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穴调节延髓NO/NOS系统及其有关神经递质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机制探讨

针刺内关穴调节延髓NO/NOS系统及其有关神经递质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模型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及针刺内关穴(Pe 6)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通过检测急性心肌缺血和针刺组大鼠心血管调节中枢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含量及分布变化,以及该部位相关氨基酸递质改变,探讨针刺与中枢NO/NOS及其氨基酸递质在RVLM对AMI大鼠血压和心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而探究针刺改善AMI的中枢机制和意义。方法: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制备AMI大鼠模型;采用针刺大鼠双侧内关穴位观察针刺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同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室内压(IVP);采用氯化四唑(TTC)染色检测梗死心肌面积以及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梗死心肌组织形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脑钠肽(BNP)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免疫组织化学(IHC)等方法,观察AMI大鼠RVLM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应用中枢核团微量注射方法观察NO及NOS抑制剂在RVLM对针刺作用的影响以及NO/NOS在对AMI大鼠血压和心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研究参与上述过程的氨基酸递质的改变。结果:(1)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大鼠立即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结扎线远端心肌发白,运动减弱,说明AMI模型制备成功。冠脉结扎术后5天,TTC及HE染色显示AMI后坏死的心肌组织,心梗组大鼠外周血液中脑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2)针刺AMI大鼠内关穴20min,连续5天,可以降低AM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液中BNP和NE的水平;(3)针刺组大鼠HR,MAP下降,其它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包括LVSP,-dp/dt,+dp/dt和LVEDP下降;(4)若电针前于RVLM微量注射NOS非选择性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15 nmol/100nl),或者iNOS抑制剂氨基胍(AG,250pmol/100 nl)或者n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5 pmol/100 nl),除HR和MAP外,电针改善AMI心功能的作用被取消或减弱;(5)Realtime-PCR结果表明:正常Wistar大鼠iNOS与nNOS在RVLM均有表达。与对照组假手术相比,AMI大鼠RVLM区n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NOS mRNA的表达减少;(6)IHC结果显示,在延髓,nNOS和i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RVLM、中缝核、巨细胞旁外侧核背侧部。舌下神经核和下橄榄核等处也有阳性细胞分布。AMI大鼠RVLM的nN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大鼠,而iNOS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针刺治疗可以降低AMI大鼠nNOS阳性细胞数,升高其iNOS阳性细胞数;(7)在正常和AMI大鼠,微量注射NO供体L-精氨酸(L-arginine 50 nmol,100 nmol/100nl)至RVLM能够在上述2组大鼠产生明显的MAP和HR降低,MAP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并且在AMI大鼠更明显。RVLM注射NOS非选择性抑制剂L-NAME(15nmol/100 nl)能够升高血压加快心率。RVLM注射AG(250 pmol/100 nl)能够产生与L-NAME类似效应,血压升高,心率明显加快。与此相反,7-NI(5 pmol/100nl)能够降低血压和心率(8)在引起血压心率变化的同时,在RVLM注射AG后第一,二个10 min RVLM透析液中抑制性氨基酸(IAA)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释放减少而兴奋性氨基酸(EAA)天门冬氨酸(Asp)释放增加;在RVLM注射7-NI后第一,二个10 min可见RVLM透析液中EAA谷氨酸(Glu)释放减少IA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释放增多;(9)AMI大鼠RVLM透析液中EAA:Glu,Asp释放增多而IAA:GABA和Tau释放减少。针刺可以减少Glu,而增加GABA和Tau的释放。结论:(1)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能成功造成AMI大鼠模型,该模型大鼠外周交感活性增高伴随心功能各项指标减弱。(2)针刺AMI组大鼠内关穴,可以降低交感活性,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功能。NOS抑制剂能够部分取消针刺改善心功能的效应,说明这种效应可能与NO介导有关。(3)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nNOS和iNOS在RVLM内表达量,同时可以减少AMI大鼠RVLM区EAA递质GLU释放,而增加IAA GABA和Tau释放,这可能与针刺降低AMI大鼠中枢交感活性有关。(4)NO在RVLM能降低正常大鼠及AMI大鼠升高的血压和心率,在AMI大鼠上效果更明显。(5)nNOS来源的NO在RVLM能促进兴奋性GLU释放,而抑制性Gly,Tau释放减少而发挥其升压和加快心率的效应,而iNOS来源的NO在RVLM主要通过增加IAA递质GABA,Tau和减少EAA Asp发挥其降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6)针刺改善大鼠AMI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在RVLM通过增加iNOS和减少nNOS的表达而影响NO的生成,从而调节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比例,进而减少交感传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伴有交感活性升高的AMI大鼠的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一般处理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常用试剂配制及处理
  • 2.方法
  • 2.1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制备
  • 2.2 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测定
  • 2.3 大鼠内关穴位定位和针刺参数选择
  • 2.4 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2.5 心肌组织形态学切片制作
  • 2.6 血清制备及BNP和NE测定
  • 2.7 大鼠脑组织取材及标本处理
  • 2.8 中枢核团RVLM微量注射
  • 2.9 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氨基酸含量
  • 3.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成功复制评判
  • 2.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3.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 4.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
  • 5.各组大鼠血清BNP和NE含量测定
  • 6.各组大鼠RVLM区iNOS和nNOS含量变化
  • 6.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VLM iNOS和nNOSmRNA表达
  • 6.2 nNOS与iNOS阳性细胞在AMI大鼠RVLM的表达变化
  • 7.RVLM微量注射及NO供体及NOS抑制剂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 7.1 RVLM定位结果鉴定
  • 7.2 RVLM微量注射NO供体L-Arg对大鼠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 7.3 RVLM微量注射NOS抑制剂对AMI大鼠血压心率的作用
  • 8.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氨基酸含量
  • 8.1 AMI大鼠RVLM微量注射NOS特异性阻断剂对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
  • 8.2 针刺组与AMI大鼠RVLM内氨基酸改变
  • 讨论
  • 1.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制作改进
  • 2.针刺改善心肌缺血与外周血液脑利钠肽(BNP)的关系
  • 3.针刺调节交感活性与改善心肌缺血的关系
  • 4.针刺及RVLM预先微量注射NOS抑制剂对AMI大鼠心功能影响
  • 5.针刺对AMI大鼠RVLM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意义
  • 6.NOS在AMI大鼠RVLM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意义
  • 7.NOS在AMI大鼠RVLM的功能及对其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及可能意义
  • 8.针刺与中枢NOS-NO系统在心血管调节方面的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资助
  • 附录:在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写作的论文
  • 文献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针刺内关穴调节延髓NO/NOS系统及其有关神经递质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