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驱动的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本体驱动的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机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产品设计愈加趋向于依靠多个学科专家的协同工作。鉴于不同的学科专家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往往使用不同的知识建模方法,因此对相同的产品设计会有不同的描述,造成学科知识无法正常共享,严重影响了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效率。本文应用新型的本体建模技术,对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进行建模,为知识提供统一的表达形式,有效解决了知识共享问题。首先通过对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特点的分析,重新将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建模中的知识异构进行分类。本体驱动的知识建模,将知识异构转化到语义层;与此同时,本体映射技术能调解不同本体间的语义异构问题,通过建立语义桥梁来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重用。其次定义了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的提取原则,包括类的提取原则、Domain和Range设计规则、属性的提取原则以及量化区间原则;为了保障协同设计的效率,还要将产品设计任务分解成有限个子任务,任务分解要以定义的分解原则为指导,包括粒度适中原则、任务量均衡原则、时间一致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和设计经验优先原则。将分解得到的子任务(Sub-tasks)以本体语言(OWL)描述、以protégé4.0.2编辑存储,得到相应的任务本体。同一任务本体存在多个学科组合都能协同完成,为了选出最优的学科组合完成设计任务,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局部本体与学科之间的匹配搜索。应用本体推理技术进行知识包含关系检验和类的一致性检验,在推理的过程中,还可以检验类的层次是否与实际标准相符合。以水泵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为例,检验本体驱动的建模方法的可实用性和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机械产品设计模式的演变
  • 1.2.2 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
  • 1.2.3 知识描述方式的变化
  • 1.2.4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存在问题分析
  • 1.4 相关技术
  • 1.4.1 本体技术
  • 1.4.2 本体映射技术
  • 1.4.3 本体推理技术
  • 1.4.4 面向对象技术
  • 1.4.5 语义网技术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3 论文的总体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MCD 知识建模中的语义异构问题与解决技术
  • 2.1 知识建模
  • 2.2 知识建模中的语义异构问题
  • 2.2.1 知识异构问题
  • 2.2.2 语义异构问题带来的本体不匹配
  • 2.3 语义异构解决技术
  • 2.3.1 数据库模式匹配
  • 2.3.2 XML 模式匹配
  • 2.3.3 本体匹配(Ontology Matching)
  • 2.4 本体驱动的知识建模
  • 2.4.1 本体驱动的知识建模的主要工作
  • 2.4.2 本体知识建模的基本关系集
  • 2.4.3 本体知识建模所描述的知识类型
  • 2.4.4 本体主要表示方法
  • 2.4.5 本体语言
  • 2.4.6 本体建模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MCD 知识的表达与获取
  • 3.1 领域知识的表达与识别
  • 3.2 关系语义定义
  • 3.3 知识获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本体驱动的MCD 任务规划与知识共享框架
  • 4.1 MCD 任务与子任务
  • 4.2 任务分解规则定义
  • 4.2.1 任务分解及其必要性
  • 4.2.2 任务分解规则定义
  • 4.3 MCD 过程建模
  • 4.3.1 任务本体定义
  • 4.3.2 子任务与任务本体的转换及其实现
  • 4.3.3 任务本体与学科之间匹配搜索
  • 4.3.4 基于共享知识的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建模框架
  • 4.4 基于本体的零件存储
  • 4.5 知识共享方式选择
  • 4.6 共享框架搭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本体驱动的MCD 知识建模的映射机制与推理规则
  • 5.1 本体映射技术及其意义
  • 5.2 本体映射方法
  • 5.3 映射规则定义
  • 5.4 映射规则定义方式
  • 5.4.1 通过定义共享本体
  • 5.4.2 通过启发式搜索
  • 5.5 本体推理及推理规则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本体驱动的水泵产品MCD 知识建模实例
  • 6.1 总体建模框架
  • 6.1.1 水泵设计任务分解
  • 6.1.2 建模实现步骤
  • 6.2 主要本体建立
  • 6.2.1 标准件本体
  • 6.2.2 零件设计本体
  • 6.2.3 零件本体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本体二》[J]. 美苑 2015(S1)
    • [2].渺茫的本体[J]. 中国诗歌 2018(03)
    • [3].虫梦[J]. 意林(少年版) 2010(08)
    • [4].基于程序语义的本体表示方法[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08)
    • [5].本体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5(03)
    • [6].基于测试用例的应用本体需求验证方法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3(01)
    • [7].本体演化管理的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14)
    • [8].工业4.0本体标准及其场景[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0(04)
    • [9].基于图数据库的本体查询与推理[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9(01)
    • [10].本体对齐技术概述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01)
    • [11].二人转艺术本体溯源[J]. 剧作家 2010(01)
    • [12].数据本体的概念及意义解析[J]. 岭南学刊 2020(06)
    • [13].中国哲学的“本体”概念与“本体论”[J]. 哲学研究 2010(09)
    • [14].基于群体行为的协同构建本体可信度研究[J]. 情报杂志 2015(06)
    • [15].关注语文本体 提升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参考 2018(34)
    • [16].基于本体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地图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7)
    • [17].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1(01)
    • [18].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进化框架[J]. 计算机工程 2010(13)
    • [19].近两年来国外有关本体基本问题的主要研究述评[J]. 图书馆建设 2008(08)
    • [20].本体的追问和本体的内容[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5)
    • [21].回归本体 激浊扬清——书法批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 中国书法 2019(12)
    • [22].人类本体观的历史与价值审视[J]. 阅江学刊 2019(05)
    • [23].广益[J]. 上海艺术评论 2017(03)
    • [24].本体评估研究进展[J]. 情报学报 2016(07)
    • [25].“诗意”之“静”与“美感”之“动”的辩证体现——《形上本体诗学》之“客观诗本体”诗学原理浅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6].基于本体论的大学本体的探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09)
    • [27].客体、主体与道体——论本体的形态[J]. 哲学研究 2013(04)
    • [28].生物医学本体工程进展[J]. 中国数字医学 2012(11)
    • [29].中国哲学中的本体之“诗”[J].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09(00)
    • [30].本体构建研究综述[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2(14)

    标签:;  ;  ;  

    本体驱动的多学科协同设计知识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