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基于计算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论文摘要

在航空航天、机械和土木等领域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结构的健康诊断,就可以对结构的安全问题进行早期预警,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结构的健康诊断研究意义重大。对于大型复杂结构,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如染色渗透、x射线、Y射线、光干涉、超声波和电磁学检测等都是局部诊断方法,很难对整个结构进行诊断。基于振动的诊断方法是全局诊断方法,对这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测试数据的不完整性,噪声的影响,有限元模型的修正,结构在线诊断等。因此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是本课题的出发点。按照结构振动测试所获得数据的不同,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基于模态参数的方法、基于频域响应的方法和基于时域响应的方法,本文分别对这三类方法进行了研究。 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诊断方法,由于其分析理论完备,数据简单,因此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这种诊断方法,在模型研究和分析方法上没有考虑实际测试误差的影响,因此会产生识别误差。本文为解决该问题,预先考虑到测试误差的影响,构造了基于修正模态参数的诊断模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误差的影响,使基于模态参数的诊断结果较好地反映结构状态。 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是力学反问题,可作为一个优化问题来处理。由于该问题本身是一个高度非线性问题,应用常规的优化方法很难得到满意的寻优效果。近年来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智能优化方法由于具有通用、稳健、简单和便于并行处理等优点,已经在结构健康诊断问题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不强,且反复的动力学分析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因此仅仅通过调整遗传算法自身算子,扩大种群规模等方法,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收敛速度和识别效果。本文提出将微遗传算法、改进的正交交叉算子和多变量Solis-Wets局部搜索算法结合,组成混合正交微遗传算法,并进一步应用子结构法,降低问题求解的规模,减少计算中陷入局部极小点的可能。两种方法的结合提高了算法的搜索能力和速度,降低了对测试设备和操作的要求,提高了对复杂工程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能力。 基于频率响应函数(FRF)与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相比,不但省去了模态分析步骤,减少了分析误差,而且FRF在频域范围能提供更多的关于结构状态的信息描述。但是由于FRF本身所包含的数据量很大,不可能直接应用。尽管可以采用FRF的子集来描述,但是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些反映系统状态的信息,因此对FRF进行有效的压缩和损伤特征提取是应用FRF识别结构损伤的基础。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FRF中所包含的结构状态信息,并结合Latin Hypercube采样、神经网络、混合正交微遗传算法和子结构法进行结构损伤诊断。仿真分析的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和抗噪能力,且对测点的数量和分布要求不高。 结构发生损伤后,响应信号会含有突变特征。采用传统的基于纯频域分析的傅里叶变换不能得到满意的特征提取效果。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内都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将小波变换应用到结构损伤诊断中,时域信号经小波分析后其损伤特征会变得更加明显。

论文目录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损伤识别技术分类
  • 1.3 基于振动的全局损伤识别技术
  • 1.3.1 振动分析基础
  • 1.3.2 振动测量
  • 1.3.3 损伤识别算法
  • 1.4 智能诊断技术
  • 1.4.1 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
  • 1.4.2 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识别
  • 1.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损伤识别
  • 1.5 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 论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 2 混合正交微遗传算法
  • 2.1 引言
  • 2.2 遗传算法
  • 2.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2.2.2 遗传算法的改进
  • 2.2.3 微遗传算法
  • 2.2.4 正交遗传算法
  • 2.3 局部搜索算法
  • 2.3.1 局部搜索算法的基本流程
  • 2.3.2 Solis-Wets局部搜索算法
  • 2.4 混合正交微遗传算法
  • 2.4.1 混合优化策略
  • 2.4.2 混合正交微遗传算法
  • 2.4.3 算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模态参数的子结构损伤识别
  • 3.1 引言
  • 3.2 基于模态参数的结构损伤识别
  • 3.2.1 基于模态参数的优化模型
  • 3.2.2 基于柔度阵的优化模型
  • 3.2.3 识别步骤
  • 3.2.4 算例
  • 3.3 基于子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
  • 3.3.1 子结构法
  • 3.3.2 算例
  • 3.3.3 子结构方法的有效性
  • 3.4 基于修正模态参数的子结构损伤识别
  • 3.4.1 基于修正模态参数的识别模型
  • 3.4.2 基于修正柔度阵的识别模型
  • 3.4.3 算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频响函数的结构损伤识别
  • 4.1 引言
  • 4.2 基于主成分压缩FRF的结构损伤识别
  • 4.2.1 主成分分析
  • 4.2.2 频响函数的计算
  • 4.2.3 优化的数学模型
  • 4.2.4 识别步骤
  • 4.2.5 算例
  • 4.3 独立成分分析
  • 4.3.1 独立性定义
  • 4.3.2 ICA定义
  • 4.3.3 ICA估计原理
  • 4.3.4 ICA算法
  • 4.4 基于ICA特征提取的子结构损伤识别
  • 4.4.1 基于ICA的故障诊断技术
  • 4.4.2 人工神经网络
  • 4.4.3 Latin Hypercube采样
  • 4.4.4 基于ICA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
  • 4.4.5 算例
  • 4.5 本章小节
  • 5 基于小波包的损伤特征提取与识别
  • 5.1 引言
  • 5.2 小波理论
  • 5.2.1 傅立叶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
  • 5.2.2 连续小波变换
  • 5.2.3 离散小波变换
  • 5.2.4 多分辨率分析与正交小波变换
  • 5.2.5 小波包
  • 5.3 基于小波包能量曲率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 5.3.1 小波包能量及其曲率变化
  • 5.3.2 损伤识别方法及其步骤
  • 5.3.3 基于简支梁的损伤识别
  • 5.3.4 基于桁架的结构损伤识别
  • 5.4 试验分析与验证
  • 5.4.1 试验设备
  • 5.4.2 试验步骤
  • 5.4.3 数据采集及处理
  • 5.4.4 识别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附录A 完整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曲线
  • 附录B 损伤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曲线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综述[J]. 世界地震工程 2020(02)
    • [2].基于静力虚拟变形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20(05)
    • [3].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筑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3)
    • [4].基于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J]. 同行 2016(15)
    • [5].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与展望[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6].基于动力特性测试的既有建筑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 河南建材 2020(04)
    • [7].浅谈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及展望[J]. 四川建材 2017(11)
    • [8].一种新型灰色绝对关联度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 河南建材 2016(06)
    • [9].基于振动分析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01)
    • [10].利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新进展[J]. 科技视界 2016(04)
    • [11].基于振动监测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01)
    • [12].基于模态参数的建筑结构损伤识别进展[J]. 居业 2016(03)
    • [13].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J]. 工程质量 2014(07)
    • [14].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现状及展望[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13)
    • [15].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 2013(23)
    • [16].基于动力特性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18)
    • [17].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10(28)
    • [18].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 山西建筑 2009(27)
    • [19].基于分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06)
    • [20].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山西建筑 2008(23)
    • [21].基于遗传算法的简支梁桥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07)
    • [22].基于附加质量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安徽建筑 2020(10)
    • [23].小型风机叶片结构损伤识别实验模拟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04)
    • [24].基于振动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6)
    • [25].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结构损伤识别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3(09)
    • [26].温度影响下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及展望[J]. 公路工程 2014(01)
    • [27].基于动力学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进展[J]. 铁道建筑 2012(02)
    • [28].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发展与研究[J]. 甘肃科技 2008(17)
    • [29].基于不确定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综述[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8)
    • [30].考虑温度影响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标签:;  ;  ;  ;  ;  ;  ;  

    基于计算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