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植物富集研究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植物富集研究

论文题目: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植物富集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黄志中

导师: 弓晓峰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植物富集,重金属,形态,污染评价

文献来源: 南昌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课题分别于2003年丰水期(7-8月期间)和枯水期(10-11月期间)及2004年枯水期(2月)和丰水期(5月)四个不同时期对鄱阳湖6个样点的水生植物及其水体、底泥、草滩土壤等样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对所有样品的Cu、Zn、Pb、Cd等重金属元素及其形态进行了测定,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鄱阳湖土壤中Cu、Pb、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含量很少。Cd主要以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性态为主,因此Cd的生态危害较大。 (2)鄱阳湖区重金属污染主要为Cu污染。从地质累积指数和生态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来看,湖区Cu属中等到重度污染,饶河段属极重度污染,因此,湖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应主要针对Cu污染。 (3)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表现为面源污染。湖区Cu、Zn、Cd分布均表现出从饶河段至湖口逐步降低的趋势,且Cu、Zn、Cd在土壤中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可以推论Cu、Zn、Cd污染源相同且来源于德兴铜矿。Pb在湖区均匀分布表现为面源污染,这可能与湖区Pb污染来源于船舶燃油有关。 (4)鄱阳湖湖区水体及土壤Cu、Zn、Cd沿水平方向扩散衰减分布可用指数函数c=b0ebX拟合。 (5)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重金属水溶态或交换态含量直接相关。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生存环境中重金属水溶态或交换态含量直接相关,这与理论上植物只能吸收重金属水溶态相符。 (6)植物对水溶态、交换态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出Zn>Cu>Cd>Pb的趋势。 (7)用重金属水溶态或交换态进行植物富集研究,结论更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鄱阳湖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水文特征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社会经济状况

2.2 鄱阳湖湿地的主要特征

2.2.1 鄱阳湖湿地是多类型湿地的复合体

2.2.2 鄱阳湖湿地是动态变化的统一体

2.2.3 鄱阳湖湿地是开放型系统

2.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2.3.1 水域生态系统

2.3.2 湖滩草洲生态系统

2.3.3 农渔牧生态系统

2.4 鄱阳湖湿地的主要功能

2.4.1 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

2.4.2 鄱阳湖湿地的水文调节功能

2.4.3 鄱阳湖湿地的环境调节功能

2.5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2.5.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特点

2.5.2 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2.5.3 重金属植物富集的研究

2.5.4 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

2.5.5 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1 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的调查范围及采样点的布设

3.2 采样时间、样品及监测因子的选取

3.3 分析仪器及药品

3.4 样品的采集

3.4.1 鄱阳湖水样的采集

3.4.2 鄱阳湖底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

3.4.3 鄱阳湖水生植物样品的采集

3.5 样品的处理

3.5.1 水样的处理方法

3.5.2 植物样品的处理

3.5.3 土壤样品的处理

3.6 样品的测定

3.6.1 样品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3.6.2 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

4 监测结果、评价与讨论

4.1 测定数据的可靠性

4.1.1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4.1.2 精密度的测定

4.2 鄱阳湖湿地底泥和土壤的污染评价

4.2.1 土壤底质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模式及分级标准

4.2.2 土壤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

4.2.3 植物富集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黄志中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2-28

参考文献

  • [1].鄱阳湖滨湖区农村生态环境调查研究[D]. 陈寅暄.江西农业大学2015
  • [2].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D]. 田盼.华中师范大学2012
  • [3].鄱阳湖尾闾区秋冬季节水质及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D]. 刘建辉.湖南农业大学2013
  • [4].鄱阳湖(南昌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 徐继华.南昌大学2005
  • [5].鄱阳湖典型区域五氯酚残留特征及长距离迁移模拟研究[D]. 向洪锐.南昌大学2014
  • [6].干湿交替作用下鄱阳湖湿地土壤氮磷变化特征模拟研究[D]. 辛星.河南大学2017
  • [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典型城市多介质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D]. 李琴.南昌大学2016
  • [8].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 曾敏.江西师范大学2011
  • [9].鄱阳湖湿地数据可视化及其应用[D]. 钟晓军.江西师范大学2008
  • [10].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D]. 罗静伟.南昌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饶河乐安江段及入鄱阳湖口处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化和污染特征[D]. 曾凡萍.南昌大学2007
  • [2].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D]. 鞠莉.山东大学2007
  • [3].鄱阳湖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研究[D]. 姜哲.南昌大学2007
  • [4].基于TM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湿地分类研究[D]. 余建杰.南昌大学2005
  • [5].鄱阳湖区生态用水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徐扬民.南昌大学2005
  • [6].鄱阳湖(南昌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 徐继华.南昌大学2005
  • [7].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释放特性的研究[D]. 张静.南昌大学2006
  • [8].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D]. 叶慕亚.江西师范大学2006
  • [9].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D]. 莫明浩.江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  

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植物富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