[J]. 中国德育 2020(11)
    • [28].基于学校责任教育对小学生守纪行为养成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8(12)
    • [29].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J]. 好家长 2019(19)
    • [30].高职师范生责任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 山西青年 2019(11)

    标签:;  ;  ;  ;  ;  ;  

    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