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兴趣教学石功华

浅谈历史兴趣教学石功华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毛坪中学421000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情、情感,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爱好。历史兴趣教学,指教师以兴趣性、趣味性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并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想除了进行历史目的性教育外,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一、内外结合,丰富知识

内外结合是指善于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增加课外相关知识。例如,把学生急需知道的而且与课文有关的国内外大事、改革开放、科技成就、文艺体育等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或者把与课文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神话传说典故等引进课堂,让课内课外息息相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学习世界古代史关于希腊的爱琴文明时,引入关于“爱琴海的由来”的传说;讲西亚的星期制度时引入《圣经》里有关上帝花6天时间创造人类万物,第7天休息的神话。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对古老历史的无限遐想。

有时,可以把同学们熟悉的影视艺术中的人物,同历史中的人物挂钩。例如讲秦始皇时,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秦始皇的形象,再通过历史教材中的史实,让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讲有些内容时还可以联系现实。如讲巴黎和会时,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使学生认清列强对中国的无理决定,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然后联系中国当前国际地位,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二、发挥插图、地图的直观效果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地图,大多用来说明当时的历史境况、历史形势的。利用插图讲解,可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内容。运用历史地图讲解,则可使学生形成地理上的空间概念,便于理解、掌握、记忆。有时还可以把地图简化为示意图,简单明了。

三、运用联想,趣味记忆

学习历史,最怕记忆。尤其是历史年代,古今中外,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因此对历史年代必须进行归纳、对照、比较记忆。如世界范围内同一时间发生的史实归到一处。

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中国设立总理衙门。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中俄《尼布楚条约》……

再如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1911),二次革命(1913),新文化运动(1915),护法运动(1917),五四运动(1919),把这些事件年代的最后一个数字连起来就是“1、3、5、7、9”,这样就容易记住了。

四、编制历史歌诀,减轻学生负担

目前学生普遍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可把某些基础知识编成口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记起史实来也得心应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歌诀: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第二次。

电力石油新能源,电气时代已开始;汽车飞机新产品,新机器有内燃机;电报电话电讯业,各个领域都出色。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灯泡是爱迪生;卡尔·本茨内燃机,狄塞尔是柴油机;法国汽车勒瓦瑟,汽车大王是福特。

1903开飞机,美国兄弟是莱特;有线电报莫尔斯,电讯事业打基础;无线电报马可尼,1895意大利。

美国贝尔打电话,现在改成大哥大(无线电话)。

五、归纳线索,巩固知识

把握历史线索,便于学生条理清晰地、牢固地把握历史知识。如中国近代史,既是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反抗史,更是中华儿女的奋斗史(近代化的起步和救国之路的探索)。

可归纳如下:

1.列强侵华: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华民族的抗争:

(1)虎门销烟(林则徐)。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3.中华儿女的奋斗史,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自强、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维新派:君主立宪)。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革命派:民主共和)。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激进派:民主、科学)。

这样归纳起来后,学生更容易理清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

以上所述,仅见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之一斑。古语说“教学相长”,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搞好教学双边关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标签:;  ;  ;  

浅谈历史兴趣教学石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