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规治疗,但术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支架干预病变的再狭窄问题仍未解决。积累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稳定直至斑块破裂的整个演进过程。但是,在药物洗脱支架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广泛应用背景下,有关探讨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或结论相互矛盾。因此,本研究纳入较大样本量、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并给予指南推荐药物治疗方案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浆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等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快速进展的关系,以验证假说,即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CRP和ET-1等可能预测稳定性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311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男性243例,平均年龄57±10岁),所有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平均8.5士1.2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根据两次造影诊断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未介入干预血管的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影显示的狭窄快速进展(rapid angiographic stenotic progression, RASP)和介入干预的靶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均明确定义。测定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基线和再次入院造影随访时血浆高敏CRP、大ET-1及白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沉等炎症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所有研究纳入患者随访期间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结果:造影随访时有136例(43.7%)患者发生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进展组),余175例患者未发生RASP(非进展组)。51例(16.4%)患者发生靶病变的ISR(再狭窄组),余260例未发生ISR(非再狭窄组)。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或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之间基线临床资料匹配。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相比基线高敏CRP浓度增高(中位数,1.60 mg/L vs 0.96 mg/L,P<0.001),而基线大ET-1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炎症相关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相比基线高敏CRP(中位数,2.98 mg/L vs 1.05 mg/L,P<0.001)和随访时高敏CRP(中位数,2.55 mg/Lvs 0.72 mg/L,P<0.001)浓度均增高,而大ET-1、白细胞计数和和血沉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基线高敏CRP(P=0.001)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02)是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RAS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基线高敏CRP的cutoff值1.32 mg/L计算其对RASP诊断预测价值,优势比(odds ratio, OR)为3.49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为2.045-5.980。基线高敏CRP>1.32mg/L的患者发生RASP的比例为54%,显著高于基线高敏CRP<1.32mg/L患者的3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浆高敏CRP(P=0.001)、随访时血浆高敏CRP(P<0.001)和支架植入数量(P=0.015)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时血浆高敏CRP诊断靶病变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6,基线高敏CRP对ISR诊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结论:基线血浆高敏CRP水平升高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而基线和随访时持续升高的血浆高敏CRP水平是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血浆ET-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不相关。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及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规治疗,但术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支架干预病变的再狭窄问题仍未解决。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或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预测标志物。但是,在药物洗脱支架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广泛应用背景下,有关探讨血浆NT-proBN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纳入较大样本量、左心室功能正常、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并给予指南推荐药物治疗方案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的粥样硬化斑块快速进展的关系,以验证假说,即NT-proBNP对左心室功能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快速进展具有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303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50%)正常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男性236例,平均年龄57士10岁),所有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并于6-9个月(平均8.5士1.0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随访,根据两次序列造影诊断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斑块进展。未介入干预血管的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影显示的狭窄快速进展(rapid angiographic stenotic progression, RASP)和支架干预的靶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均明确定义。测定研究对象第一次入院时基线和再次入院造影随访时血浆NT-proBNP浓度。所有研究纳入患者两次入院时均行超声心动检查心功能,且随访期间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结果:303例纳入研究患者造影随访时左心室功能保持正常。随访期间患者无死亡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或心力衰竭事件发生。133例(43.9%)患者造影随访时发生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进展组),余170例患者未发生RASP(非进展组)。49例(16.2%)患者发生靶病变的ISR(再狭窄组),余254例未发生ISR(非再狭窄组)。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或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之间基线临床资料匹配。进展组患者第一次入院时基线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均数,563 fmol/mL vs 463 fmol/mL, P<0.017),而随访时NT-proBNP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87)。以基线血浆NT-proBNP浓度四分位数区间划分,患者四分位区间越高,其RASP发生率越高(P=0.03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浆NT-proBNP可独立预测未介入干预血管的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RASP(P=0.035),以基线NT-proBNP界值515 fmol/mL计算其对RASP诊断预测价值,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9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1.047-3.608。本研究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平均8.5个月后介入干预的靶病变发生ISR无关。结论:基线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独立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原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RASP,而血浆NT-proBNP水平不是支架干预的靶病变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论文目录

  • 第一部分 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与PCI术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N-末端脑利钠肽原与PCI术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
    • [2].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7(03)
    •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8)
    •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护理和临床观察[J]. 大医生 2017(04)
    • [5].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4)
    • [6].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J]. 现代养生 2016(24)
    • [7].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术结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J]. 现代养生 2017(06)
    • [8].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04)
    • [9].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3)
    • [10].围术期综合护理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干预效果观察[J]. 西藏医药 2020(05)
    • [11].认知行为治疗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3)
    • [12].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2)
    • [13].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联合康复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8)
    • [14].50例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16)
    • [15].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2)
    • [16].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护理改善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8)
    • [17].全程音乐疗法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支架植入术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0)
    • [18].食管支架植入术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86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 [19].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04)
    • [20].临床护理路径在54例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体会[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04)
    • [21].原发性支架植入术治疗自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12)
    • [22].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91例围术期健康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08)
    • [23].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护理配合及术后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4)
    • [2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5)
    • [25].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12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35)
    • [26].1例主动脉夹层瘤带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J]. 蛇志 2011(04)
    • [27].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抢救与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03)
    • [28].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 2009(12)
    • [29].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01)
    • [30].心理干预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30)

    标签:;  ;  ;  ;  ;  ;  ;  

    生物标志物与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