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变迁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变迁

论文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网络公共事件的出现,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网络公共领域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对作为民主法治之社会心理基础的公民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历史证明,技术的发展往往是把双刃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公共领域对公民意识的影响自然也具有双面效应。据此,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公民意识与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国籍、权利和义务构成了公民概念的核心,笔者从公民概念出发来界定公民意识,并将公民意识抽象为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西方公共领域理论十分庞杂,笔者主要借用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来对网络公共领域作出概念界定,并认为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和公共利益指向性等特征。第二部分:网络公共领域与公民意识的生长为展现网络公共领域对公民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正面影响,笔者把个人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作为分析的背景和起点,揭示了网络公共领域在提升公民思想自由,培育公共精神,实现市民性自主意识向公民性自主意识的飞跃所起的作用;以及网络公共领域在提高公民政治效能感,实现公民由抗争意识向协商意识的转型所发挥的积极影响。第三部分:网络公共领域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冲击当前我国持续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权力腐败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的普遍不满,社会出现了断裂倾向,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对立情绪开始蔓延至网络公共领域,经由网络空间内群体极化机制的放大,这种对立情绪发展成为一种网络民粹主义,其与法学学者、律师和法官等法律职业者的纠缠,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判断不再基于法律,而更加看重当事人的“精英”或者“底层”身份,身份替代了法律,公民法治意识遭受毁灭性冲击。结论部分,经由对当前网络公共领域参与者的阶层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网络参与者主要位于社会中层,这一方面说明了网络公共领域本身的不自足性;另外也说明,社会中层政治态度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其政治态度向下层偏向的趋势,使得网络公共领域正面效应的发挥可能并不明显,网络民粹主义及其负面影响可能更加鲜明。但是,网络公共领域毕竟给予普通公民一分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力量和理想,这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公民意识与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
  • 1.1 公民意识的概念界定
  • 1.2 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
  • 第2章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自主意识的变迁
  • 2.1 我国个人自主意识的历史变迁
  • 2.2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思想自由的提升
  • 2.3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公共精神的孕育
  • 第3章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参与意识的变迁
  • 3.1 政治参与意识在我国的历史变迁
  • 3.2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政治效能感的提高
  • 3.3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参与意识的转型
  • 第4章 网络民粹主义对我国公民法治观念的冲击
  • 4.1 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发生的原因
  • 4.2 网络民粹主义与法律职业者的纠缠及其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体育社团的社会治理使命——基于公共领域理论范畴的考量[J]. 体育科研 2017(03)
    • [2].浅析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异化——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思考[J]. 青年与社会 2020(20)
    • [3].从政治哲学角度浅析公共领域理论的学术独立性[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8)
    • [4].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中国公共领域构建的启示[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5)
    • [5].代表社会亦或调节社会?——中国地方公共领域研究述评[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 [6].新媒体政治参与视域下公共领域理论的调适[J]. 青年记者 2019(09)
    • [7].当前政治哲学领域的一部创新性著作——读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8].公共领域理论及其中国意义的开拓性研究——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评介[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欠缺与重建[J]. 求索 2013(06)
    • [10].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存在价值分析[J]. 新闻传播 2012(01)
    • [11].中国公共领域构建之新探索——基于西方公共领域理论文化现象之解读[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4)
    • [12].公共领域理论与电影研究[J]. 电影新作 2011(06)
    • [13].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分析我国贺岁片[J]. 电影文学 2011(24)
    • [14].“情”为何物?——反思公共领域研究的理性主义范式[J]. 国际新闻界 2016(09)
    • [15].论公共领域理论对共和主义民主思想的修补作用[J]. 理论探讨 2016(02)
    • [16].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之比较[J]. 长江丛刊 2018(04)
    • [17].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在关联探索的新突破——杨仁忠《公共领域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评介[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18].阿伦特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之比较[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19].公共领域的民主原则——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初探[J]. 科学经济社会 2008(03)
    • [20].著作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理论的误读与解读[J]. 法制博览 2018(24)
    • [21].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之学术论证[J]. 理论探讨 2010(06)
    • [22].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中职生自主性心理维护探析[J]. 才智 2017(01)
    • [23].社区建设中新型邻里关系的重构探讨——基于公共领域理论视角[J]. 理论界 2012(11)
    • [24].公共领域理论与公民不服从:以阿伦特的视角为中心[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5].学校交往生活的公共性建构:基于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共领域探析[J]. 青年记者 2020(23)
    • [27].与电影版权相关的公共领域保护——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8].对弗雷泽女性公共领域理论的批判[J]. 今传媒 2014(12)
    • [29].新媒体与公民参与的关系建构——基于公共领域理论视角下的环境类事件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0].论公共领域的多维重构——基于弗雷泽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女性主义批判[J]. 江海学刊 2017(06)

    标签:;  ;  ;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