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对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雷帕霉素对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A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等的主要病理基础。DNA复制是VSMC增殖的基本特征。起始识别复合物(ORC)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蛋白,其与染色体上的多种复制启动因子协同作用,参与DNA复制的启动。ORC由6个亚单位组成,分别为ORC1~6,其中ORC1是最大的亚基。在G1早期,ORC与DNA的复制起始位点特异结合,形成一个平台,之后Cdc6、Cdt1及Mcm2~7相继结合到ORC-DNA上,形成复制前复合物(pre-RC)。pre-RC在多种蛋白和激酶的作用下活化,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逐步完成DNA复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ORC26在细胞周期各阶段均与染色体结合,而ORC1在S期却从核酸上解离下来,直到下一个细胞周期的G1期才重新结合到染色体上,这种ORC1的周期性波动被称为“ORC周期”。可见,ORC1是调节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雷帕霉素(rapamycin)是常用的支架涂层药物之一,其抑制VSMC增殖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是通过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哺乳类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本课题在前期研究中发现,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抑制ORC1基因表达,能显著抑制VSMC增殖,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表明:雷帕霉素作用和ORC1基因沉默均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在细胞周期中,二者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哪个更靠前?雷帕霉素作用于VSMC期间,ORC1的表达水平如何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SD大鼠胸主动脉取材建立体外VSMC培养体系,探讨雷帕霉素对VSMC增殖的影响、机制及雷帕霉素与ORC1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位点,为进一步探讨As、PCI术后再狭窄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大鼠VSMC原代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其吸光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确定雷帕霉素对VSMC作用的最佳浓度。(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3瓶/孔。对照组VSMC采用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实验组VSMC采用10μmol/L雷帕霉素+10% 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血清饥饿法饥饿24 h使细胞同步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作用48 h PCNA、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技术分析VSMC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中G0/G1期、S期、G2期在总细胞中所占百分数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A及促凋亡因子P53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O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体外成功地培养了VSMC,且增殖活性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SMC采用10μmol/L)雷帕霉素+10% 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 h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培养48 h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20±2% vs 80±3%,P<0.05);P53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相对光密度值,12 h:38.2±2.4 vs 5.0±2.6, 48 h:70.1±2.9 vs 23.0±2.8,P<0.05);Bcl-2表达降低(10±5% vs 94±3%,P<0.05),而Bax表达升高( 95±2% vs 2±0.5%,P<0.05),导致Bcl-2/Bax比值降低。(3)电镜检查显示,对照组细胞核边缘不规则,核仁明显,细胞表面突起增多,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嵴增多,未见染色质边集现象;而实验组细胞核边缘较规则,细胞表面突起减少,部分染色质边集于核膜下,呈块状或新月状。(4)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显示,血清饥饿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主要处于G0/G1期(80.0±0.5% vs 79.9±0.5%),有少量S期细胞(10.4±0.2% vs 10.0±0.3%)。对照组细胞在10% FBS刺激下,G0/G1期细胞在总细胞中所占百分数逐渐下降(12 h:60.0±0.2%,24 h:55.0±0.3%,48 h:53.0±0.3%),S期所占比例明显变化(12 h:10.4±0.2%,24 h:31.33±0.3%,48 h:23.3±0.1% );实验组细胞在10% FBS刺激下,始终主要处于G0/G1期(12 h:81.3±0.6%,24 h:84.7±0.6%,48 h:85.7±0.1%),伴少量S期细胞(12 h:8.7±0.2%,24 h:4.8±0.3%,48 h:5.5±0.3%)。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2~48 h 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数逐渐升高,而S期、G2期细胞所占百分数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12 h和48 h实验组cyclinD1蛋白表达轻微升高(12 h:37.4±0.1 vs 29.3±0.5,48 h:67.2±0.9 vs 52.1±0.8,P>0.05),cyclinA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12 h:80.6±0.7 vs 170.0±0.8,48 h:63.2±0.6 vs 160.2±0.1,P<0.05)。(6)对照组细胞在10% FBS刺激下,ORC1mRNA表达在0~12 h明显升高,24~48明显降低,高峰期在12 h (相对光密度值,0 h :1.2±0.2,12 h:1.1±0.3,24 h:0.6±0.1,48 h:0.3±0.2)。实验组细胞ORC1mRNA的表达始终处于高水平(相对光密度值,0 h :1.2±0.1,12h:1.2±0.2,24h:1.2±0.2,48h:1.1±0.2)。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24 h、48 h ORC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24 h:1.2±0.2 vs 0.6±0.1,48 h:1.1±0.2 vs 0.3±0.2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之相似。结论:(1)雷帕霉素对VSM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雷帕霉素不仅抑制VSMC增殖,同时促进其凋亡。(3)雷帕霉素的作用环节可能是通过阻止细胞由G0/G1期→S期转化,诱导细胞处于静止状态。(4)雷帕霉素使VSMC的ORC1始终处于高表达,提示ORC1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环节位于雷帕霉素作用点的上游,进一步支持ORC1参与VSMC DNA复制的启动过程。

论文目录

  • 主要英文缩写词简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雷帕霉素对大鼠VSMC 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鼠VSMC 的原代培养及雷帕霉素浓度的选择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一部分照片
  • 第二部分 雷帕霉素对VSMC 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照片
  • 第三部分 雷帕霉素对细胞ORC1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照片
  • 全文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ORC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托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VSMC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05)
    • [2].加味桃核承气汤不同提取方法大鼠含药血清对糖尿病VSMC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8)
    • [3].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VSMC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 广州医药 2009(06)
    • [4].氯吡格雷通过上调miR-145表达抑制VSMC增殖的机制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07)
    • [5].四妙勇安汤含药血清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兔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7)
    • [6].Egr-1对VSMC增殖、凋亡和表型转化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06)
    • [7].温脉通对VSMC增殖和迁移相关因子MMP-2、TIMP-1表达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6)
    • [8].阿托伐他汀通过转录因子AP1抑制AS大鼠VSMC增殖及促凋亡[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4(10)
    • [9].24-乙酰泽泻醇A对ox-LDL诱导大鼠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与ERK1/2通路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04)
    • [10].玉米苞叶对高血脂大鼠VSMC凋亡及Fas、caspase-3的调控[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5)
    • [11].粉防己碱对VSMC表型转化和p38及MKP-1表达的影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6)
    • [12].MiR-92a-3p_R+1和miR-92a-1-5p在ox-LDL诱导大鼠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中的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11)
    • [13].酸化环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姜黄素对此的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2)
    • [14].低氧条件下BAVM动物模型VSMC中TGF-β表达及细胞功能改变[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06)
    • [15].阿托伐他汀对IL-1β诱导的大鼠VSMC中Cat S和NF-κB表达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01)
    • [16].雷帕霉素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VSMC迁移抑制及β_3整合素、MMP9表达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1)
    • [17].突变型Notch 3(R90C)蛋白调控自噬诱导VSM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01)
    • [18].Rho激酶调节缺氧处理VSMC收缩反应性与MLC_(20)磷酸化的关系[J]. 中国急救医学 2008(01)
    • [19].多肽化合物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和VSMC中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20].M6P/IGF2R11-15结构域介导了CREG对VSMC的生物学功能[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S1)
    • [21].Jagged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对VSMC增殖凋亡的影响[J]. 心脏杂志 2011(06)
    • [22].钩藤复方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ET-1、NO及主动脉VSMC中eNOS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2)
    • [23].主动脉夹层中层P53、MDM2及TRIM25的表达变化和VSMC表型转化[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02)
    • [24].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VSMC增殖及E2F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09(05)
    • [25].HO-1通过下调TLR4介导的炎性反应抑制ox-LDL诱导的VSMC泡沫样变[J]. 重庆医学 2019(16)
    • [26].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VSMC增殖及AKT1表达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02)
    • [27].苯基呋喃-2-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1(04)
    • [28].IL-1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athepsin S的表达影响[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9(04)
    • [29].SIRT1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oxLDL诱导的VSMC源性泡沫细胞形成[J]. 四川医学 2019(05)
    • [30].桃红四物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FAK/P38MAPK信号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雷帕霉素对大鼠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